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4-04-10 00:10徐红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会计专业手段

□文/徐红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凯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超越时代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改革往往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在着手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并不意味着割断历史,做简单的相互替代,必须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

一、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内外文化知识的交融,现在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已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经验。其中,就有反映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规律、至今仍有生命力的精华。譬如: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教师系统传统教材内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师生共同参与,取代了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单向传授;精心组织练习,小步快进,当堂反馈校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等。但是,对照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习惯于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出发,注意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未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动手实训,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紧密联系,未充分重视学生小组学习、生生合作互动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还应十分重视对于前人科学成果的继承,在继承、反思我国传统教学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土特产”。在这里强调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上课只是一味地灌输和注入固然不妥,但我们必须承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只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单纯地从知识的传授者、组织管理者转向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离开了教师精当的讲述、巧妙的点拨和渐入佳境的引导,离开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怎么能上出好课呢?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三、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素养,提高自己的会计核算能力,发展个性等。他们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的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求有会计的眼光去思考,把能力与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密切相关,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会计专业水准的能力。因此,我们说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好会计专业的基础。

四、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对于教学目标而言,都只是手段。任何手段的运用都必须服务于目的,坚持有效性原则。如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教学手段毕竟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受到学校的电教设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相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绝不排斥其他教具、学具的使用;相反,各种教学手段的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五、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材写得一课时、两课时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只是一种参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具体的一节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六、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在广大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相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明显的弊端就是:教师逐渐丧失了教学研究的主动性,致使一些先进的理论未能转化为教学实践,一些好的经验未能及时进行提炼和总结,从而给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还是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众多教师从大量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的研究在战略上要从大处着眼,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使自己的研究不至于坐井观天,甚至迷失方向;在战术上必须从小处着手,甚至从一节课、一个细小的问题开始研究。

总之,高职会计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对于课程教材改革来说,课堂教学改革显得更为迫切和艰辛。因为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高职会计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这仍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1]张丽.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

[2]王前刚.高职教学改革研究[M].中国教育研究,2010.10.

[3]徐剑,黄力梅.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会计专业手段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