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放初期萍乡煤炭职业教育(1949—1957)

2014-04-10 13:51甘桂珍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矿务局萍乡煤炭工业

甘桂珍

引言

解放前夕,萍乡煤炭工业一度陷入发展困境,解放后八年,煤炭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煤炭职业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萍乡矿务局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煤炭职业教育,实行多样化教育措施,培养煤炭工业职业技术人才。解放初期迅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和煤炭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因此对这一时期煤炭职业教育的探索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萍乡煤炭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当时国内重工业几乎等于零,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社会上处处可见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果。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在领导革命斗争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设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快就付诸实践。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工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依据苏联的经验,设想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于是制定和实行了1953-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的第一个中期计划。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纺工业和农业服务工业,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江西萍乡煤炭工业积极执行国家“一五”计划,迅速发展,萍乡煤炭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指引下,萍乡矿务局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萍乡矿务局的建设和发展,恢复和创办相关职业学校,鼓励开展职工教育。1949年省政府恢复“江西省萍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办学,设采矿、机械两个专业,1949年2月,学校经费由江西省教育厅列入江西省预算开支[1](P251)。由此可见政府对煤炭教育事业的重视。1954年春,萍乡矿务局在高坑镇周家坊开办职工技术训练班;1956年1月,煤炭工业部创办萍乡煤矿学校,直属国家煤炭部领导[1](P251)。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相关政府对煤炭职业教育的支持。此外,政府还重视煤炭技术交流,派人去苏联学习先进经验。王家源矿工人吴惠清这样写道:“1955年11月间,我被派到苏联去学习康拜因检修、维护和使用等技术,先后在斯大林诺矿山技术学校和矿山机械修配厂学习,然后又到顿巴斯矿区[里几夫卡2-7]矿井学习。”[2]由于战争的影响,萍乡煤矿在解放初期仍处于萧条状态,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建设才得以重新崛起,正是政府部门的重视,萍乡煤炭职业教育才得以兴起。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要求

煤是工业的真正粮食,在当时谈及国家工业化的时候,煤炭工业极为重要。从煤炭自身工业发展来看,一五计划中,国家规定萍乡煤矿要完成约四千三百二十五万元的投资总额[3](P43),按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培养人才学习和发展先进采煤技术。萍乡煤校在1957年介绍学校情况时也强调:“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切工业都要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装备。采煤工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又要走上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没有专门技术和科学知识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能掌握高度综合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满足煤炭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4]因此,萍乡煤炭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开展煤炭职业技术教育。

(四)煤矿工人要求先进的呼吁

在社会改造要求进步的热潮下,为完成“一五”计划任务,煤矿工人对于学习先进技术也有着高度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王家源矿工人的呼声。“要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应该使先进经验成为广大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钱。”[5]“我们希望有互相学习的机会,使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能赶上先进的。”[6]这些工人呼声不仅仅代表着新中国先进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煤炭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开展。

二、萍乡煤炭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政府的高度重视、萍乡矿务局的工业发展以及职工要求学习先进技术的呼吁下,萍乡矿务局在建国八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展煤炭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两大措施。

(一)创办全日制煤炭职业学校

解放初期,萍乡煤矿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期间,萍乡矿务局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五年中,萍乡矿务局采煤技术迅速发展,职工生活大有改善,大兴集体福利事业,包括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电影院、俱乐部和疗养所等[3](P43)。在萍乡矿务局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全日制煤炭职业学校崛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56年1月煤炭工业部创办的萍乡煤矿学校,建校目的在于从社会汲取力量,培养煤矿技术人才。

萍乡煤校培养目标是使得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及中等专业技术水平,并能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体魄健全,忠诚为祖国煤炭事业服务的技术员[4]。从煤校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其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培养简单的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

萍乡煤校主要从社会中招收初中毕业生,1957年还从煤炭系统招考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干部和工人,在专业设置上分为采煤和机电两个专业。采煤专科课程有: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业、矿山电工、矿山采掘机械、煤矿地质、煤矿测量、煤矿企业管理、采煤方法、开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其机电专业有: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工、电工学、采煤概论、采煤机械、矿山机械、矿山电工等。[4]在学制上,萍乡煤校规定为四年制,要求必须首先具备高中文化水平及一般基础技术知识,因此各专业除了专业技术课必须学好以外,还必须学好普通课和基础技术课,普通课有政治、语文、数学(代数、三角、几何、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基础技术课有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学等课程。从煤校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其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职业技术的培养,还有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萍乡煤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四年学习过程里,不但在课堂学习,而且还要到矿山、工厂进行生产实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要分别进行三次到四次教学和生产实习[4]。萍乡煤校的实习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早在1956年建校之初,就建有实习工厂。萍乡煤校的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采用教学和实习并行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教育内容的强实践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术培训

除了创办全日制学校,萍乡矿务局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培训,主要有四种形式。

1.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从1952年起,萍乡矿务局就开始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当年创办了工人技术训练班,有283人参加了技术训练。1953年,高坑煤矿每星期在井口进行技术讲课,每次都有600多人参加,还开办50余人次机电专业学习班[7](P560)。岗位技术培训是萍乡矿务局培养职工的主要形式。1953年萍乡矿务局成立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28勘探队,至1957年128勘探队根据各时期的需要,先后举办了采大样、钻机工人、泥浆等多种专业短期训练班[8]。通过这些短期培训班,以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来发展技术工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技术工人紧缺的现状。1957年,萍乡矿务局加强培训工作,将职工培训班扩大为工人干部学校,举办基层干部、回采、掘井、机械检修、绞车、电溜子等6个专业班,按“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贯彻政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针,进行短期脱产的业务技术轮训。

2.实行合同制教学。

1954年萍乡矿务局对各矿的收尺员、检收员、通风员、压风机司机、水泵司机等工种进行分类培训,并开展“师徒合同”活动,1956年,萍乡矿务局通过举办业余技术训练班,签订师徒合同、教学合同[7](P560)。合同制教学不仅有益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够保障工业生产的效率。萍乡矿务局通过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师徒制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128勘探队内就建立有干部小组,专门负责制定培训干部和工人的计划,研究培训的方法,在吸收了新的人员后,就按行业分配,进行集体或个别“包干”培训,让他们参加所属的专业会议,签订包教包学合同[8]。合同制教学主要是在同一工种学习人数少的情况下采用的,选配生产处、车间的熟练技工担任师傅,对新工人进行专门培训。

3.采取半工半读的培训方式。

为解决某些专业师傅少、徒弟多、现场小、工具少等客观条件的困难,萍乡矿务局还采取了上午与下午轮流学习理论和实际操作,交叉进行的半工半读的培训方式,师傅和徒弟可以轮流传授和分批学习[9]。半工半读培训是一种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

4.开展讨论式教学。

在萍乡矿务局鼓励学习先进操作技术时,会出现部分职工对先进操作技术持怀疑态度,这时萍乡矿务局一方面进行说服教育的工作,另一方面将保守思想摆出来,发动职工分析评判,随后通过进行分工种组织经验交流会,和工会合作组织现场表演,实地参观以及在参观后举行座谈会,深入开展先进技术的学习。为促进先进经验交流和推广,萍乡矿务局经常通过深入工作面检查执行情况等办法组织职工向先进者学习,同时教育先进生产者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经验教给别人。

三、萍乡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效果

萍乡矿务局实行了多种职业教育措施后获得了很多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加快了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这三个方面。

(一)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

在开展了一系列煤炭相关职业技术教育措施后,职工的职业技术普遍得到提高,思想觉悟得到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一五”计划期间,萍乡矿务局为矿山培训了各种业务技能的员工一万六千五百七十一人次,其中脱产培训四千五百零一人 次[3](P43)。仅 在1956 年 一 年 间,萍 乡 矿务局在2300多名新招收的工人中就有539人先后提升为正式机电技术工人,还通过“以新转老,逐级提高”的方式培养采煤技术工人103人,其余约占90%以上的新工人受训后基本上能单独进行工作。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28勘探队从1954年到1956年,先后输送了近800名领导干部、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技术熟练的工人,128队在1956年有近100名干部和工人外调。在岗位技术培训中,1954年萍乡矿务局机厂274对订了合同的师徒中,有147名学徒升了级。1956年,通过举办业余技术训练班,签订师徒合同、教学合同,有1425人升为技术工人,有557人由井下采掘小工晋升为大工。此外,萍乡矿务局还在职工中进行文化教育,提高职工文化水平。至1957年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矿已经有881个工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90%的工人都有了文化。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推动了煤炭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对工农阶级的社会主义教育,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

(二)加快了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

萍乡矿务局通过开展煤矿职业教育加快了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煤炭工业的生产力。解放后八年,萍乡矿务局积极推广新技术,井下开采全部实行了新采煤法,1956年9月在高坑砚子槽试验了水利采煤,矿井平巷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949年7月萍矿解放,我们从旧萍矿接收下来的全部遗产,只是安源地区的一个废墟,高坑地区一对只开了五十来公尺深的直井,以及几处落后到极点的土窑,解放后,全萍矿的职工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苏联的援助下,在这片废墟般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无比辉煌的业绩。至1957年,安源矿基本完成恢复改建工程,高坑矿已经建成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产量最大的直井,王家源矿整个生产过程已经大部分机械化,新开辟的青山矿新建了两个小型矿井,半年产量就超过全年的预计产量。”[10]通过解放前后对比,萍乡矿务局解放后在生产上逐步引进先进技术,产量超额超时完成。这些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煤炭职业教育的实施。1956年,萍乡高坑矿、安源矿先后被煤炭部、国务院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青山矿被煤炭工业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萍乡矿务局在社会主义竞赛中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先进生产者队伍壮大,1957年据高坑、王家源、安源、青山四个矿的统计,共涌现出先进生产者587人,先进集体单位47个[11]。在当时主要根据生产效率评选先进集体,而生产效率决定于先进技术的使用,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正式推进了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

(三)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

解放初期的萍乡煤炭职业教育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的。萍乡矿务局的前身是安源煤矿与高坑煤矿合组的赣西煤矿局,在萍乡矿务局积极举办职工教育培训中,解放前安源工人运动所遗留下来的红色力量在煤炭职业教育的实施中也起着重大作用。1954年,安源煤矿复矿,1956年就获得煤炭部、国务院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安源煤矿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党的先进思想的传播和党在煤炭职业教育开展中的领导力量。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矿工人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这批工人出身的优秀技术管理干部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12]。萍乡煤炭职业教育的成功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正确领导。“这些抹煞不了的事实证明:共产党的领导好得很,社会主义好得很,五年计划好得很,解放后一切都好得很。”[10]因此,无论是学校职业教育还是职工教育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党对职工进行的思想教育也为职工在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提高了职业道德的水平。建国八年来,萍乡煤矿广大职工由于思想觉悟的提高,生产上取得很大进步,提前一年零两个月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水平[13]。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

此外,党和工会还领导开展了一些业余文化活动,如举办美展和文艺汇演。这些业余活动的开展表现了党对职工生活的关注,进一步在工人中加深了党的形象,树立了党的威信。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解放初期的萍乡煤炭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煤炭工业发展的要求下,通过学校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对工人素养的提高、煤炭技术工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充分体现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对党和政府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促进意义。

[1]萍乡市教育志编撰委员会.萍乡市教育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2]吴惠清.我在苏联学到了什么[N].江西日报,1957-04-23.

[3]宫璞,邢翔.解放后萍乡煤矿梗概[A].萍乡煤炭发展史略[M].江西文史资料编辑室、萍乡市文史资料编辑室,1987.

[4]煤炭工业部萍矿煤矿学校介绍(1957年)[A].江西省财政厅:人事科干部训练、学校招政机关业校等文件[Z].江西省档案馆,案卷号:11.

[5]为什么埋没先进经验[N].江西日报,1956-03-28.

[6]宋志富.让我们在技术上互相学习[N].江西日报,1956-03-28.

[7]萍乡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萍乡矿务局志[M].萍乡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出版,1998.

[8]刘光辉.一二八勘探队输送大批技术力量赴六省进行勘探[N].江西日报,1957-01-13.

[9]采用多种方式,培训技术力量,萍矿已有642名新工人成为技工[N].江西日报,1957-01-13.

[10]胡尘白.多苦多难的五十二年和光辉灿烂的八年——萍乡煤矿六十年的变化[N].江西日报,1957-07-17.

[11]黄发荣,刘才章.萍乡煤矿先进生产者队伍壮大[N].江西日报转载萍矿工人报,1956-05-12.

[12]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矿工人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N].江西日报,1957-10-04.

[13]何其红.萍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有力推动了增产节约活动[N].江西日报,1957-09-13.

猜你喜欢
矿务局萍乡煤炭工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安居乐业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