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兵, 刘姝伶, 尹玲娜, 王学江
(1.四川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64; 2.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的优质资源,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1]。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管理水平,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高校应推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2]。
集中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拥有足够数量的先进的现代大型仪器设备,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是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举措。在美国,有许多开放实验室,只要你需要测试数据,便可通过互联网预约,并且会很快安排好上机事宜。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向社会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利用率高达80%。在我国,重点高校、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相关分析测试中心应将现代化大型仪器设备联合起来,实现开放共享[3],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形成地区性现代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网络,加强协调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效率,建成适应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自“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截至2008年9月,高校单价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总数量1.5万台,总值近150亿元,其中2/3分布在“211工程”高校[4]。 2010年底,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单价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设备共计64 688台,金额达257.95亿元。以四川大学为例,截至2010年底,学校拥有10万元以上设备1 363台,金额5.31亿元;而2011年10万元以上设备1 612台,金额6.1477亿元,10万元以上设备数量、金额分别增长18.27%,15.67%。尽管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拥有量迅速增长,办学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长期形成的各自为政、盲目购置、独立占有、分散放置、无偿使用、信息不畅、缺乏绩效机制等因素是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共享效果欠佳[5]的症结。据统计,不少高校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值已占仪器设备总值的50%以上,国家重点高校甚至达到60%~70%,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总体上偏低,平均不到25%,甚至存在个别设备零机时的情况,而发达国家科研设备利用率达到170%~200%,两者相差近8倍。从教育部统计公布的直属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来看,使用效益偏低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管理观念,运行机制等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1) 投资机制尚未规范、健全。据调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在仪器总数的比例为1%~2%,数量不大但所占的资金却达36%~40%[6]。由于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没有一个统一、权威、有效的方法进行投资,造成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机制规范性不健全,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不高。加上教学和科研不协调,资源不能共享,年平均开机机时不高甚至直接闲置不用,也造成了使用率低。因此,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机制尚未规范、健全,是造成仪器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 封闭式管理,导致重复购置。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因为购置经费来源不同,院系之间各自为政,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已经购置的设备专管专用;而欲购置设备的单位不从全局着眼,只求自己科研项目需要,使用方便,也不管后续项目有无用途,没有长远的计划;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拿国家经费来购买设备,不用节省经费,盲目购买,从而导致重复购置的现象频频发生。
(3) 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是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使用效益发挥的源头[7]。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可行性论证不足,对所购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及设备性能、技术指标等了解得不充分,给国家造成了浪费,也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首先,盲目追求“高、精、尖”。其次,缺乏发展眼光,购买落后或即将被淘汰设备。这些情况都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
(4) 维护保养经费紧缺。重购置轻管理,将资金全部用于购置新设备,缺少配套的维护资金,无力维持已有的设备。大型仪器设备购买经费贵、维修成本高。有些大型设备开一次机,仅耗材(含药品)就得几百或上千元,一些原因导致的设备零部件损坏,更换一个配件就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购买单位无力维修,造成设备长期闲置,处于报废的边缘。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多个职能管理部门[8]。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购买所需经费的分配和管理由学校“985”工程办公室、科学研究发展研究院和设备处等部门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和采购管理由“985”工程办公室和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负责;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所需的实验技术队伍由人事处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由院系、实验室或课题组负责。
(1) 现行管理模式有局限性。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购进后, 仅限本单位、本部门使用, 形成了“单位部门个人所有制”的半封闭形式,其使用范围被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 导致校内外开放共享程度较低, 严重地阻碍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和效益的提高。
(2) 缺乏对外开放管理体制。目前教育部没有针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对外服务收费的具体管理办法,加上各高校封闭管理,对外开放服务的力度当然不够。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分布在院系或实验室,缺乏横向协作,没有与开放服务配套的管理体制,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使用;加上实验技术人员不足,设备维护费较高,致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无法使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因此,降低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 运行管理水平低。①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人的增加,高校大型仪器的数量和类型都迅速增加;加上多学科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渗透,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② 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大型仪器设备在经济上与管理单位的利益无关, 管理单位无压力。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好和不好与所在单位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所在单位很难有动力去提高其使用效率。③ 条块分布、管理层级较多,大型仪器设备很难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管理的分散和落后,致使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降低。
(4) 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没有把这支队伍看成是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实验与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师队伍建设,造成队伍老化、技术水平差、人才流失严重、专管人员更换频繁等现象。
要成功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首先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9]体系的建立以及研究开放共享平台运行管理举措的建立。
教育部的政策法规是各高校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和基本准则。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必须从政策和法规的层面上研究并制定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用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以共享为核心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通过教育部的文件规定,使高校逐渐树立自觉开放思想,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都知道由国家投资所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是公共资源,属于全民所有,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有义务、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在不同层面实行开放共用、资源共享,尤其是一些价格非常昂贵的超大型仪器,必须强制性开放。对于使用率低、无故不开放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教育、批评、甚至处罚;对管理使用差的仪器设备有关部门可以收回,将仪器资源重新调配;对仪器设备管理不善,长期使用率低的单位要追究领导责任,减少单位购买仪器设备的拨款。教育部还应把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作为对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高校重视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利用校园网络宣传和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出和采取一些具体管理做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了使有限的仪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1) 成立校级对外开放管理部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并没有全部集中于一个单位或实验室,而是分布于全校。所以,成立校级管理部门,集中、统筹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可避免院系实验室之间的行政分割。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维修基金”[10],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直接服务于全校,从而发挥多种设备配合使用的整体优势,使得大型仪器设备有能力接受更多、更复杂的测试任务,增加测试的经费收入,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2) 树立全局观念,开放共享。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于一些重点实验室或者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主要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因此,管理部门应增强成本意识、促进实验室开放,从大局出发,打破部门或实验室之间的约束,形成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的优势互补,做好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使仪器的使用达到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高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比如,校内单位在申请购入大型仪器设备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开放共享基金和维修维护基金作为配套经费,才能有资格列入购前论证名单,并作为购前论证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建立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控制。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要实行统一管理、专人使用、及时维护、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要采取购置论证、安装验收、详细操作、使用记载、维护管理等系列措施并有计划安排机时,协作共享。为发挥更大效益,主管部门要实行定期评比制度和监督制度,进行跟踪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督控制,杜绝使用效率不高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出现,并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强化监督管理。
(4) 整合资源,避免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购前论证。设备主管部门要从全校大局出发,组织相关专家和使用单位,就仪器型号规格、性能参数、目的用途、开放共享、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认真、详细的购前论证。特别是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要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对拟购设备承担实验任务的必要性、工作量要作预测,对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附件及零配件、运行维护费、安装场地与环境条件等,要与实际条件及学校存量设备相结合,作出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与现有仪器设备进行配置优化,资源整合形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合理布局,从根本上避免仪器的重复购置,合理而有效的购买所需仪器设备。
(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激励与制约措施。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功能开发,将其纳入学校有关奖项的评审范畴。对于发挥效益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对管理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制定出详细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评及奖惩办法”。评价主要涉及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开放等。建立科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的评价体系,用统一的标准来考核衡量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情况。建立评估专家组或聘请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考核评价,并公布评估结果。考核开放共享的标准内容应组织研究网上评估与监督应用软件开发,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力争实现日常网络监督与现场抽查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与监督体系,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鼓励先进,批评落后,调整工作,推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共用。
另外,还可以设立大型仪器效益奖。对大型仪器管理规范、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高、新功能新技术开发成果佳的机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措施要充分调动一线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用此奖金资助大型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争取对外检测资质,提高其检测数据的公信度,更大限度地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11]。
(6) 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建设。要保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真正实现开放共享,必须有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既要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从事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因此,要重视相应人才队伍的建设,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大化。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开放仪器设备对人员组成、人员配备、人员结构的要求;研究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的队伍建设模式,引进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稳定技术队伍。更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化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调动设备管理者与用户双方的积极性,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12]。针对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的“私有化”程度高、开放程度偏低[13]、重复购置[14]普遍等问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保证本单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用服务取得的收入再投入到设备中,实现“以机养机”。 凡是纳入开放共享的设备,均实行有偿开放共享,由用户承担实验测试费用。具体收费标准可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测试服务费使用管理办法来实施。有偿使用[15]费可用于各单位设备的维修、技术改造、性能开发及实验室奖励基金。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不仅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学校内部经费、争设备的局面;而且,可以促使设备占有单位去提高设备使用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提高对外开放度,打破仪器设备封闭的消极管理方式。
建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提高其使用效益,是高校仪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探讨工作。随着众多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工程的工作模式。
(1)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学校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建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要打破院系、学科所有的界限,改变谁买谁管、谁管谁用的状况。相关设备集中管理,对外开放使用,使有限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社会效益。对于公共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需求,购置前要对购置计划严格审查,并组织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避免盲目重复购置。学校要从总体上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偿对外开放。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是实施开放共享模式的基础。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工程的网络信息工作模式,可以公布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收费标准等的信息,设立网上预约使用仪器,提供对外开放服务。例如,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培训合格,用户只需在网上查阅相关仪器情况并按要求预约成功,就可以在相应时间亲自操作使用相关仪器。
采用有偿服务的模式,同一院系不同科室之间,校内不同院系之间,校外与校内之间,均采取付费使用的模式进行合作,采取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措施,实行综合经济核算,保证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3) 强化共享系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含量高,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业务培训、计量法规和责任感教育以及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在方法、技术储备、标准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测试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让设备随时都处于正常状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是设备得到良好保养、维护、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障。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职工的岗位培训,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达到学习、熟悉和掌握最新的分析测试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高学历、海外人才和仪器维修技术人员的引进和稳定工作。通过促进中青年教职工承担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以及激励机制来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稳定骨干人才。
同时,高校还可以对全校师生开展对相关仪器的教学活动和部分仪器的上岗培训活动,培养他们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操作能力;建立优秀强大的共享系统管理人员队伍以及相关技术人员队伍,从而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工程。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表示,在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十分宝贵的资源。高校要管理好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就要从政策法规、管理机制、有偿使用和工作模式几个方面来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对外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1] 刘丽琴,陈永清.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08-210.
LIU Li-qin,CHEN Yong-q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haring of valuable large instru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2):208-210.
[2] 林凤屏,黄 飞,唐良华,等.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80-182.
LIN Feng-ping, HUANG Fei, TANG Liang-hua,et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pen-sharing Platform in University[J].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0(5):180-182.
[3] 张远方,郑 琦.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200-202.
ZHANG Yuan-fang, ZHENG Qi. 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0, 27(7):200-202.
[4] 王 敏,郑 旭.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J]. 经济师,2012(5):87-89.
WANG Min, ZHENG Xu. The Discussion about How to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of Large- scale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J]. China Economist, 2012 (5):87-89.
[5] 杨 敏. 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思考[J]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45-47.
YANG Min. Thinking of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expensive equipment in university[J]. 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2011(7):45-47.
[6] 徐建斌,朱利娟. 加强管理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1):49-51.
Xu Jian-bing, Zhu Li-jua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J] .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8,29(1):49-51.
[7] 臧大乔,杨英慧,韩瑞生. 浅谈援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J]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16-19.
ZANG Da-qiao, YANG Ying-hui, HAN Rui-sheng. Explor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Effectiveness of Valuable Large Instruments financially assisted in Universities[J]. 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2006(2):16-19.
[8] 胡 凯,王咏妙,韩 静,等. 推进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机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8-9(87).
HU Kai, WANG Yong-miao, HAN Jing,etal. Promoting the Share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i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28(4):8-9(87).
[9] 曾晓思.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综述[J] .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83-185.
ZENG Xiao-si. Review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haring in University[J].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10(5):183-185.
[10] 刘小梅,江 莉,庄宪骥. 高校实验室仪器开放与共享机制研究[J]. 科技信息,2012(8):8-9.
Liu Xiaomei, Jiangli, Zuang Xianji. Research on opening and sharing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in univers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8):8-9.
[11] 杨 帅,任金妮.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57-158,162.
YANG Shuai, REN Jin-ni. 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model and operational routine for large equipment[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24(2):157-158, 162.
[12] 张丽梅,刘 震.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93-295.
ZHANG Li-mei, LIU Zhen.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open-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6(3):292-295.
[13] 张 炜,刘雁红,胡 煜,等. 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09(2):169-171.
ZHANG Wei, LIU Yan-hong, HU Yu,etal. A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s large equipment[J]. Laboratory Science, 2009(2):169-171.
[14] 胡 芳,须 浩. 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8(12):149-152.
HU Fang, XU Hao. Disccuss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8, 28(12):149-152.
[15] 孙家悦. 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57(11):141-142.
SUN Ja-yue.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f the paid use[J]. 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2007, 57(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