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研究综述

2014-04-10 05:01:23谢杨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庆历韶关学报

谢杨平

(汕头大学 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余靖(1000-1064年),原名希古,字安道,宋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市)人,官至工部尚书,谥曰“襄”,有《武溪集》传世。余靖是北宋仁宗朝的名臣,入仕四十载,一生立朝清正,有“四谏”、“四贤”之称。庆历中,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辅佐宋仁宗,提纲振纪,卒成“庆历之治”。后经制五管,凡治六州,出生入死,任劳任怨,立下了彪炳千古的丰功伟绩。余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学者和诗人。他自小就博学强记,以文学称乡里,“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1]。其所作的各体诗、文亦俱佳。《宋诗钞》称其诗“坚炼有法”[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他如《论史》、《序潮》诸作,亦多斐然可观。以方驾欧、梅,固为不足。要于北宋诸人之中,固亦自成一队也。”[3]余靖这位内涵丰富、学养很高的文化名人,其道德文章,蔚为风范,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迄今为止,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公开发表有关余靖研究的专书有5本,相关专题文章约50篇。下面将对有关余靖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整理,作一简要综述,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便利。

一、生平事迹研究

(一)生平事迹

关于余靖的生平事迹,最早关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是黄志辉先生。他在1988年发表的《余靖生平事迹考述》一文,开了余靖生平事迹研究的先端。作者根据现存的有关史料和参证余靖的现存著作,对其生平仕宦经历与著述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之后,黄志辉先生在2008年出版了《余靖》一书。这是一部传记性质的著作,描绘了余靖四十载仕宦生涯的不同图景,对了解余靖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帮助。同类性质的撰述还有易行广先生的《余靖谱传志略》和曹家齐先生的《北宋名臣——余靖》两书。前一书对余靖的行踪、交游和生平事迹进行了描述,还对他的遗存诗文作了编年以及简要的评论。后一书则是一本普及型的通俗读物。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通俗的文字叙述了余靖的生平事迹,并对余靖的为官、功绩、思想和文学成就作了客观的评价。总体来看,上述撰述对余靖的生平事迹考究已比较详尽。

余靖的交游是其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此易行广、李贵录等先生有较多关注。易先生《余靖谱传志略》中有《余靖年谱人物志》一篇,详列了与余氏有所接触的人物354人及其行迹。李贵录先生在2002、2003年间连续发表的《余靖在家乡交游考述——余靖交游考之二》、《宋朝“右文抑武”政策下的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以余靖与狄青关系为例》以及《北宋中期文臣之间的关系考察——以余靖、蔡襄为例》三文,对余靖的交游情况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其中《交游考之二》一文,作者通过余靖在家乡与本地士人的交游和与本地官员的交游两个方面来阐述,肯定了“余靖在这方面的交游,对余靖的一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科举还是仕途,都对他有推动和提升的作用”[4]。《与狄青关系为例》一文则阐述了余靖与狄青关系的发展与变化,肯定了余靖“起初对狄青的看法,是出于对国家的忠心和负责,从这一点来说,余靖是光明磊落的,而且他后来的变化,也说明他不是顽固而不可改变的”[5]。《以余靖、蔡襄为例》一文,作者则阐明余靖与蔡襄“确是同气相求、心有灵犀的,这是基于他们大致相同的政治理念与思想”[6]。这几篇论文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余靖的交游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二)历史功绩

余靖为官时政绩卓著,因此,涉及余氏历史功绩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最早关注与研究这方面内容的也是黄志辉先生,他分别于1989年、2002年发表了《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进步作用》和《北宋中叶出色的政治改革家——余靖》两篇论文,关注到了余靖在“庆历新政”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前一文肯定了余靖“在‘庆历之治’中,他在内政外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积极建言,有破有立,并在关键的时刻持节出使,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了核心决策作用”[7],对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进步作用作了较高的评价。后一文则从余靖在“庆历新政”政治改革中的建言改革内容、改革建议的实施和其改革思想的影响三方面来论述,肯定“余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政治改革家之一”[8],为后世评价余靖以及其在“庆历新政”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赵燕玲的《余靖与“庆历新政”——兼谈“庆历新政”的历史意义》一文通过余靖勇于进谏,劾罢奸庸,力荐贤才、指陈朝政得失,力谏“经国之要”的政治主张和单车即道,持节使辽三个方面来分析,肯定他为庆历新政的推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余靖的外交功绩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章也有,如魏淑霞、陈燕的《余靖与宋夏和议》一文通过援引余靖的奏议和建言进行论述,肯定余靖“以他过人的胆识与果敢的判断,促成了宋、夏、辽三方的和解”[9],维护了宋朝的利益。余世闻的《余靖——北宋杰出的外交家》一文也肯定余靖“以其超卓的才干,正确地处理了宋、辽、西夏三国的关系,避免宋朝卷入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使边境得到安定,成为一名古代外交使节的典范”[10]。再者,学者对余靖在镇守南疆时所做出的功绩方面也有涉及。赖井洋先生的《略论余靖对岭南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文,则指出“对南疆,他苦心经营,不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稳定了政局,而且使当地经济逐步繁荣起来,余靖功不可没”[11]。另外,也有探讨余靖为官风采方面的,如罗韬、成华青的《论余靖风采与 〈从政六箴〉》一文从余靖的生平事迹出发,结合他在庆历年间制订的为官准则 “六箴”(清、公、勤、明、和、慎)来探析其从政风采,肯定余靖“不愧是一个卓有建树、革新图治的政治家,杰出的外交家,有很深造诣的学者、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富有儒家道德涵养的正人君子”[12]。同类文章有严兴文的 《余靖 〈从政六箴〉的现代意义》一文。

二、余靖思想研究

首先,是余靖政治思想的研究。这方面有论其吏治观、外交思想和改革思想等方面的相关论文。尹永森的《论余靖的吏治观》一文从余靖的奏议和表状来阐述他的吏治观,肯定余靖“为改善北宋吏治,巩固政权,真可谓呕心沥血”[13]。陈始强的《简评余靖的“仁治”思想》一文指出余靖的“仁治”思想表现在“治国方略、改革构想、社会实践等方面”[14],肯定余靖所主张和实施的“仁政”在“宋代民变蜂起、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还是有积极作用的”[14]。同类的文章有《也谈余靖的“仁治”思想》和《余靖之政治理念》。刘韦萍的《论余靖的“安民”思想》一文从余靖在庆历新政中提出的安民方略和晚年镇抚南疆时治乱、施政所做出的安民实绩两个方面来论述,肯定余靖的安民思想“是进取而务实的,继承而又应变的,这使他的人生经历成为光辉的历程”[15]。赖井洋《浅议余靖的外交思想》一文认为余靖在处理外交关系上“以‘和’为要,两存其好”[16],“强调‘主权在我’”[16]和“国家利益至上”[16]的外交思想,肯定余靖“在处理宋、辽、夏之间的三角外交关系中,独具慧眼,善观全局,利用矛盾,灵活机动,又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不辱使命”[16]。方石的《简论余襄公的改革思想》一文从余靖树立廉洁的政治风气、减轻徭役、安抚动乱地区、发展教育、发展经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余靖“或任京官,或任地方官,都一贯积极支持和实行改革,为稳定政局和发展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7]。赖井洋的《余靖与李觏的变革思想初探》一文则从余靖的“顺时”变革思想和经济变革的主张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肯定余靖“用心可谓良苦”[18],他的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对历史进步性的正确认识”[18]。另外要提的是,王琳硕士学位论文《余靖政治思想研究》从余靖的仕宦生涯、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重要实践和对其政治思想四大方面进行论述,肯定余靖在处理庆历时期边疆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更具有针对性”[19]的,他的治边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夷制夷、掌握主动、稳中求胜”[19],“以最稳妥、最和平的方式排解边疆危机”[19],最终使宋朝社会得以稳定;接着论述余靖在对庆历时期盗贼之患的建言献策和选官任人思想,肯定他所做的一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安民心,从而安天下”[19]。

同时,不少学者关注到了余靖思想的其他方面。如王镝非的《简论余靖的哲学思想》一文,作者在北宋中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依次论述余靖的“天”、“天人关系”、“神”的观念和认识论四个方面,肯定“其哲学思想某些积极的因素”[20]。赖井洋的《论余靖哲学及其思想特质》一文,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立论、分析,肯定余靖“在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及无神论方面所阐发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深邃的,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21]。还有,刘翠英的《余靖宗教思想略论》一文从余靖思想中体现的宗教意识和行为中的宗教修养进行分析,指出余靖的宗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提倡‘方便’、‘圆融’和‘自悟’”[22],肯定余靖的宗教思想“既洋溢着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又体现着儒家的德性,德行”[22]。许忠洪的《以古谕今借史明志——论余靖的史学思想》一文详细分析余靖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王朝兴衰的思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远鬼神、敬人事的进步历史观以及对史官设置的看法等等”[23]几个方面,肯定余靖的史学思想“渗透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他的史学思想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在北宋史学史上应当有一席之位”[23]。赖井洋的《试论余靖的科学思想》一文论述余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科学家”[24],他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实与开放的学风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科学精神”[24]。颜广文的《余靖的旅游观》一文则阐述余靖的旅游观,肯定“生活在距离我们今天几近千年的余靖,能有这样的旅游见识真不简单”[25]。总的来说,这些文章通过援引有力的文献资料,对余靖思想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特别的研究,值得后来学者借鉴。

三、余靖撰述研究

余靖撰述本甚宏富。据考,余靖撰著或参与编撰的著作就有12种之多,可惜大多已散佚。余靖的撰述不少而且文学价值不低,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文本整理、考证

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专书有二。其一为《余靖诗选》,著者是易行广先生。他是最早整理余靖诗歌的学者。《余靖诗选》精选了余靖60(约占余靖诗的43%)首诗予以注译、评述,书后还按诗作体裁分类,并注明时间、地点汇列了一个诗作总目。这无疑是一份研究余靖诗歌重要的参考资料。众所周知,2000年前后这一段时间是余靖研究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其中之一就是黄志辉先生在2000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武溪集校笺》。该书“以四库本为工作底本,以康熙本、粤东本、广东丛书本为参校本,更参考相关的选本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和《诸臣奏议》等书,下了很大的功夫”[26]。不仅对余靖的诗文作分类,考证写作年代,在标点、字词、分段方面下了功夫,而且对每篇诗文作出考释与疏证。书后还附有余靖的行状,墓志铭和不同版本的《武溪集》序跋,颇便读者。为余靖研究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文献资料,也是目前余氏文集中比较完备的版本,成为关注余靖撰述的学者进行研究的很好依据。

自《武溪集校笺》出来以后,很快就有学者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质疑与补正。如李贵录的《余靖诗中若干人物考释——黄志辉〈武溪集校笺〉补正》和《〈武溪集〉诗卷笺注补正》二文。其中《黄志辉〈武溪集校笺〉补正》一文对黄志辉《武溪集校笺》中八首诗作的笺注进行了补充或补正。《〈武溪集〉诗卷笺注补正》一文则对诗中所涉人物的生卒年、诗中人物的正误和诗作年代等进行了考证,对《武溪集校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此外,也有一些对《武溪集》文本版本进行考证和梳理的文章,如黄志辉的《余靖著述总目考》一文通过相关文献记载考述了“余靖撰著或参与的著作 12种”[27],余靖《武溪集》的版本“自结集至今,至少有 11 种”[27]。同类的文章有马贤的《〈武溪集〉版本源流考》。另外,还有一些从余靖所撰的诗文来进行探讨和引申的文章,如张建的《余靖〈韶州新置永通监记〉考略》一文,作者通过有力的文献资料来分析与考证永通监建置的具体时间,肯定余靖所撰的《韶州新置永通监记》是 “一份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28]。类似的文章还有:《从余靖 〈武溪集·学记〉谈北宋前期的教育》、《余靖〈寺记〉与北宋韶州禅林发展探析》、《从余靖南华寺诗文看其与禅宗的关系》三文。

(二)撰述中的诗文研究

对这方面进行专门探讨的文章非常少,仅有几篇。其中韦编在1991年发表的《余靖在北宋诗歌革新运动中的非凡贡献》一文,开了余靖所撰诗文研究的先声。此文指出余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29],并列举余靖的一些诗作来分析他的作诗原则,说明他“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大都是有所为而为”[29],他的诗歌“‘开宋诗一代之面目’”[29],肯定余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相当可观的成就。此文出来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专门探讨余靖诗文的一些文章。如谭子泽的《余靖诗述评》一文首先肯定余靖的诗作具有十分深广的认识与审美价值。同时,认为余靖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诗如其人,诗如其言,始终把‘事业’放在首位”[30],其诗的“‘骨格清苍’则正体现着宋诗瘦劲清坚之本质”[30]。龙思谋的《余靖乡居诗文漫谈》一文则从余靖乡居时期这一特定阶段所作的诗文来论述,指出其“借诗歌抒情言慨,表高节素志,表守性持芳的操守,进入了追求精神品格的人生高境界”[31]。而其乡居之文中的“游记写‘游赏之会’甘畅淋漓;诗序论诗抉理精微”[31],寺记类的文章则表现了余靖“对禅理、释子的了解和推崇”[31],肯定余靖乡居诗文“几能代表他在当时诗文革新中的实绩,又显示他在思想文化上的应时变革品格”[31]。另,邹捷中的《谈余靖理趣诗的审美价值》一文主要是对余靖的一些具有理趣的诗作进行分析,指出余靖他“正视现实,注重兴寄,善于对生活对事物作纵深的开掘;在风格上,‘坚炼有法’,‘去华取质’,使情、理、趣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创造出一种幽雅刚劲、寓意高洁的艺术境界”[32],具有“即事明理,寓理于事”[32]、“情凝理合,理趣交辉”[32]的审美价值。张海鸥的《余靖诗学及其诗之通趣》则从诗学的角度论述余靖“论诗倡通趣,作诗亦有通趣”[33],肯定“有宋一代,士人普遍崇尚通达,余靖当是首倡者之一”[33],并且肯定“宋人以趣论诗,余靖是较早者”[3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超 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余靖判词与宋代判词的发展流变》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分析了余靖判词的内容、特点、意义以及他的吏治之道,指出余靖的判词“不仅可以使我们窥见宋代法律的一鳞半爪,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这一篇篇精美判词,从其背后解读出文章所阐发出来的那种超越法律层面的、爱民、明法、图强的济世情怀”[34],且“语言上质朴平易,句式上骈散结合,灵活多变,用典上多用熟典,论证上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34],还肯定余靖的判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判词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34]。除此之外,另有3篇赏析文章的发表:《明写景物暗示世情——余靖送行诗佳句赏析》、《余襄公〈荔香亭〉诗赏析》和《杜鹃声声寄哀情——吴融〈子规〉和余靖〈子规〉比较赏读》。它们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余靖诗文研究中某些有欠缺的地方。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前贤和时彦对余靖其人及其作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余靖的生平、功绩、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角度、方法、视点也丰富多样。这些已有的成果,是将来的研究工作所赖以进行的坚实铺垫和学术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某些方面依然比较薄弱,可开拓的领域不少。如大多数学者把目光集中于余靖的生平、历史功绩和思想等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而对于余靖的诗文创作方面则关注不够,处于薄弱状态,且缺乏全面、系统、深入和贯通性的研究。总之,余靖其人及其撰述,还留有很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有待学者们的不懈努力。

[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165.

[2]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4.

[3]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935-3936.

[4]李贵录.余靖在家乡交游考述——余靖交游考之二[J].韶关学院学报,2002(4):90-95.

[5]李贵录.宋朝“右文抑武”政策下的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以余靖与狄青关系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2002(4):52-61.

[6]李贵录.北宋中期文臣之间的关系考察——以余靖、蔡襄为例[J].学术研究,2003(2):87-92.

[7]黄志辉.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进步作用[J].韶关师专学报,1989(1):25-49.

[8]黄志辉.北宋中叶出色的政治改革家——余靖[J].韶关学院学报,2002(4):96-101.

[9]魏淑霞,陈燕.余靖与宋夏和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9(3):91-94.

[10]余世闻.余靖——北宋杰出的外交家[J].韶关大学学报,2000(6):51-52.

[11]赖井洋.略论余靖对岭南经济发展的贡献[J].世纪桥,2012(5):25-27.

[12]罗韬,成华青.论余靖风采与《从政六箴》[J].韶关大学学报,2000(6):102-108.

[13]尹永森.论余靖的吏治观[J].韶关大学学报,2000(6):28-34.

[14]陈始强.简评余靖的“仁治”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2000(6):35-39.

[15]刘韦萍.论余靖的“安民”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2000(6):45-50.

[16]赖井洋.浅议余靖的外交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11(11):19-22.

[17]方石.简论余襄公的改革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2000(6):18-21.

[18]赖井洋.余靖与李觏的变革思想初探[J].韶关大学学报,2000(6):10-17.

[19]王琳.余靖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0]王镝非.简论余靖的哲学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2000(6):22-27.

[21]赖井洋.论余靖哲学及其思想特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3):44-49.

[22]刘翠英.余靖宗教思想略论[J].韶关大学学报,2000(6):66-72.

[23]许忠洪.以古谕今借史明志——论余靖的史学思想[J].韶关大学学报,2000(6):60-65.

[24]赖井洋.试论余靖的科学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12(3):26-29.

[25]颜广文.余靖的旅游观[J].岭南文史,2000(2):47-48.

[26]黄志辉.武溪集校笺:序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3.

[27]黄志辉.余靖著述总目考[J].韶关大学学报,2000(6):115-119.

[28]张建.余靖《韶州新置永通监记》考略[J].韶关学院学报,2002(8):86-90.

[29]韦编.余靖在北宋诗歌革新运动中的非凡贡献[J].韶关大学韶关师专学报,1991(3):51-55.

[30]谭子泽.余靖诗述评[J].韶关大学学报,2000(6):73-81.

[31]龙思谋.余靖乡居诗文漫谈[J].韶关大学学报,2000(6):82-91.

[32]邹捷中.谈余靖理趣诗的审美价值[J].韶关大学学报,2000(6):92-95.

[33]张海鸥.余靖诗学及其诗之通趣[J].文学遗产,2001(4):129-131.

[34]高超.余靖判词与宋代判词的发展流变[D].广州:暨南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庆历韶关学报
论庆历贬谪诗风
今古文创(2024年3期)2024-02-02 13:11:19
毕昇(节选)
连环画报(2022年2期)2022-03-28 14:03:02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42
韶关札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4
致敬学报40年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