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凯
各国靠出口啥赚钱
◎王 凯
当今,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在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似乎都能嗅出全球化的气息,开的是美国汽车,用的是日本相机,脚上穿的是意大利皮鞋,手上戴的是瑞士手表,喝的是巴西产的咖啡……在经济全球化中,国际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商品种类增加、贸易范围扩大。由于各国或地区在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研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相差悬殊,因此主要出口产品也千差万别。
欧洲各国虽然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机械设备、汽车、钢材、化学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空中客车”“宝马、奔驰”给欧洲人带来丰厚的贸易收益。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汽车的出口率均高达60%以上,其所产轿车遍及世界各地。有些国家还有特色的出口产品,如法国的香水、瑞士的名表以及意大利的精美纺织品,皆闻名全球。除工业制成品外,欧洲还是世界粮食出口量最大的地区。虽然粮食总产量只有亚洲的三分之一,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小,所以欧洲人均粮食产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除自给自足外,还有余粮出口。
北美工业的兴起晚于欧洲,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带。加拿大主要出口汽车和机械部件,同时依赖其广阔的针叶林而成为纸浆、纸张等林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美国则主要出口大型电子计算机、飞机及其零部件、汽车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相比中国出口的服装、鞋袜,美国的出口显然能够赚更多的钱,“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飞机”。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小麦、玉米、棉花、牛肉、猪肉的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拉丁美洲国家众多,物产丰富,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输出地,例如阿根廷的饲料、谷物,巴西的铁矿砂、咖啡、大豆、橙汁、原糖,智利和秘鲁的铜以及圭亚那的铝。小国林立的中美和加勒比地区主要出口香蕉、咖啡、甘蔗,巴哈马等岛国则盛产龙虾等美味的海产品。出口产品以原材料和矿产品为主固然能够说明这块土地得天独厚,但大宗商品价格受投机行为的影响经常波动,直接影响拉美各国的出口收益。
亚洲幅员辽阔,多样性突出,不同区域的出口商品有不同特点。东亚无疑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不但为全球输送纺织、服装、鞋等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同时也输出船舶、汽车、钢材等重工业产品。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但我国出口收入的将近一半来自机电产品的输出。日本最大的出口产品则是车辆及其零部件。位于东北亚地区的蒙古出口的主要是煤炭、铜矿以及羊绒、羊皮;东南亚国家除出口服装、鞋之外,马来西亚的橡胶、泰国的大米以及遍及该地区的有色金属锡也闻名全球。南亚地区的国家较少,珠宝和茶叶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著名出口产品,印度的棉花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高企的油价使得石油成为许多国家最赚钱的出口产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东地区。就已探明的储量而言,中东地区拥有全球将近一半的石油,石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6%,中东各国收获了大量“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可谓“富得流油”。除中东地区之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最主要的出口收入来源。
1978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驶上“快车道”——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13年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100多年来首次坐上世界货物贸易“头把交椅”的发展中国家。
体量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以出口商品为例,我国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9%,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由49.7%上升到95.1%。
非洲大陆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出口尤以贵金属与石油见长。其中北非已成为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的后起之秀,出口量仅次于中东和前苏联地区,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南部非洲的黄金、白金、钻石储量丰富,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出口国,而博茨瓦纳则被戏称为“穷得只剩下钻石”。非洲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宜农作物生长,但该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饮料作物种植地带,西非有世界最大的可可产区,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是世界重要的可可供应国;非洲也是世界第二大咖啡产地。这些饮料作物大多都流向欧美国家,为非洲国家换取了较丰厚的外汇。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