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 奎
城镇化“三个 1 亿人”目标如何实现
◎冯 奎
中央财经大学贾晓芸同学:《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说,要将“三个1亿人”作为2020年前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攻坚任务。请问——
答:谈到“三个1亿人”目标,我们首先要了解 “三个1亿人”是什么群体。第一个“1亿人”,讲的是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问题。截至2013年,我国城镇化人口有7.3亿,但其中有2.4亿人没有城镇户籍,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在城镇里就业、生活。在未来6、7年,要分批逐步地解决其中1亿人在城镇落户的问题。第二个“1亿人”,就是改造约1亿人口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全国不少城市都有棚户区和城中村,相当数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栖身于此。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按照规划,到2020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涉及1亿人。第三个“1亿人”,就是引导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的整体数量将近1.5亿人,其中6000万左右去了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另外9000万人仍在中西部就业,而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就业的趋势不断加大。解决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就地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也能促进中西部自身发展。
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都面临哪些困难呢?第一个1亿人的问题,要在东部地区就地解决,涉及的主要是成本问题。通俗地说,这么多人口进城落户,需要一大笔钱、需要规划用地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比如修建更多的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设施,这意味着对公共资源配置的调整和重新规划。第二个1亿人的问题,要通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建设来解决。其中棚户区改造约涉及4200万人,城中村改造约涉及5800万人。近年来,各地在棚户区改造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了国务院和部委层面的规划指引。城中村改造因为涉及不同性质的土地问题、利益分配问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妥善解决。第三个1亿人的问题,有赖于中西部自身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一批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城镇群。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城市建设等方面,中西部地区暂时落后于东部地区。只有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改善市场环境,改进公共服务水平,才能实现这1亿人的城镇化目标。
尽管面临种种复杂问题,但我们要相信,“三个1亿人”目标是能够实现的。首先,中央的决心非常坚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政策,直接针对钱从哪来、地从哪来等核心难题“对症下药”。其次,从前城镇化政策不明确,很多农业转移人口或其他进城人口对前景感到迷茫。现在有了既定的政策,他们就可以理性决策,并且承担一定的城镇化成本。第三,社会各方面力量也在加入到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的过程中。比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和运营,将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难题。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