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姬:
性别女,爱好男。澳洲籍双子座小女人,原产地中国上海,现居伦敦。坐着写文,躺着睡觉,文风细腻多姿,直击人性中最柔软的部位。医科出身,却又对爱情有着敏锐的触觉。网络骨灰级写手,著名美女作家,曾任榕树下签约作者,红袖、晋江等诸多文学网站驻站作家。微博:http://weibo.com/mojidare
说起动画片,相信如今的很多年轻人第一个会想到的是日本动漫,其次是美国的迪斯尼、梦工厂等一系列的产业片。然而在上海,我们也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故事。今天的克勒门文化下午茶——“初梦”,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美术片。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它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80%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国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美术片组阶段创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8年,美影艺术家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研制成功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的剪纸片,为中国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从1958年至1965年,美影摄制剪纸片共16部,有《猪八戒吃西瓜》《渔童》《山羊与狼》《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狐狸打猎人》《刺猬背西瓜》《南郭先生》《鹬蚌相争》《老鼠嫁女》《十二生肖》系列等。
1960年美影模仿齐白石大师的画风,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国际和国内都获得了成功并多次获奖。此后,美影一共制作了4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童》《鹿铃》和《山水情》。水墨动画的难度之高,画风之独特堪称民族动画中典型的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还包括了许多含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美术片,比如《骄傲的将军》,该片在创作上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元素。片中音乐大量运用京剧锣鼓,主要人物造型也采用了京剧脸谱: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许多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动画设计师们依照演员的表演设计的。比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在庆功宴上迎接他。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地迈进来。那情形和京剧中霸王出场无二样。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抛铜鼎、射风铃,用力时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声,听得食客师爷一句“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后的放声大笑;还有师爷那无时无处不在的奉承、献媚都以动画片特有的夸张形式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
借鉴中国传统元素为动画人物塑造个性在其他片子中也屡见不鲜,比如《大闹天宫》中的猴脸孙悟空,《天书奇谭》中的三只狐狸:“丑脸”黑狐狸(半百老婆婆)、“旦脸”粉狐狸(美女)、“生脸”蓝狐狸(独脚书生)。另外《九色鹿》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往往最能深入人心。
其次,很多成功的美术片都借鉴或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哈哈镜花缘》改编自《镜花缘》,《大闹天宫》选自《西游记》,《哪吒闹海》选自《封神演义》,《神笔》改编自《神笔马良》……这些美术片的成功与格林兄弟在德国民间搜集编辑民间故事,写成了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过程是一样的。
本次克勒门文化下午茶讲的是几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片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大闹天宫》的幕后故事
根据“孙悟空之父”,如今已经78岁的严定宪回忆,《大闹天宫》里主要人物的造型都是由中央美院教授张光宇设计的初稿。张光宇先生为大家展示了“孙悟空”最早的形象设计。但是导演万籁鸣对于张光宇设计出的三个美猴王的形象都不十分满意,他觉得第一个太漫画式了,第二个则过分倾向于舞台装饰效果,第三个头顶翎毛太细密,像个山寨大王,极不容易转成动画形象。万籁鸣导演随即提出修改意见,需要一个“形象突出,结构简练,色彩鲜艳”的美猴王。此时,年仅25岁的严定宪初出茅庐,对张光宇和万籁鸣来说他可谓是后生晚辈,但是凭着年轻人“敢想敢做”的精神,严定宪大胆修改。这个后来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的孙悟空形象就在1961年诞生了。在自己整理的册簿里,严定宪也不贪功,他在那根金箍棒下工整地注明:“根据张光宇先生造型风格,按照导演的意见和要求,修改定稿孙悟空造型。”这位谦逊的老先生还强调:王母娘娘、玉皇大帝、托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造型都是张光宇的作品。
在《大闹天宫》的整个动画设计中,导演只把意图告诉创作人员,具体细节全靠大家各自发挥想象。副导演唐澄给当时作为创作人员的严定宪和林文肖分配了任务:创作“四大天王斗孙悟空”的这场戏。严定宪对照原著发现:这一段戏在原著中也不过用了“舞枪弄棒”一句话来概要。该怎么表现这场激烈的打斗场面呢?严定宪左思右想,去许多庙宇里观察“四大天王”的神态。他注意到:四大天王分别有“风调雨顺”四件兵器。于是他灵光一闪,想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对抗四天王的四种法宝的精彩打斗场面。现代的电影每秒钟用图24帧,而当时的美术片至少需要做到12帧,这也就意味着2个多小时片长的《大闹天宫》单人工手绘的铅笔稿就要超过10万张!
对于如今的严定宪来说,孙悟空的样子他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画了数不清的孙悟空图样了。速度快的话,从初稿到上色用不了5分钟,可谓烂熟于心了。
这些年来《大闹天宫》不止一次走向世界。它曾在法国巴黎12家影院持续上映一个月,收获10万人次的票房。严定宪出访法国让﹒玛雷小学时,给法国小朋友在黑板上即兴画了一个孙悟空的头像,结果该小学的学生们实在太喜爱这个“美猴王”的黑板画了,怎么也不让擦黑板。严定宪不得已只好亲自再去学校给孩子们画孙悟空,结果孩子们纷纷来讨要,当天居然画了500多张。endprint
上世纪80年代,严定宪去日本交流时遇见“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手冢治虫亲口承认他创作的阿童木受到了美影厂《铁扇公主》的启发。手冢治虫当场画了一个阿童木,严定宪也画了一只孙悟空,于是有了 “两个举世闻名的卡通人物手牵手”的珍贵图画。日中友协在次月去北京时将这张画送给了《大众电影》杂志社。
美猴王第三次的盛大亮相是在2011年用新的3D技术翻拍1964年版的《大闹天宫》,严定宪赴美和《阿凡达》的特效团队合作。“银幕拉宽后,要丰富的电影背景,要从别的地方搬来山、水和小猴子,还要逐个镜头地矫正颜色和亮度。”这部电影收获了5000万元的票房成绩。
《天书奇谭》的“情色片段”
1980年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提供了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剧本,他们来投资,要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拍一部动画长片。美影厂的人看完剧本后,完全搞不清楚故事脉络。英国人这个剧本角色繁多,线索杂乱,把各种中国神话故事都渗杂在里面,根本没办法拍,美影便向BBC提出由中方负责重新编写剧本,否则不能合作。
新剧本从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的故事中得到了线索进行改写。《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由《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写。王树忱和包蕾保留了故事中的三个狐狸精,把担子和尚改成了小孩“蛋生”,重新创作了剧本。
1980年8、9月期间,美影厂《天书奇谭》摄制组主创人员带着文学剧本和构想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体验生活,住在山庄里面搞分镜头设计,然后制作陆续开始。英国人觉得,这次重写的剧本的确比原来的好。钱运达在克勒门上告诉大家:美女狐狸在庙里哄骗小和尚和老和尚关于香火钱一事,原本的桥段应该是勾引他俩,由此引起内讧。
这一段的出处来自《红楼梦》的“王熙凤巧设相思局”这一章。书里王熙凤把贾瑞唬得头晕目眩,而《天》戏里的美女狐狸精也是这么“勾引”两个和尚的。这个情节在当时的动画片和电影里出现是十分大胆和出格。可是后来由于BBC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而制作早已经启动,美影厂只好自己拍。因为图样已经画好,缺少了BBC的合作,原本比较开放的创作内容需要重新回到体制的审核机制下,其中的情节就需要“根据国情变更”。
《天书奇谭》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考虑到市场因素的动画片,钱运达说: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部影片更合适做成连续剧,只是当年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当年的那些动画片里每一部信息量都很大,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要是在如今的市场下,几乎每一部都可以做成连续剧,也许每个人物都能像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那样常青长寿。
《阿凡提》和奥斯卡
《阿凡提》是1979年建国30周年的献礼片,在此之前“阿凡提”一直都只是中亚一带流传的一个传说,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为了制作这部动画片,编剧凌纾亲自到当地把民间的故事一个一个记录串联起来,加上他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为“阿凡提”塑造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活灵活现的木偶形象。
《阿凡提》播出以后效果非常好,不仅仅风靡全国,在国际上也取得了影响。凌纾在克勒门上说:1981年或1982年的某一天,美影厂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其内容的大致意思是:恭喜《阿凡提》获得了某一殊荣,向剧组人员致敬。该信的落款机构是奥斯卡组委会。当时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对外面的世界几乎完全不了解,奥斯卡是什么东西也无人知晓,至于获得哪个提名的奖项更是搞不清楚了,所以这封信也就不了了之。
关于此事的见证也只剩下凌纾一人以及一本当时的会议记录了。当时奥斯卡规定动画片片长不能超过30分钟,而《阿》的片长则有45分钟,所以不大可能获奖。但是如果只是入选,又不会给予这么高的肯定,为此他也一直迷惑。可惜历史无法假设,很多过往如今也只能揣测。
中国美术片曾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陪伴着“小伙伴们”茁壮成长。作为一个80后,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美术片,到了中学时期转向日本动漫,成人以后陪着下一代看美国卡通大片,关于《黑猫警长》和《葫芦娃》的记忆逐渐淡去。十几年前第一届日本动漫展在上海召开时,有人就呼吁过:“动画片不应该是只给小孩子看的节目”。到今天,80后都逐渐“而立”了,而动画片也已经走向3D、4D,和虚拟的游戏接轨等各种模式,显然历史又翻过了新的一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