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吏为民役”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14-04-10 09:33王亮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本利民官吏

王亮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湖南 永州 425100)

柳宗元“吏为民役”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王亮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湖南 永州 425100)

唐代柳宗元论著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思想被后人统称为“柳文化”,而柳文化中的“吏为民役”思想更是其政治思想的精髓。柳宗元思想受到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吏为民役”思想具体包括民众决定历史观、官吏为民服务观、官吏为民负责观、养民利民观等。其思想不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当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柳宗元;“吏为民役”;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二十岁就在京城负有盛名,却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至韶州做刺史,后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晚期曾复出担任柳州刺史。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期,正是大唐由盛世转为衰败的过渡期。黑暗官场的失意,社会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的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生活疾苦,都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因而他能提出的“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曾经深刻影响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对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增强党的先进性,对增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柳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形成过程

早在商周之际,对天命就出现了新认识,“周人还通过卜筮和祭告上天、殷商先王来证实天命转移的合法性”,[1]随着天命可以转移思想的兴起,“敬天保民”思想成为西周时期的重要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以推崇“礼仪、君权、仁政”为基本思想的儒家学派因统治阶级垂青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仁政爱民主张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论语·八佾》中记载的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及《论语·尧曰》中提及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都充分说明了孔子主张民众是统治的基础,只有仁政爱民、适当减轻赋税,才能使得阶级统治更为长久稳固。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汲取,并使其向着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比如《孟子·尽心下》中所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民贵君轻”这一论断;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主张“省刑罚,薄税敛”,[3]则进一步提出统治阶级要注重民生问题。荀子和孟子一样都主张建立王道政治,“其理想的小农生活画面和孟子颇为相似。王道政治是荀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也被其看作天下一统的正确途径”。[4]荀子王道政治中养民、富民的主张,就建立在对民众作用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不可否认的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注重民生,希望统治阶级能够以保证民众安居乐业为首要问题,因而儒家对民本思想的产生、发展有着不朽的贡献,并且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考验后依然影响后世;同时,这也说明了民生问题在任何时代都会是重要的问题。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尤其是孔子、孟子的仁政和爱民思想对柳宗元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柳宗元自身的社会经历对其民本思想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柳宗元所处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的阶段,盛唐王朝由繁荣昌盛走向衰败,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他曾随父辗转于九江、长沙等地,对于民众的生活十分了解,心怀民众的疾苦。在二十一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后,便急不可待地宣传“官理”及“养民之术”。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柳宗元批评了“好烦其令”的为官之道,并提出了“顺木之天”,用来说明治民需要“蕃生”、“安性”。在《梓人传》里,他则通过一位不会做木匠活却能够指挥其他木匠干活的形象,对官吏的为官之道进行了探究。但是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后,他满腔的抱负及才能无法付诸于现实,在永州和劳苦大众有了更为广泛直接的接触,加深了对民众艰辛生活的了解,他的“民本思想”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捕蛇者说》痛批统治阶级的无能与暴政;《晋问》通过假设的与吴武陵一问一答的对话提出了“民利民自利”的思想等,也是在这一阶段而形成的。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在中国早期民本思想及现实社会经历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对于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其最为突出、最为精髓的内容就是“吏为民役”这一内容。柳宗元认为,官吏是劳苦民众所缴纳的税赋所养活的,官吏应该是民众的仆人,应该为民众办事。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提出做事要做到“讼者平,诉者均”,决不能“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5]在封建专制统治极为严酷的时代,柳宗元能够如此看重民众的重要性,十分难得。

二、柳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众决定历史观的思想萌芽

柳宗元继承了荀子、王充等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民群众决定朝代的更替以及历史的发展方向,对于君权取决于天的授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贞符》一文中,柳宗元说道:“受命于生人之意”;“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6]在这里,柳宗元明确否定了天命论,肯定了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的作用,修德爱民才是历代圣王治国的根本之道,对汉代董仲舒以来的君权神授、祥瑞符命思想进行了批判。《时令论》中也说:“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7]在《封建论》中对人民群众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也做了肯定。他明确提出了民众的力量才是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使得其民本思想达到了前人不曾涉及的高度。民众决定历史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柳宗元民本思想中的“吏为民役”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民本思想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标志。

第二、强调为民服务观

“吏为民役”这一理论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官吏应为百姓服务。出自《送宁国范明府诗序》中的“夫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8]柳宗元在肯定范氏论断的基础上,明确表达了官吏不是“父母”,应该为“人”而“役”。虽然这里的“人”不仅指劳苦民众,也群指上级和同僚,但这一观点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官吏牧民”思想。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中对“吏为民役”思想做了进一步丰富,“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这里的“人”则专指劳苦民众,句中所提到的“民之役”则鲜明指出了官吏应该为民众服务的观点,更需要勤恳真诚的态度。

第三、为民众负责观

官吏是民众的依靠,是民众的主心骨。柳宗元认为官吏应该对民众负责,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同时民众应该有权利对那些“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不负责的官吏进行黜罚。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中说道:“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苦直,怠其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上面已经说到,这里面的“人”专指民众,并且“民可黜罚”。这说明了柳宗元希望官吏要对自己的职责负责,对百姓负责,劳苦百姓能够拥有处罚那些只拿俸禄不办实事的并且贪心不足的官吏的权力,官吏就会在其位谋其政,真正担负起自己职责,民众必受其益。

第四、养民利民观

柳宗元的养民利民观可以从他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体会一二。例如:“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这种从种树之术而得出的养民之道有一定说服力。柳宗元认为:民众的生活空间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才能够让其顺其自然地发展,也就是柳宗元所说的“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9]除了“主观”不限制民众外,还要从“客观”上养民利民,建议统治阶级施行仁政、颁布利于民众生活的法令、让其休养生息等。这种思想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对现代民主思想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柳文化“吏为民役”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柳宗元以“吏为民役”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强力地抨击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君权神授”思想,提出了民众决定历史观、为民众服务、为民众负责观及养民利民观。这一系列的民本思想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对于指导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一切为人民着想,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社会要想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党和国家所颁布的一系列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都是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柳宗元的民本思想认为政权的巩固与社会的进步都要依靠于民心的稳定,正如其在《贞符》中所说:“克怀于有氓,登贤庸能,濯痍煦寒,以廖以熙,”[10]正是汉代之所以强大的原因;而唐朝初期的政治如“丕将霖雨,浚涤荡沃,蒸为清氛,疏为冷风”,才能够成就盛世。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人民安定才能够实现天下大治。但是唐朝中期却忽视了民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一味地剥削民众以满足贪欲,“牧民”式统治最终引发了“黄巢起义”,自此唐皇朝走向灭亡。唐朝由盛世走向灭亡的过程,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警示作用。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对于我国坚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等理念,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二、为民众负责,改革吏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党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公务员都应该遵循此宗旨。发挥好服务人民的公仆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一直强调的“执政为民”党建目标。而柳宗元的“吏为民役”思想也强调了官吏应该为民众服务这一理论,本着为群众生活负责的态度做好服务工作。这两种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近的。具体来说,柳宗元“吏为民役”的理论,是抨击“君权神授”的统治阶级“牧民”思想最为有力的武器。官吏应该为民众认真办事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的“民可黜罚”思想对于官吏的执政行为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鞭策。

第三、注重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老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国家社会才能安定。柳宗元以“吏为民役”民本思想中的“养民利民”理论,对我国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当前我国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就要首先抓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把握一切发展为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分享发展成果这一关键内容。这种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党的执政兴国已对民生问题给予了最为密切的关注,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柳宗元“吏为民役”思想中“养民利民”思想也有共同之处。

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柳宗元提出种树必须“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并由种树方法扩展到官吏如何养民的思考:养人之术就是顺人之欲,遂人之性,正是柳宗元关于官吏如何管理人民的想法。也就是说,作为官吏,要想使民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必须顺从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了解民众的需求,努力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而“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对某些民众“好烦其令”的官吏进行严厉的抨击。虽然这些“好烦其令”的官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这也间接说明了顺从民意、养民利民的重要性。柳宗元的“养民利民”思想不仅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指责,也对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即“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四、结语

毋庸置疑,属于民族精华的文化思想是历史的积淀,是经过历史长河不断检验而留下来的瑰宝。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忘优秀的传统文化。柳文化中充满唯物主义历史观、思辨精神、批判精神的民本思想正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精华。不可否认,柳文化中的“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在唐代中期后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行的。但是,是金子终究要发出灿烂的光芒。柳宗元的民本思想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它对当代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丰富及发展,让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李桂民.周原庙祭甲骨与“文王受命”公案[J].历史研究,2013,(2):28.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10.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328.

[4]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91.

[5][6][7][8][9][10]吴文治等点校.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616,30-35,85,595,473-474,32.

(责任编辑:张希宇)

K242

A

2095—7416(2014)06—0127—03

2014-12-06

王亮(1986-),男,湖南零陵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理事,湖南科技学院柳宗元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民本利民官吏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兜底治疫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聪明的官吏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一钱斩吏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