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测题

2014-04-10 15:28刘继忠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托儿所坏孩子成语

刘继忠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练兵场(26分)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低吟一缕清风,静守安然;浅弹一阕弦音,追诉流年;陌上寒烟,阐shì青春个中深意。光阴流转,岁月渗透忧伤,曾经的那人、那事、那段过往,千年轮回,随着云烟苍老。满月风华,也许,只是一曲流觞,jì奠青春年华,或走,或停,或遥首……

缕 shì 渗 jì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有调查表明:由于现在中国社会住房、医疗、教育消费压力过大,中产阶层只好兢兢业业,不惜透支健康,以“健康”换“薪水”。

B.“神舟”十号飞船再次把我国三位航天员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C. 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听见一群小鸟在老师办公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幸灾乐祸地冲着我叫。

D. 我们对别人成功的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为了避免交通运输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 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启发。

D. 2013年7月14日,《新闻联播》节目以《最美90后消防战士》为题报道了陈建在洪水中英勇救人的动人事迹。

4.默写。(4分)

(1)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2)油蛉在这里低唱, 。

(3)默写两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可出自同一首诗,也可以出自不同的诗):

, 。

5.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某班的两个同学,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说他们停止这种行为?(3分)

6.阅读右边的漫画,回答有关题目。(5分)

(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2分)

(2)该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分为“成语广告”辩论会和“名著推介会”两个部分。请你积极参与活动,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当我们翻阅报刊、收看电视以及漫步在街头巷尾时,总会发现许多广告是篡改成语而成的,如“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食全食美”(某电视台的美食节目)等,本次辩论会就是围绕这些经过篡改的成语展开的。

参与辩论的甲方认为,这些被改头换面的成语,是在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会使广大中小学生陷入成语学习的误区,应当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你是参与辩论的乙方同学,你会如何反驳甲方的观点?(3分)

(2)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可以拓展思维;既可以追溯历史,又可以畅想未来。请仿照例句,在“名著推介会”活动中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名著。(3分)

《简·爱》中的简,自尊自强,不卑不亢,她坚强独立的人格是现代女孩学习的榜样。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8~9题。(4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集释》,杨伯峻撰,中华书局1979年)

8.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9.请你替孔子为“两小儿”作出判决。(2分)

(二)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死哭活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还有点陌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每日里去接他,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的那年,他的老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他的父母对于他,更像是老师,严格有余,亲切不足。并且,亦喜亦怒,全听凭他们的情绪。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想把他留下。上海去合肥,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留下他在月台上。他真诚地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是着急,他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了。车快开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10.文中写上托儿所和回安徽这两件事,表现了小男孩的什么性格?(3分)

11.“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的哭和别的孩子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候上托儿所哭的情景呢?(3分)

12.文中写“他”在托儿所熟悉之后,“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这样写是否有损“男子汉”的形象?为什么?(3分)

13.文中的“男子汉”是个才几岁的孩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学生男子汉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3分)

(三)阅读《说说“坏孩子”》,完成14~18题。(18分)

说说“坏孩子”

林楚方

①这些天流行说“坏孩子”,我也想说说自己差点成为“坏孩子”的经历。小学四年级前,我是一个“坏孩子”,老师不待见我。老师不待见我,我就不愿上学,不愿上学成绩就更不好,老师就更不待见。同学看老师不待见我,就学着老师也不待见我。

②有一次和同学打架,他用砖头在我头上凿了个洞,手法专业,瞬间我便满脸是血。我爸认为学校该负责,就带我找老师评理,老师当面表态一定惩罚打我的学生。爸爸走了,老师问为什么打架,打我的小孩先讲,但每句都是谎话。可每当我指出时,老师就狠狠地瞪着我说:“你没错吗?你就没错吗?”然后转过头轻声轻语地说:“以后不要打人啊,你看,把他打出血了,他爸就来了,要打重了,也给你爸添麻烦,是不是……”

③那个年纪的我,常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日本兵,坏人;国民党,坏人;我的老师,坏人。回到家,我妈也很气,记得她和爸爸的对话:“不就因为他们是大家(族)吗?老师太势利了……但学还是得上。”我爸说:“算了,忍了。”

④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我和同学放学路过一片玉米地,他们一起把所有的玉米都拔出来再插回去,但我知道这是坏事,自顾自地走了。第二天,整片玉米都死了,农民找到学校。老师说:“没拔玉米的举手。”我自豪地举起手,心想,老师该表扬我一次了吧,就我一个人没干坏事啊!但老师看了我一眼,说:“那你看到谁拔了?”我嘟囔着说:“反正我没拔。”老师转眼扫向大家,说:“你们觉得他有没有说谎?”所有的同学都说:“有!”那一刻我哭了,带着恐惧、无助、委屈,拎起书包就往外跑,身后笑声一片。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现在看是很小的事,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并且刻在了记忆里。

⑤类似的事情在我四年级前反复发生。四年级前的我,像本没有打开的书,里面很精彩,但终归是堆废纸。直到五年级转学,黑色的日子才结束。

⑥新老师对我很好,因为我的成绩好——因为新环境相对自由,同学比较友好,我第一个期中考试就拿了全班第二。于是我成了“好学生”,开始享受凿我脑袋的同学的待遇——无论我和任何人起冲突,老师的第一选择是惩罚“坏学生”,保护我这个“好学生”。又因为成绩好,各种竞赛、演讲、表演……都属于我,我还连续被评为“三好生”。

⑦老师对“好学生”有多爱,对“坏学生”就有多恨,因为在她看来,“坏学生”是累赘。她会想到各种办法惩罚“坏学生”,她要求“坏学生”(考试排名后十几名)每人自备木棍,上面贴着自己的名字,并将所有木棍挂在黑板旁,谁犯错就用他的棍子打他自己。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有冲突,老师拿起棍子就打他,打完发现拿错了,她说:“不算,要拿你的打……”

⑧我无法衡量那十几个学生后来的故事和老师有多大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厌学,成绩越来越差,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我很“幸运”,有相对健康的心态和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并考上大学,和那些同学彻底地相忘于江湖。现在想起我的五年级老师,我总是很矛盾,她对我很好,但那十几个学生呢?她对他们的态度,跟我在四年级前的老师对我的态度是一样的。

后来,我经常跟人说,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他走对一步,就把孩子送上天堂;走错一步,可能把人送入地狱。

但现在,谁在当老师?谁在搞教育?

(选自《读者》2013年第10期,有改动)

14.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5.阅读第④小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4分)

16.从全文看,第⑤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转学后,“我”能从 “坏孩子”转变成 “好孩子”?(4分)

18.文中的两位老师有何异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作为初中生,拥有最多的莫过于友谊,最亲密的也莫过于朋友,而那正是在校园生活中收获的。不知不觉中,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过去,你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见证成长,请以“故事发生在我们小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请扫描二维码: )

猜你喜欢
托儿所坏孩子成语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MRN幼儿园&托儿所
没带作业的“坏孩子”
节日里的托儿所
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NBA坏孩子
猜成语
我们都是坏孩子,恋着青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