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自测题

2014-04-10 15:26雷宁玲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哲理外婆

雷宁玲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 基础练兵场(26分)

1. 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

茫茫人海,yún yún众生。有多少人xiàn慕、流连那众星捧月、门庭若市的荣耀,那酒席间觥筹交错、谈笑嬉闹的惬意,或是并肩花前月下、畅谈春云夏雨的浪漫,或是他乡遇故知、高山伴流水的充实……

yún xiàn 觥 惬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

B.这些书像一幅多彩的画卷,把一个井然有序的自然界展现在他的面前。

C.因为大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现场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他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的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新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B.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C.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D.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

4.默写。(6分)

(1)她马上成为 , ,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吴楚东南坼, 。

(3) ,凭轩涕泗流。

(4)写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两个句子:

, 。

5.观察右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6.许多优秀的诗歌,语言不仅形象凝练,而且含蓄隽永,蕴含哲理。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下面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任选一句回答)(3分)

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预示着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北宋·苏轼)

哲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

哲理: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材料二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分子。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代表着坚持,让不少古人敬佩。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

材料三 淡泊、清高、正直,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苏轼曾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1)请结合竹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傲骨梅花迎寒开 下联:

(2)联系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中国人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4分)

二、 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诗歌《露》,完成8~9题。(6分)

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 我在刚张开惺忪睡眼的 / 小雏菊金色的花心里 /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 清晨和黑夜 / 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 我就是我 /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 那——又有甚么要紧? / 阳光妩媚的清早 / 我会升华成一朵 / 美丽的洁白的云

(选自《爱之歌》,田晓菲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

8.诗人借助“露”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你的看法。(3分)

9.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普少习吏事( ) 读之竟日( )

普颜色不变( ) 卒用其人(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

13.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6分)

遥遥外婆心

刘 蒙

①四月,飘着梅雨。突然想到了外婆。

②外婆的头发也似这雨般凌乱,外婆的眼泪也似这雨般温润……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便出来了。我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心境,又一想,我想她罢了,想她蒲扇里扇着的童年了,于是我回到那岁月里去了。

③外婆家门口有一很大的竹园,园里有许多的果树。竹子四季青翠,果子季季有熟,竹园便成了我们的乐园。园里有棵桃树,却不知为何长得与别的桃树不同,旁无杂枝特别的高,结果很少,但很大。成熟的季节一到,我们一群孩子便开始围着树商量怎么摘到果子。我自告奋勇,脱了鞋便往上爬,树上的虫子落到脸上又痛又痒都不顾,听到下面的喝彩便觉得自己了不起,更起劲了。摇落了一地的果,大家在下面欢呼雀跃。我准备下来的时候才吓傻了,离地那么高,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慌乱中往下爬,可衣服却被树枝挂住了,悬在半空,哇地便哭开了。没有人帮助我,小伙伴们都四散开了(许是在哪个角落玩得忘了我)。我在树上哭累了,吊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将我抱起。我睁开眼看到了我熟悉的慈祥的脸,不禁鼻子一酸,放声哭了,那一刻感觉再也离不开外婆了。直到今天,我还没弄清,一个走路蹒跚的老人是怎么爬上树,抱下她的小外孙女的……

④清清凉凉的晚上,外婆便抱着我在竹园里拍着蒲扇,开始用她那沙哑的声音哼着湖北童谣:豌豆花儿开了呃,兔儿来了哟,狗儿来了哟,莫吵我的宝宝哟,我的宝宝要睡觉。就这样,在外婆沙哑的童谣声里,我慢慢地长大了。

⑤从我开始读书就很少见外婆了。只是每次母亲回去见了外婆,总是红肿着眼,总是在说,她又老了。外婆很老了,她总是不停地抽着旱烟。这里,我仿佛又看到青烟里干咳着的干瘪的身躯,顿感一阵凄凉、寂寞袭来。

⑥外婆总打电话过来,还是那熟悉沙哑的声音,还是叫我回湖北、听父母的话之类的话。每次桃熟的时节,便会托人带许多来。而我是不孝的,外婆将我带大,从我们搬来湖南后,就很少去看她,而她却总是惦念着我们、惦念着我。她说我喜欢吃她做的鱼,而我总是很怕鱼刺。于是,在母亲去了回来时,总有一大包晾得很干、散着浓浓香味的“外婆鱼”。这是只给她外孙女的。这种鱼,已经剔除了刺,看上去晶莹剔透,似一件件的艺术品。一次我的中文老师见到,感而赋吟“迢迢长江水,遥遥外婆心。日日擢茧手,默默弄利刺。世间深深情,堪此‘外婆鱼”。由此有“外婆鱼”之称。而今远游,虽尝千般鲜,终不解其中味。每每食鱼,总会想到那双长满老茧枯树般的手,鼻子便酸酸的。她的心里装满了爱,她总是宽容、和蔼,她希望和平安宁,希望我幸福,用心去爱一切。于是,在这个城市,我怀着一颗从她那里得到的心,真诚地待人、爱人。外婆不曾读过许多书,却教给我世间同样崇仰的真善美。

⑦我总说在忙于学习,现今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看她,是难以说得过去的。我感到无比的愧疚。可我知道,在我的内心的最底处是思念着她的,思念那瘦小的身影,那凌乱的白发……想到这里,我的泪又出来了。

⑧在这深深的梅雨里,更深深地思念她。但愿梅雨也懂得,捎去我的思念,给我那苍老的外婆。

(选自《初中语文阅读王·七年级》,谢英杰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着重描写外婆的三件事。(3分)

1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于是,在母亲去了回来时,总有一大包晾得很干、散着浓浓香味的“外婆鱼”。

(2)我仿佛又看到青烟里干咳着的干瘪的身躯,顿感一阵凄凉、寂寞袭来。

16.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第⑥节中画线句子“而今远游,虽尝千般鲜,终不解其中味”的深刻含义。(3分)

17.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梅雨,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中的作者“总说在忙于学习,现今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看她,是难以说得过去的。我感到无比的愧疚”。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忙于生活和工作,忽视了对亲人的关爱。面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段劝说他们的话。(3分)

三、 文笔展示台(40分)

19.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领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哲理外婆
外婆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我的“潮”外婆
外婆回来了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