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

2014-04-10 05:01:23黄楚文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语言

黄楚文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人的成长受制于后天的环境、制度、经济和思想觉悟。在这四个因素中,思想觉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思想可以超越环境的限制,可以超越制度的束缚,还可以超越经济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成长成才的首要内容。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人们思想特别复杂,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富于变化的价值观和功利思想交融在一起,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很难驾驭自己的思想,要驾驭别人的思想就会更难,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是易变而难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要求。

近五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探索以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文学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是用高雅、精炼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追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以思想深度为前景,演绎对语言的升华。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以“读”“写”“讲”“演”四项训练为主线的有导向的、自由的“文化超市”。主要活动有:演讲、辩论、语言类表演、文学创作等,在语言演绎主题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第一,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语言演绎主题活动迎合学生的专业诉求,以生为本,切合大学生的实际和需求,以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第二,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一元化、乏味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说教为主,内容单一、形式乏味,极大影响教育成效。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切合学生实际需求,通过丰富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内容和创新活动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读”、“写”、“讲”、“演”训练活动中思想得到潜移默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语言演绎系列活动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以丰富多样的语言演绎形式为载体,开展“读、写、讲、演”系列活动,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进一步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策划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注重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否合理、科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定,从学生自身特点、学生优势、学生需求出发,特别强调对学生“应需要”[1]的挖掘。同时,注重载体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牵动力。

(一)深入调研,注重活动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6号文)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 300人,女生超过90%。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英文秘书、编辑出版四个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气质高雅、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多愁善感,同时不少学生愤世嫉俗,愤青不少。学生阅读大量文学院作品,特别是经典文学院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与此同时,有一部分文娱骨干在语言类表演上有一定的基础和较浓厚的兴趣。由于男生较少,以及长期处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中,忽视了演讲和沟通能力的训练和拓展,特别对应用型的演讲的藐视,造成学生内敛和情绪的易变,心理健康素养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学生这一实情,2009年制定的文学院学生工作规划确定了以“读”“写”“讲”“演”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超市”建设目标,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正是“文化超市”的核心部分。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理念是:“以讲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讲、演紧密结合,互相推进”。

(二)紧扣主题,突出活动思想性

语言演绎,以诗性的回归撰写生命的意义,以真挚的情感描摹人性的光辉。主题活动从学生专业学习出发,集中在“读”“写”“讲”“演”四项训练上,每一项活动都渗透了思想育人理念,如党建小组开展“经典未央革命情,书香永传红色心”红色经典品读大赛,通过读红色经典著作《青春之歌》等文学作品,写书评、写读书心得,并进行演讲。活动始终紧扣思想境界提升主题,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中提升思想境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再如《文学报》二版,就是我院学子思想交融、提升的平台。如47期以“合掌”为题,以手写心,交流感悟。

(三)系统推动,提升活动影响力

主题活动结合“读”“写”“讲”“演”四项训练展开,学生组织各有侧重、社团牵动、比赛促动,不同年级有不同重点,形成严密体系,达到一次系列活动、思想一次提升、能力一次提高的实效。如学生党组织、团委注重政治性,活动更多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学生会开展活动更多注重学生专业和技能;每一项活动都由一个学生组织牵头组织,如演讲与沟通协会主要负责学生演讲、沟通能力训练,艺术团、菁菁剧社负责学生语言类表演能力训练等;同时,通过组织比赛进行促动,如组织公文写作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特别是发动、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的各种竞赛,如广东省公文写作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戏剧演出比赛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每个年级各有侧重点,一年级注重专业认知和文化氛围认同,同时引导学生重点进行“读”,二年级主要侧重专业技能,重点进行“写”,三年级侧重科研学术能力锻炼和职场素养训练,重点进行“讲”,四年级侧重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训练。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群体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把演讲有兴趣和优势的学生聚集在演讲与沟通协会及与演讲相关的活动中,把表演有特长的学生聚集在艺术团、菁菁剧社及相关活动中。

(四)分层开展,提高活动惠及率

我们以培育学生参与校级以上语言演绎比赛为契机,通过承办校级活动带动,以主办院级活动主导,引领年级、班等活动主体,分层次、全方位推开。

第一,重视组织、发动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语言演绎类比赛,并对参赛选手进行系统培训,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如:从2009年开始,我们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广东省公文写作大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取得成绩也逐年提高。在2012年,我院组织全校公文写作大赛,文学院就有3百名学生参加全校性选拔赛,全校选出40名选手参加广东省公文写作大赛,38名学生获奖,其中34名是文学院学生。

第二,积极承办校级活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校级各类竞赛。文学院每年都承办校级语言演绎类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学生获奖面广。如承办“觅春柳”话剧大赛、公文写作大赛、华南师范大学“巨变中国”之“中华诵·大学生原创诗歌朗诵大赛”等。广泛宣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言演绎活动,效果好。如:合唱比赛,连续三年获全校决赛一等奖、最佳组织奖、优秀指挥奖,最佳精神风貌奖。

第三,学院主办语言演绎主题活动,为学生创造平台。如:举办新生辩论赛、教案编写大赛、诗词创作与吟诵——文化传承与推广活动、红色经典品读大赛、迎新晚会、毕业生欢送晚会等。

第四,引导班级学生组织开展契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语言演绎主题活动,保障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全覆盖。如班级、团支部工作演示与评比活动,党支部“迎十八大诗歌朗诵比赛”等。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讲求灵活性

活动的决策科学,还要求活动有效开展。活动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让学生广泛接受、自觉参与。要达到这一效果,应该注意开展主题活动的方法的灵活性。所谓灵活,就是方法因时而变、因人而变,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一)活动系列化,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度影响力,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品牌性,用品牌效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活动系列化能更好地凝聚活动深度,促进学生对活动的认识,深化学生对活动的认同,形成良性效果。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主线是 “读”“写”“讲”“演”四个系列训练,四个系列都有学生组织牵动,读书会牵动“读”的训练,《文苑》《文学报》编辑部牵动“写”的训练,演讲与沟通协会牵动“讲”的训练,艺术团、菁菁剧社牵动“演”的训练。与此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学生各种活动,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在2009年,发动、组织学生重视演讲能力训练,为了让学生能自觉接受、主动参与,开展了“说出精彩,成就未来”系列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组织了“党的十八大与当代青年发展”主题活动,促使学生从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的维度研读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提高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把握,提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

(二)活动大众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

大众化要求尊重差异,设计活动以差异为基础。“承认团员学生存在差异,接受团员学生的差异,并把团员学生的差异作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3]大众化实质是人人享有表现平台,人人具备出彩机会。根据文学院学生多、有才华的学生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很多学生被各种各样的先入为主的学生所掩盖的实情,我们坚持尊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强调我们建设的“文化超市”的自由性。让有各种需求、各种优势的学生找到伙伴、找到组织、找到平台。如:对文学创作有优势、有兴趣的学生聚在《文苑》《文学报》编辑部这两个组织中,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对话剧表演有优势的学生,把它们聚集在艺术团、菁菁剧社,以迎新晚会、毕业生欢送晚会为主阵地,使它们找到归宿;对公文写作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聚集在一年一次的大型公文写作大赛;对演讲有特长的学生,聚集在辩论队、主持人队,活跃在各种演讲比赛、师范技能比赛、晚会主持。对于没有特长、没有兴趣的学生,迫于自身发展需要,也成立各种各样零散小组,如师范技能训练小组、面试训练小组、普通话训练小组等。总之,让主题活动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让大家想方设法参与,活动的覆盖面达到100%。

(三)活动主题化,凸现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地位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看似专业训练,但作为组织者来说,这项活动却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这项活动的主题和核心。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信、自强、责任。

活动紧扣学生树立自信主题。自信是学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关键是树立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学生的自信教育。社会激烈竞争和社会发展的挑战,是大学生面临的大课题,也是自信心的首要挑战。想表达、敢表达、善表达是大学生自信树立的步骤。

活动紧扣学生树立自强主题。自强是学生自信的基础,自强是学生进步的基本手段。主题活动紧扣学生自强意识的树立,在活动的内容、形式的设计上,都紧紧扣住自强主题,学生在参加语言演绎主题活动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点滴进步,见证了自己成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不知不觉形成自强。自强贯彻一切主题活动的始终。

活动紧扣社会发展热点主题。适应社会发展,善于捕捉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主题活动紧紧扣住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如在2013年开展的“党的十八大于当代青年发展”主题活动,结合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语言演绎活动中,使语言演绎主题活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学生在语言演绎训练中自觉了解和接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活动紧扣学生树立责任主题。责任意识的淡化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人翁精神,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更不能牵强。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用语言演绎载体再现,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了责任意识。如:在2012年毕业生欢送晚会上,话剧《两代人》(后改为《你是我的一颗树》)就很好地勾画了当代学生的父母对小孩的期待,从侧面让大学生了解“天下父母心”,强化学生感恩之心,树立学生责任意识。这部话剧的演出感动了许多学生,引起广大学生共鸣,达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2012年,该话剧获得广东省大学生戏剧演出季二等奖,2013年入围“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全国共13部话剧入选),并获“最佳演出奖”“优秀剧目奖”。

主题活动的系列化,强调的是主题活动的影响力,达到主题活动的引领;主题活动的大众化,强调的是主题活动的接受性,达到主题活动的实施;主题活动的主题化,强调的是主题活动的思想性,达到主题活动的效果。这三者的统一,就是文学院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实施的方法。

三、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力求品牌性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参与,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深度结合,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品牌性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品牌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强化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主题活动品牌建设,从体系完善、观念创新、活力维系三个方面进行。

(一)形成体系,逐步完善

主题活动从2009年1月开始,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文学院学生工作规划定稿为第一阶段完成;以2009年4月推出“说出精彩,成就未来”系列活动为第二阶段的开始;2009年11月演讲与沟通协会的成立,确定了以社团带动、全面推动学生演讲与沟通能力普及训练,它标志主题活动的全面实施、不断完善;2011年10月,文学院又提出培育“文化超市”主导力量的目标,举办高校学生工作论坛,促进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全面升级。

(二)创新观念,特点鲜明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呈现结合性、差异性、协调性、合力性四个明显特点。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活动的隐性结合,达到思想教育 “潜入夜”“细无声”的效果。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如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活动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兴奋点相结合,如组织新生观看电影《辛亥革命》,写影评并进行演讲答辩活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破解学生发展障碍紧密结合,如2009年,针对学生内敛、含蓄等特点,全面推动学生演讲与沟通能力普及训练。在形式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全面推动与重点推进相协调、社团牵动与学生主动相促进,形成差异化布点的格局。在组织上,形成以政工团队为核心的完整的思想育人体系。在保障上,领导重视、专业教师参与、经费到位,形成强大合力。

(三)系统推进,激发活力

品牌必须具备活力、牵引力、持久力。要达到这样的实效,我们从内容、形式、推力、主次四个方面系统推进。

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系统推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系统。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学生专业,集中在“读”“写”“讲”“演”四项训练上。在各种各样校园文化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统筹在以“读”“写”“讲”“演”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超市”上,避免校园文化活动“杂”“乱”无序状态。二是活动形式系统。在形式上,以 “讲”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讲”紧密结合,互相推进,形成严密的促进机制。三是活动推力系统。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注重推力系统的建设。每项训练都有学生组织作为主推力量,读书会负责 “读”,《文苑》《文学报》负责“写”,演讲与沟通协会负责“讲”,艺术团、菁菁剧社负责“演”;以高校学生工作论坛为载体,营造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主导力量;政工干部从决策层面推动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深层开展;学院专家学者从学术角度深度影响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实施。四是活动主次系统。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实情,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2009年初,着力于学生对演讲与沟通能力的认同,形成浓厚的语言演绎主题活动氛围;到2012年,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已经深入开展,得到学生广泛的认同和自觉参与,这一阶段的侧重点是如何提升语言演绎主题活动的主导力量。

四、展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务求深远性

通过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学生在参与系列活动过程中,从被动参与逐渐发展为主动参与,把语言演绎活动内化为自觉发展所需,并成为自觉行为,其影响是深远的。

(一)深化自信自强,促进阳光心态形成

一是学生投入主题活动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自己专业相关、与自己发展关联、与自己兴趣相符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对于自己承受的各种各样压力,就会淡忘,从而减少竞争压力所造成的直接负面影响。二是通过语言演绎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学生从过重的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三是在语言演绎过程中,学生施展了自己才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从内心上内化了自信。四是通过语言演绎活动,锻炼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别人的肯定中强化了自信心。学生的信心是成长的关键,有了自信就会更努力、更珍惜、更主动,效果就会更好,形成良性优势。而且,学生在语言演绎活动中形成的自信,是扎实、持久、稳固的,这种自信一经形成,就会发生持久性的正能量。

(二)净化思想觉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浮躁心理直接冲击大学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激烈的社会竞争,无形加重大学生压力。如何让学生有颗平静的心、平常的心,正确面对社会,做作为大学生该做的事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取材于学生现实,涉及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促进学生自觉对现实的研判,并主动实现研判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研讨、考证,找到自己的成长切入点,逐步认识人生责任、社会责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实效展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一是思想觉悟高,二是写作、演讲能力强,三是担任校级或校级以上主要干部数量多。近几年来,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低,重大突发事故为0,就业率连续四年达100%。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公务员考试中,成功考上公务员人数逐年上升,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前考上公务员人数接近就业人数的8%。

(四)实惠驱动,内化学生思想教育自觉

同学们看到了语言演绎活动给自己带来自信,看到了高年级学生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驱动了学生参加本活动的自觉性。一改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成为学生生活方式和发展平台。每年报名参加演讲与沟通协会的学生相当多,争取参加演讲与沟通协会语言演绎类培训、比赛的同学非常踊跃,除此之外,不少学生还自由组合,组成临时训练提高兴趣小组,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社会面临的困境等社会热点进行主旨演讲,参加考公务员的同学,自发组队,进行模拟面试,包括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积极争取机会、主动创造机会的氛围已经覆盖全学院学生,语言演绎已经成为文学院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比如,菁菁剧社的成立与发展是学生主动提出、自觉管理、自我服务的,参加省级比赛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等。

近五年来,开展活动三百六十余次,参与学生超过二万人次,覆盖面达95%以上,学生已经成为主题活动自觉主体。如我院党建小组针对当前大学城治安问题,主动联系安全部门,自发编导制作安全教育短片,进行安全教育巡回宣讲。由于活动给学生带来实惠,其影响面不断扩大,得到媒体、社会、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学生家长多次写信给予肯定,多家媒体进行专门报道。2011年,语言演绎主题活动获华南师范大学思想育人精品活动一等奖,2012年,语言演绎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学生成长教学模式获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黄楚文.大学生“应需要”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72-75.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79.

[3]黄楚文.差异化布点:激发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力新机制[J].青年探索,2011(2):37-40.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语言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