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4-04-11 22:16马勇
中外文摘 2014年6期
关键词:本学期胡适事情

马勇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多少民主生活经验的人来说,民主是一种热切渴望,似乎有了民主,一切oK。其实,民主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我们并不那么清楚。有机会来到台湾,实地观摩他们的民主实践,方才感觉民主并不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是两党竞争,是政治家的表演。我们不能说大选不是民主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在台湾整个民主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太大。民主说到底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就与“非民主”一样,已经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中。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刚来台湾不久,访学的大学系里召集了一次全体教工开会。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惟一一次会议。会议没有政治学习,更不需要谈什么学习体会。会议除了欢迎我们几位客座,就是就本学期系务诸多事项逐一进行讨论和表决。作为客座,我们并没有表决权,但我观察了全程,觉得非常有意思,也很受启发。

表决的议题,真的算不上重大,诸如本学期学报编辑委员会的入选,学校职称评聘委员会的入选,大大小小,需要表决的议程竟然有几十个。

说句实在话,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由领导代为做主的人来说,我那个时候真的感觉民主并不那么可爱美好,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大陆的单位里,领导肯定不会让我们就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时问,尽管我们大块的时间总是被无聊的事情所浪费,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领导完全可以一言九鼎,因为毕竟无关宏旨,无关个人什么事情,更无关地位、待遇。

但是,我看到台湾同仁非常认真地讨论、写票、计票、公布结果。更奇妙的是,如此小事,还真有一些没有通过。台湾同仁告诉我,同意不同意,都是各位的权利,没有人会强求谁同意,或不同意。

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我看到大家的认真,不像我们那儿的另一种形式主义。我们的形式主义,或领导代为做主,固然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摩擦,许多并不关涉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领导人很容易代为“搞定”。但是,民主的好处在于所有问题都是相关人员投票解决,因此,这样的体制很难发生“一代领导一套发展规划”的奇怪事情。民主在每一次运用时显得效率低下,但放到一个长时段进行考察,民主还是较“不民主”更经济,更划算。

很多年前,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丁守和先生说,我们很久以来没有弄清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差异及本质不同。丁先生认为,从传统民本思想演化而来的民主,充其量只是“为民做主”,而不是“人民做主”。

再举一个更小的例子。

人民自己做主的好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怨气,化解冲突。比如我在台湾借居的宿舍区,也是靠每一个居民选举出来的委员会管理着小区。中秋节这样的传统大节之前,居委会郑重其事地开了一次会,就小区中诸多问题一一表决。这一点与我们对小区的管理很不一样,我试着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与得失利弊,不能不由衷地认同让人民自己做主是一个聪明选择,是统治者“最不负责任”。我们在台湾看不到大陆常见的访民,更不存在什么“截访”之类的奇怪事情,因为台湾的社会结构与管理将所有事务都交给了民众,民众运用手中的权力,票决大小事务,自己负起了责任。

说到这里,我想起胡适的一段话。胡适认为,一个民主的社会是最容易管理的社会,因为人民手中有选票,遇到问题,一票定乾坤。而“非民主”体制,最需要统治者的智慧,需要能力,需要手腕。胡适说,民主就是幼儿园级别的学问,跟着演习几遍,就知道怎样投票,怎样行使权力。

一百年前,孙中山郑重其事编写怎样开会、怎样发言、怎样表决的民主初步小册子,现在想想,孙中山确实是先知先觉,具有先见之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民主生活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认识到民主的意义,认识到民主与为民做主的差别,用十年时间,或者二十年时间踏踏实实帮助人民养成民主的习惯,让民主成为中国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生活方式,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人心舒畅的社会,一定会变成现实。

(摘自《南都周刊》2013年第41期)

猜你喜欢
本学期胡适事情
快乐高尔夫
每一次停歇都是为了抵达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