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军
摘 要:文章主要对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解决修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阐释,并最终对螺杆泵修理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今后的螺杆泵修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螺杆泵;修理;泄露;载荷
作为泵的一种,螺杆泵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但在使用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各种问题,文章就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和修理技术相关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技术难题概述
(1)螺杆泵会在修理的过程中出现由于机械密封失效而造成的泄露现象,此类现象一旦出现便不易修理好。(2)在修理的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管磨损以及井杆现象。
2 修理技术措施概述
2.1 机械密封维修
2.1.1 泄漏原因
(1)机械性质问题。由于设备自身问题出现的泄露一方面是因为选用的摩擦副材质不当,导致摩擦系数过大且耐磨性能较差,从而导致了机械密封能力不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助密封圈的过盈量太大,所以动环和轴之间摩擦力被加大了,但是过小的弹性无法阻止动环发生相对滑动,从而降低了两环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发生了泄露。由于弹簧密封圈的失效,导致弹簧的失效,并最终造成了机械密封的失效,发生泄露现象。
(2)由于安装不当而发生泄露事故。螺杆泵的安装需要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检查合格的螺杆泵才能进行安装,若没有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并且密封面在安装过程会受到碰撞,导致端面不平或者变形,也会造成泄露。动环静环出现损坏或者尺寸不对、两环之间不同心,产生误差、安装过程中由于压缩量太大而导致摩擦损失等使得端面贴合度过低。
2.1.2 修理技术措施
(1)机械密封选型。根据螺杆泵转子转速、工作介质具有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对摩擦副进行选择,保证材料能够适应工作要求,并结合工作性质,对密封全进行选择,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抗性。
(2)安装设备的要求概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机械密封性要求,在进行弹簧部件的安装时,针对螺杆泵应当避免出现弹簧部件的压缩量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形。保证相关参数保持在适中的水平,并且稳定不会任意改变,动环安装在其上,能够灵活移动。依据GB/T1184精度7级标准对接触端面同密封端面的平行度予以确定,而两环内孔的垂直度也是在此进行确定。
2.2 对螺杆泵所遇到的问题中,井杆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维修和护理予以解决,针对管磨损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合理的维修措施予以解决。
2.2.1 磨损分析
(1)通过相关调查以及分析:从结构上看,磨损率较高的为空心杆,而针对磨损位置来讲,大多出现磨损的位置都在转子以及定子的中部和下部,从转速进行分析,高转速也是造成管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转子、定子从理论上进行磨损原因分析,由于转子同定子底部之间的空间因为转子的偏心运动而变得十分有限;另外,由于离心力产生的惯性使得转子的旋转过程中杆柱产生弯曲,因而产生摩擦现象。最后,转子和定子之间由于油管发生弯曲而接触出现载荷,从而引发磨损。
2.2.2 修理技术
(1)对下泵参数进行优化。对磨损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磨损的最有效的方式即对扭矩进行降低,避免发生共振。这个时候要求螺杆泵要处在低速以及中速的运行状态下,螺杆泵在进行下泵的时候,需要以实际情形作为依据,以最低的转速作为目标,进行分析计算,选出最佳的螺杆泵使用。下表即各种泵型在低转速的条件下的实际排量以及转速的范围。(表1)
(2)杆泵相匹配。对于螺杆泵出现的杆柱断脱问题,要结合系统安全以及过流面积等因素考虑杆泵的匹配问题。下表为三种不同工艺杆的参数对比:(如表2所示)。
(3)利用全井扶正技术。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分析,安装扶正器可以有效的减轻转子、定子的磨损情况;同时为了避免定子接箍磨损,可以对扶正器进行限位。
例如,某一油田在进行检泵时,发现有一个型号为GLB1200-14的螺杆泵,在油管下部出现0.4m长的裂痕,同时,还有53根转子和定子均出现磨损现象。在重新下泵时,安装了86个扶正器。扶正器的布置为:在连续10根转子上分别布一个扶正器,光杆下连续两根分别布一个,剩余的平均两根布一个扶正器。测试时发现,井液面为528.5m,同时扭矩为859N·m。
3 PCM螺杆泵修理技术的优越性
文章采用的螺杆泵修理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螺杆泵在维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检修次数,节约了检修成本,同时降低企业损耗,有效的避免了跑、冒、滴和漏等事件的发生,节约能源,也保护了环境,明显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总结,螺杆泵的修理技术中有效的技术推广能够促进修理技术的发展,并且在螺杆泵的维修中成效显著,但是,由于螺杆泵的维修涉及到管的磨损以及杆的磨损等问题,所以需要综合全面的进行考虑,还需进一步予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树东.浅谈多级泵平衡装置的维修[J].新疆有色金属,2011,34(6):97-99.
[2]黄文川,金志广.船用6PC2-5L型柴油机滑油螺杆泵改进性维修[J].中国修船,2008,21(2):48-53.
[3]张小波,许建民,刘沫然,等.常温螺杆泵举升工艺在热采井中的初步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18(2):110-113.endprint
摘 要:文章主要对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解决修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阐释,并最终对螺杆泵修理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今后的螺杆泵修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螺杆泵;修理;泄露;载荷
作为泵的一种,螺杆泵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但在使用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各种问题,文章就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和修理技术相关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技术难题概述
(1)螺杆泵会在修理的过程中出现由于机械密封失效而造成的泄露现象,此类现象一旦出现便不易修理好。(2)在修理的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管磨损以及井杆现象。
2 修理技术措施概述
2.1 机械密封维修
2.1.1 泄漏原因
(1)机械性质问题。由于设备自身问题出现的泄露一方面是因为选用的摩擦副材质不当,导致摩擦系数过大且耐磨性能较差,从而导致了机械密封能力不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助密封圈的过盈量太大,所以动环和轴之间摩擦力被加大了,但是过小的弹性无法阻止动环发生相对滑动,从而降低了两环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发生了泄露。由于弹簧密封圈的失效,导致弹簧的失效,并最终造成了机械密封的失效,发生泄露现象。
(2)由于安装不当而发生泄露事故。螺杆泵的安装需要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检查合格的螺杆泵才能进行安装,若没有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并且密封面在安装过程会受到碰撞,导致端面不平或者变形,也会造成泄露。动环静环出现损坏或者尺寸不对、两环之间不同心,产生误差、安装过程中由于压缩量太大而导致摩擦损失等使得端面贴合度过低。
2.1.2 修理技术措施
(1)机械密封选型。根据螺杆泵转子转速、工作介质具有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对摩擦副进行选择,保证材料能够适应工作要求,并结合工作性质,对密封全进行选择,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抗性。
(2)安装设备的要求概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机械密封性要求,在进行弹簧部件的安装时,针对螺杆泵应当避免出现弹簧部件的压缩量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形。保证相关参数保持在适中的水平,并且稳定不会任意改变,动环安装在其上,能够灵活移动。依据GB/T1184精度7级标准对接触端面同密封端面的平行度予以确定,而两环内孔的垂直度也是在此进行确定。
2.2 对螺杆泵所遇到的问题中,井杆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维修和护理予以解决,针对管磨损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合理的维修措施予以解决。
2.2.1 磨损分析
(1)通过相关调查以及分析:从结构上看,磨损率较高的为空心杆,而针对磨损位置来讲,大多出现磨损的位置都在转子以及定子的中部和下部,从转速进行分析,高转速也是造成管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转子、定子从理论上进行磨损原因分析,由于转子同定子底部之间的空间因为转子的偏心运动而变得十分有限;另外,由于离心力产生的惯性使得转子的旋转过程中杆柱产生弯曲,因而产生摩擦现象。最后,转子和定子之间由于油管发生弯曲而接触出现载荷,从而引发磨损。
2.2.2 修理技术
(1)对下泵参数进行优化。对磨损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磨损的最有效的方式即对扭矩进行降低,避免发生共振。这个时候要求螺杆泵要处在低速以及中速的运行状态下,螺杆泵在进行下泵的时候,需要以实际情形作为依据,以最低的转速作为目标,进行分析计算,选出最佳的螺杆泵使用。下表即各种泵型在低转速的条件下的实际排量以及转速的范围。(表1)
(2)杆泵相匹配。对于螺杆泵出现的杆柱断脱问题,要结合系统安全以及过流面积等因素考虑杆泵的匹配问题。下表为三种不同工艺杆的参数对比:(如表2所示)。
(3)利用全井扶正技术。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分析,安装扶正器可以有效的减轻转子、定子的磨损情况;同时为了避免定子接箍磨损,可以对扶正器进行限位。
例如,某一油田在进行检泵时,发现有一个型号为GLB1200-14的螺杆泵,在油管下部出现0.4m长的裂痕,同时,还有53根转子和定子均出现磨损现象。在重新下泵时,安装了86个扶正器。扶正器的布置为:在连续10根转子上分别布一个扶正器,光杆下连续两根分别布一个,剩余的平均两根布一个扶正器。测试时发现,井液面为528.5m,同时扭矩为859N·m。
3 PCM螺杆泵修理技术的优越性
文章采用的螺杆泵修理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螺杆泵在维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检修次数,节约了检修成本,同时降低企业损耗,有效的避免了跑、冒、滴和漏等事件的发生,节约能源,也保护了环境,明显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总结,螺杆泵的修理技术中有效的技术推广能够促进修理技术的发展,并且在螺杆泵的维修中成效显著,但是,由于螺杆泵的维修涉及到管的磨损以及杆的磨损等问题,所以需要综合全面的进行考虑,还需进一步予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树东.浅谈多级泵平衡装置的维修[J].新疆有色金属,2011,34(6):97-99.
[2]黄文川,金志广.船用6PC2-5L型柴油机滑油螺杆泵改进性维修[J].中国修船,2008,21(2):48-53.
[3]张小波,许建民,刘沫然,等.常温螺杆泵举升工艺在热采井中的初步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18(2):110-113.endprint
摘 要:文章主要对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解决修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阐释,并最终对螺杆泵修理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今后的螺杆泵修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螺杆泵;修理;泄露;载荷
作为泵的一种,螺杆泵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但在使用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各种问题,文章就螺杆泵的修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和修理技术相关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技术难题概述
(1)螺杆泵会在修理的过程中出现由于机械密封失效而造成的泄露现象,此类现象一旦出现便不易修理好。(2)在修理的过程中,螺杆泵会出现管磨损以及井杆现象。
2 修理技术措施概述
2.1 机械密封维修
2.1.1 泄漏原因
(1)机械性质问题。由于设备自身问题出现的泄露一方面是因为选用的摩擦副材质不当,导致摩擦系数过大且耐磨性能较差,从而导致了机械密封能力不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助密封圈的过盈量太大,所以动环和轴之间摩擦力被加大了,但是过小的弹性无法阻止动环发生相对滑动,从而降低了两环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发生了泄露。由于弹簧密封圈的失效,导致弹簧的失效,并最终造成了机械密封的失效,发生泄露现象。
(2)由于安装不当而发生泄露事故。螺杆泵的安装需要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检查合格的螺杆泵才能进行安装,若没有经过严格的平面度检查,并且密封面在安装过程会受到碰撞,导致端面不平或者变形,也会造成泄露。动环静环出现损坏或者尺寸不对、两环之间不同心,产生误差、安装过程中由于压缩量太大而导致摩擦损失等使得端面贴合度过低。
2.1.2 修理技术措施
(1)机械密封选型。根据螺杆泵转子转速、工作介质具有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对摩擦副进行选择,保证材料能够适应工作要求,并结合工作性质,对密封全进行选择,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抗性。
(2)安装设备的要求概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机械密封性要求,在进行弹簧部件的安装时,针对螺杆泵应当避免出现弹簧部件的压缩量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形。保证相关参数保持在适中的水平,并且稳定不会任意改变,动环安装在其上,能够灵活移动。依据GB/T1184精度7级标准对接触端面同密封端面的平行度予以确定,而两环内孔的垂直度也是在此进行确定。
2.2 对螺杆泵所遇到的问题中,井杆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维修和护理予以解决,针对管磨损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合理的维修措施予以解决。
2.2.1 磨损分析
(1)通过相关调查以及分析:从结构上看,磨损率较高的为空心杆,而针对磨损位置来讲,大多出现磨损的位置都在转子以及定子的中部和下部,从转速进行分析,高转速也是造成管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转子、定子从理论上进行磨损原因分析,由于转子同定子底部之间的空间因为转子的偏心运动而变得十分有限;另外,由于离心力产生的惯性使得转子的旋转过程中杆柱产生弯曲,因而产生摩擦现象。最后,转子和定子之间由于油管发生弯曲而接触出现载荷,从而引发磨损。
2.2.2 修理技术
(1)对下泵参数进行优化。对磨损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磨损的最有效的方式即对扭矩进行降低,避免发生共振。这个时候要求螺杆泵要处在低速以及中速的运行状态下,螺杆泵在进行下泵的时候,需要以实际情形作为依据,以最低的转速作为目标,进行分析计算,选出最佳的螺杆泵使用。下表即各种泵型在低转速的条件下的实际排量以及转速的范围。(表1)
(2)杆泵相匹配。对于螺杆泵出现的杆柱断脱问题,要结合系统安全以及过流面积等因素考虑杆泵的匹配问题。下表为三种不同工艺杆的参数对比:(如表2所示)。
(3)利用全井扶正技术。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分析,安装扶正器可以有效的减轻转子、定子的磨损情况;同时为了避免定子接箍磨损,可以对扶正器进行限位。
例如,某一油田在进行检泵时,发现有一个型号为GLB1200-14的螺杆泵,在油管下部出现0.4m长的裂痕,同时,还有53根转子和定子均出现磨损现象。在重新下泵时,安装了86个扶正器。扶正器的布置为:在连续10根转子上分别布一个扶正器,光杆下连续两根分别布一个,剩余的平均两根布一个扶正器。测试时发现,井液面为528.5m,同时扭矩为859N·m。
3 PCM螺杆泵修理技术的优越性
文章采用的螺杆泵修理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螺杆泵在维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检修次数,节约了检修成本,同时降低企业损耗,有效的避免了跑、冒、滴和漏等事件的发生,节约能源,也保护了环境,明显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总结,螺杆泵的修理技术中有效的技术推广能够促进修理技术的发展,并且在螺杆泵的维修中成效显著,但是,由于螺杆泵的维修涉及到管的磨损以及杆的磨损等问题,所以需要综合全面的进行考虑,还需进一步予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树东.浅谈多级泵平衡装置的维修[J].新疆有色金属,2011,34(6):97-99.
[2]黄文川,金志广.船用6PC2-5L型柴油机滑油螺杆泵改进性维修[J].中国修船,2008,21(2):48-53.
[3]张小波,许建民,刘沫然,等.常温螺杆泵举升工艺在热采井中的初步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18(2):11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