苏格拉底“产婆术”对师范生案例教学的启示

2014-04-11 03:10王石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案例教育

王石薇

(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苏格拉底“产婆术”对师范生案例教学的启示

王石薇

(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产婆术”是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它既是教育思想,也是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对两者进行阐述分析,总结、提炼了“产婆术”对案例教学的可供借鉴之处。

“产婆术”;师范生;案例教学

一、“产婆术”的涵义

(一)“产婆术”的含义

苏格拉底(前469~前400)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认为,人类生来便具有知识,教育不过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你自己”,唤醒沉睡在受教育者灵魂中的真理。他反对用灌输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主张用问答的方法,通过提问和对话来让对方自己察觉到论证中的矛盾,启发人们认识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苏格拉底将这种问答的方法以自己母亲的职业命名,形象地称为“产婆术”。

(二)“产婆术”的操作步骤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撰写的《对话录》,以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做了记录。在这些对话中,详细体现了“产婆术”的四个步骤:

1.讥讽。通过不断的追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承认对问题的无知。在《对话录》中,他与西米等人讨论是否有灵魂的存在时,面对齐贝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灵魂的说法,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说“你说的对”,看似认同对方的看法,成就了对方的自信。而随后,苏格拉底开始追问,“如果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这些东西是不是都从相反的一面产生,而且只能从相反的那一面产生”,并且通过一系列具体对应的相反的事物,展开一系列的追问。看似从对方的思维出发,却使齐贝得出与之前相反的结论,“看来是这么回事”,齐贝不得不承认自己观点中互相矛盾的地方,并去除头脑中错误的观点。

2.助产术。帮助对方放弃错误的认识,引导其重新思考,获得真理。《对话录》中,在苏格拉底的不断追问下,齐贝认识到自己自相矛盾的地方,并在苏格拉底的启发下,推翻之前的错误观点,从另外的角度开始重新思考。从任何事物都有相反面的角度推论,死也有它的反面并且因为自然界的周全而会向它的反面转化,齐贝最终承认,死会向生转化,由此得出“灵魂不会死,总有个地方待着,等候回生”的结论。

3.归纳。通过讥讽和助产术两个阶段的工作,对方不仅认识到自己荒谬的观点,并得出了必然的观点。《对话录》中,在苏格拉底的一再引导和追问下,西米最终为谈话得出结论:“我们的灵魂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了,你所说的种种本质也早就存在了。我现在看得一清二楚,美呀、善呀、还有你刚才讲的种种东西,都确实存在”,得出“认识就是记忆”的结论。

4.下定义。在《对话录》中,双方经过反复的提问、回答、辩论以及不断的追问、启发和引导,齐贝和西米从最初的不明白和不理解,到终于明白:“所谓学习知识只是记起原有的知识,也就是说,认识就是记忆。”在苏格拉底的步步紧逼下,引出对方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启发对方积极的展开思维活动,从而自主的探寻知识、获得知识。

(三)“产婆术”的优点

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重视师生间的尊重和平等关系。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下,通过反复的问答,教师这个“产婆”一步一步的追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不停的思考,唤醒学生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能力,在认识与否定中,一点一点的接近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历经几千年的洗礼,因为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学实践领域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课程教学,是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法学的课程应该主要由来自于法庭判决的真实案例组成。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哈佛法学教育的水平。之后,案例教学被推广到商科、行政、医学、建筑、教育等多个学科。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我国学者李德林对案例教学做了如此定义:“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典型、新颖等特点。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在师范生教育中,案例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以真实形象的教育经验作为案例教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育实践的真实面,而不囿于单纯的理论解读,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具体的教育实践,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有用;其次,它要求学生主动的理解、分析教育现象与问题,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它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步骤

撰写教育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要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真实具体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的素材,并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风格等,对案例进行剪裁、概括和提炼,把隐藏于教育事件中的知识点显性化。第二个环节是案例的讨论,这也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重点。在讨论环节,教师不仅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还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使讨论的主题不偏移;学生不仅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能从同学和老师的言论中受到启发和学到新的观点,实现知识的共享。第三个环节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教师要对学生前一个阶段的讨论进行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诸多知识点加以整理和归纳,形成条理性的、系统的理论观点,使学生把对教育实践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充实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去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教育事件和分析教育问题,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三、“产婆术”对案例教学的启示

“产婆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也是他对于如何育人、以何种策略育人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仅有百余年历史的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知识如何获得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个体经常在社会交往的背景中,通过选择、组织信息,并把信息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等方式产生对新信息的理解。”[2]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关于美德的探讨中,苏格拉底不是直接把美德的概念呈现在曼诺眼前,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质疑和启发,让曼诺在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自己来选择和组合信息,运用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最终形成美德的概念,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作用,来扩充和完善自己关于美德的认知结构。案例教学也是师生、生生在针对案例的对话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话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恰当的时间、合理的提问,学生去除头脑中不合理的部分,发展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图式的结构,完成知识的获得。

(二)学生如何发展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一味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只能造就‘呆滞的思想’。在僵化的教育侵蚀下,学生不仅谈不上发展,反而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做出预见——所有这些能力的塑造,”[3]不是靠大量的无活力的填鸭式灌输就能够传授的。在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中,他从不进行知识或者能力的传授,而是通过辩论的四个基本步骤,有目的的激发学生展开思考,层层递进的激发学生去探寻真理,对已有的经验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来获得发展。案例教学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适合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能够适时的抛出问题,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层次性的、循序渐进的展开思考;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能力,如理解分析的能力、演绎归纳的能力、判断推理的能力等,引导学生逻辑严密的分析案例、语言清晰流利的表达见解,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4]

(三)师生关系如何构建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活动,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的配合下顺利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可变的复杂因素,因为它是有着思想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师生交往教学进行的前提。苏格拉底总是热情的与人对话,不选择时间、地点和人物,他可以在街头、餐馆、市场、运动场或其他地方和任何身份的人进行辩论,尊重每个地位每个阶层的人,在他人自愿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他把自己和对话者置于平等的地位,常常以自我讽刺方式来掩盖自己的学识,以示自己在探索真理上的无知,同学生一样的无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活跃的思考。案例教学也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教师要主动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平等的人、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5]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8—9.

[2](美)莉萨·博林.教育心理学[M].连 蓉,等,译.成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3](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9.

[4]张楚廷.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64.

[5]戴登云.从“学习知识”到“生成知识”: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6):125—128.

[责任编辑 范 藻]

An Inspiration from Socrates’Midwifery to Case Teach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ANG Shi—wei

(Continuing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Midwifery”,proposed by ancient Greek educator Socrates,is both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method,which has the same function as the case teaching.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 methods helps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to the case teaching.

“Midwifery”;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case teaching

G65

A

1674—5248(2014)04—0158—03

2014—01—17

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项目“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研究”(XJYX2013C05)

王石薇(1984—),女,四川德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案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苏格拉底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