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丽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浅析近三年发展变化的新词语
赵伟丽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新近被人们熟知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词语是新词语。新词语的“新”是一个时间概念,随着时代变化的步伐,新词语不断地发展变化。该文主要探讨近三年发展变化的新词语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新词语的类型、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新词语;类型;特点;原因
“新”是新词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新词语幽默、诙谐,得到人们的“稀饭”(喜爱)。尤其近几年,新词语更新速度特别快,新词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文拟对2011年到2013年发展变化的新词语作一探讨,一孔之见,还望方家正之。
新词语反映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大众当前的状态。因此,学术界对新词语的研究日益重视,关于新词语的构成情况,学者写了大量的文章。本文拟根据近三年发展变化的新词语形成的类型着笔,将近三年出现的汉语新词语分为两大类。
(一)本土新词
本土新词是来源于汉语的新词语,与外来新词相对。这类新词语根据其词语结构又可以细分为复合新词和派生新词,还有特殊的方言类本土新词。
1.复合新词
(1)汉字和汉字复合类新词
“爱情象限”[1],指在以爱情态度为横轴,爱情行动为纵轴形成的坐标中,将爱情划分为四种不同的观点,即真爱无惧、现实主义、哪有真爱、恋人未满,称为四种爱情象限。
“爱心彩椒”[2],指餐饮企业向农民购买的滞销彩椒。因其体现了企业扶贫帮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心,故称“爱心彩椒”。
“爱情象限”“爱心彩椒”属于两个语素组成的复合词。类似的还有“百元景区”等等。
(2)数字与汉字复合类新词
现代人用数字表达一种生活状态或者一种社会现象,这类新词语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如,“5+2生活”一词,指都市忙碌的家人在城中心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周末两天便跑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里休闲的生活模式。“1314结婚潮”一词,指因2013年1月4日与“一生一世”谐音而引发的在这一天登记结婚如潮的现象。“37度婚姻”一词,指夫妻感情像人的体温一样,总是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一种稳定的婚姻模式。
2.派生新词
从意义的角度上分析,这类新词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类别特色,具体如下:
(1)风格类
最初,以“体”为词缀的词用来形容某人字的风格,如“柳体”“宋体”等。后来,产生了以“体”为词缀的新词语,该类词语表现某种事物独特的风格趣味。如,模仿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人员带有“丢脸”词语的语言产生了“丢脸体”[3];模仿郭德纲微博的语言表达产生了“德纲体”[4]。类似的还有“表白体”“甄嬛体”[5]等等。
(2)性别类
《列女传》是范晔表扬后汉时期在历史上有影响有作为的优秀妇女的章节,其“女”字反映人的性别。后期,创造者借鉴范晔的创见构造新词语,例如,坚持健身、保养,保持青春靓丽的40岁左右的“美魔女”,可参看2013年7月25日《温州晚报》的《不惑之年 如何炼成“美魔女”?》一文。“空气出租女”则指在中国开创“出租空气”行业的北京女创业者曹思思。该词可参看2011年第9期《现代青年》的《空气也可以拿来出租》一文。类似的还有“宝钢男”等等。
(3)亲属称呼类
《现代汉语辞典》第六版对“哥”是这样定义的,①哥哥:大~。②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③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含亲热意):李二~。我们研究的新词语倾向于第三种义项。同时,人类还依据人类的衣着特征、生存生活状态和对社会的作用构造新词语,如,拥有多款名表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谑称为“表哥”;以身挡刀保护群众的湖北宜昌民警王劲松被大家称为“挡刀哥”;被打捞上来时,身体保持救人姿势的无名英雄被尊称为“托举哥”;被装扮成男性的、用来代替真人排队买火车票的塑料人体模特被称为“排队哥”。
(4)新生“民族”类
最初,以“族”为词缀的词语用来区别民族风貌、生活习俗等,如“汉族”“满族”等。后来,人们以“族”为词缀构造新词语,这类新词语表现人类共同的生活境况或爱好。如,容易满足的一类人称为“满族”;热衷参与微博有奖转发活动以获取奖品的一类人称为“蹭奖族”;初次进入职场并首次领取薪水的一类人称为“初薪族”;经常低头面对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一类人称为“低头族”。
(5)新事件类
受“艳照门”等影响,近几年,创造者以“门”“房”等这些物体词语为词缀新创一些新词语,如,因搀扶倒地受伤者而引发的事件的“搀扶门”;浓缩液勾兑的骨头汤的“骨汤门”;拥有数十套可疑房产的官员女儿的“房妹”;利用权力、非法拥有多处房产的年长官员的“房爷”等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类新词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被人们熟知并掌握运用。
3.吸收方言词的本土新词
有一些新词语比较特殊,它们就是来自汉语方言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并非外来词,但也不是普通话中产生的。尽管如此,说它们是本土新词仍然是不错的。这类新词语吸收方言词的精华,扩大了地区方言词和社会方言词的传播范围,同时,该新词语也反映了人们对其它地区和其它社会的认知程度。我们比较就能够发现,地区方言词很少成为新词语,相反,社会方言词较多地成为流行的新词语。因为社会方言词不受地区文化的限制,人们能够轻易地表现自己的心情,并且这类词语代表一类人或者一类事物,如,“羊贵妃”是对羊肉价格大幅上涨的谑称。该新词2012年出现,可参看高强《牛肉价格高涨被戏称“牛魔王”》一文。在宝钢集团工作的男性被称为“宝钢男”[6];经常低头面对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人被网友们称为“低头族”[7];某些任务没有完成或到了一定的年龄却没有结婚生子,受到领导或亲人催促的人称为“被催族”等等。
4.语句缩写词
专家学者对词语的缩写谈论较多,而对语句的缩写谈论较少。本部分拟对语句缩写词进行探讨。有喜欢关注豆瓣的网民很容易看到“累觉不爱”这个词,该词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地命海心”,该词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的缩略形式。类似的还有“人艰不拆”“何弃疗”等等。
(二)外来新词
吸收外来词的新词语,可以分为几个大类。
1.外语词首字母大写与汉语语素组合的外来新词
以热爱健身,关注心理和谐和营养膳食为己任的“FUN族”,“FUN族”是“FUN”与“族”组合,其中“FUN”是“fit”(适合)首字母大写、“unify”(统一)首字母大写和“nutrition”(营养)首字母大写组合。
“BMW族”指借助公交车(bus)、地铁(metro)、步行(walk)上下班的一群人,“BMW族”是“BMW”与“族”组合,“BMW族”中的BMW是“bus”(公交车)首字母大写、“metro”(地铁)首字母大写和“walk”(步行)首字母大写组合。
因长时间面对电子显示设备,导致眼睛和身体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的“VDT症候群”,VDT是英文visual首字母大写、display首字母大写和terminals首字母大写组合。
2.用汉语拼音创造的外来新词
“Dama”一词,指中国大妈,意指那些热情但冲动、精力充沛但经常盲从、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力和眼光的群体。可参看《华尔街日报》:“Dama”一文。
“Tuhao”一词,指钱多人傻品味极差的中国富人。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Tuhao”一词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可参看《“土豪”“大妈”或进牛津词典 讽刺还是影响力?》一文。
新词语的特点除了新颖生动、能产性、形象性和戏谑性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简练
新词语具有简洁干练的特点,这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新词语用寥寥数字就可能把复杂的意义表达清楚。如:
“累觉不爱”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
“不明觉厉”亦作“虽不明,但觉厉”或“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缩略形式,表面词义用于表达菜鸟对专业型技术型高手的崇拜,引申词义用于吐槽对方过于深奥不知所云的言语行为,或作为伪装自己深藏不露的托辞。
(二)谐音性
(1)字母谐音,“Dama”一词,指中国大妈,还有“Tuhao”一词,指钱多人傻品味极差的中国富人。
(2)数字谐音,“1314结婚潮”一词中的“1314”是“一生一世”的谐音。类似的还有在网络上流行的“7319”一词,该词是“天长地久”的谐音。
(2)词语谐音,“火钳刘明”是“火前留名”的谐音,也是异体,通常在一些鬼畜、福利或者具有争议的作品刚出来时使用,表示看好这作品会火的可能性而在前排留名。
(三)模糊性
新词语的模糊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语意理解的偏差,会给人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新词语。比如,“冷无缺”是“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的缩略形式,用以形容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没有爱的人。类似的还有“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的缩略形式,实际上常常附带使用的是一个姚明大笑的表情。)、“不哭站撸”(“屌丝不哭,站起来撸”的缩略形式。)等等。
(四)部分词语具有粗俗性
新词语的总体品味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品味很差、粗俗不堪的词语。比如:“李菊福”一词,本是“理据服”的谐音,“有理有据,使人信服”的缩略形式,因被网友戏谑成“有你有菊,令人性福”。
新词语发展变化的原因除了心理因素、社会政治因素、语言或者方言影响因素之外大致还分为以下几种。
(一)效应因素
1.社会名人效应
社会名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进而推动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比如创造12亿票房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演员王宝强出色的表演征服了观众的眼球,剧中他背的刺猬包也成为2010年度最受欢迎的背包之一,“刺猬包”一词也成为此年度的新词语,“刺猬包”指表面布满倒刺的背包。类似的还有“莫炎热”一词。
2.社会底层人效应
社会底层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成不平凡的举动,这一伟大的举动影响了整个社会,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大众为了赞扬他们的品质创造出一些新词语。比如,在公交站台为因病倒地市民撑伞遮雨的成都女孩甘璐,大众称她为“撑伞妹妹”;身患癌症、在理发店停业时不忘为顾客办理退卡退款的理发师马玉剑,大众称他为“诚信理发哥”。类似的词语还有“最美保安”“最美妈妈”和“最美外来工”等等。
(二)文化移入因素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常常会导致一系列的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比如,2012年4月热播的年度宫廷大戏《甄嬛传》,这部影视剧的语言具有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梦》语言的特点。因此,“甄嬛体”成为这种语言的代名词,“甄嬛体”也成为此年度的新词语。“元芳,你怎么看?”是《神探狄仁杰》的经典台词,这句台词被大众称为“元芳体”。“元芳体”一词,在各大网络媒体报刊频繁出现,并成为2012年的新词语。可参考谢坤的《“元芳体”,你怎么看?》。
(三)科技因素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平台,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新词语的语料来源。这个交流平台具体指微博、QQ。比如,抗癌女孩鲁超,用微博记录着病魔的残忍和内心的坚持,被网友“作业本”转发后,一夜间成为了“网络名人”,她个人的微博名字“鲁若晴”变成当年的新词语,网民以借代的方式用“鲁若晴”代替鲁超本人。鲁超战胜病魔的意念,让“鲁若晴”这个名字成为当年的新词语。郭德纲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这段话成为“德纲体”的来源。在QQ空间上,网民很容易地看到“男默女泪”这个词,该词是“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的缩略形式,多用来形容某篇与情感爱情有关文章的主题。
(四)消费方式因素
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因此这种行为成为新词语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淘宝消费方式的流行,前几年,社会上出现了“试衣门”一词。近三年,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改变,社会上又出现一些新词语。比如,外国人根据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为了反映中国大陆中年妇女对黄金的疯狂购买行为,创造了“Dama”一词,为此,外国媒体对这一词做了专题栏目。为了反映那些钱多人傻品味极差的中国富人在外国的消费“特色”,外国人又创造了“Tuhao”一词。
(五)违法事件因素
打击违法犯罪是治理国家的一项措施,任何时期都不容忽视。针对近几年的违法犯罪事件,公众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表达对这类人的鄙视。让人印象深刻的新词语,比如“腐败能人”形容既有工作能力也贪污受贿的政府官员,“表哥”指对拥有多款名表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谑称。类似的还有“房叔”“房祖宗”等词语。
(六)生活状态的影响因素
随着各种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年轻人为了减压,增添个人乐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因素,创造了一些新词语。比如,“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的简称“说闹觉余”,该词来自2013年12月9日《广州日报》的《2013网络新词考卷:不懂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就out了》一文。“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简称“喜大普奔”,该词来自2013年12月18日《长江日报》的《冯氏喜剧回归 冯小刚自黑“电影多便宜”》一文。
[1]微电影《这一刻,爱吧》点击飘红 陈柏霖玩转“爱情象限”[N].合肥晚报,2012-5-11(024).
[2]“窝心彩椒”变“爱心彩椒”[N].京郊日报,2012-11-13(01).
[3]高校建豪华宾馆丢了谁的脸[N].京华时报,2012-02-03(02).
[4]孙子辱碑冰心先生亡魂何辜[N].京华时报,2012-06-04(002).
[5]洪晶.“甄嬛体”在流行[J].语文建设,2012(7).
[6]“50后”与“90后”同场寻缘[N].新民晚报,2013-11-10(08).
[7]智能病态:港青低头族有口难言?[N].香港文汇报,2012-09-20(A28).
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Neologism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Zhao Weil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Neologisms are new words that are recently familiar to people and enjoy certain popularity. The “new” of neologisms is a concept of time, so new words change as the times change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neologism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from the ensuing three aspects, namely, its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ormation.
neologism; type; characteristic; cause
2014-1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912-194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11YJC740131);国家社科项目“当代流行语的社会价值研究”(10XSH0013)
赵伟丽(1989-),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H136
A
1008-293X(2014)06-0085-05
(责任编辑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