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国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要求重新建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然生态的发展进步。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规律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二者都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做支撑。
第一,生态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是人与自然矛盾演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革,社会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依附与有限利用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依赖与尊重。到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改造与无节制利用代替依附与有限利用,征服与统治自然成为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文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显露出诸多不足,它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受制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永远是主体,自然永远是客体,人类的利益是一切价值的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人类中心主义看到了人的主体地位,但赋予了人类主体过大的权利,以致超出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结果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的价值理念,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推进,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发生新的变化。人类应该树立适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中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质上,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规律为出发点,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实现了对人类已有先进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化解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生态危机,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有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以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蕴含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成功地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全社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生态建设被置于与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战略高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很显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第二,科学发展观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前提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着力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相协调,两不误。
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要努力满足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为人民大众谋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利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要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生存安全,应当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情节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也需要政治文明的支撑,同时生态文明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生态文明提供的良好环境会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即为人的全面健康提供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现实追求,也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它的实现要通过人类社会可持续的不断发展才行,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利用为前提。
第四,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揭示的关于发展的方法论,它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首先,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全面性,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指标的增长,还要考虑政治民主、科技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结构的完善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其次,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态势上强调发展的协调性,要求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唯GDP是从,而应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是协调的发展观。再次,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战略上强调可持续性,要求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
18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与“全面协调可持续”。但无论是“统筹”,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就会失去它能够发挥作用的本质意义。可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平台,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统筹”与“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以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11.
[2]杜向民.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