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建 伟
(西安工业大学 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实验室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高级科研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1],对培养高校中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上问题不少:① 实验室发展思路不清,盲目随从,定位模糊,缺乏指导思想;② 实验室思想守旧,体制、制度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发展,缺乏活力;③ 实验室缺乏对外开放机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④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有机结合;⑤ 实验室经费筹措无力,使用不当,导致实验室建设质量不高,甚至是徒有虚名;⑥ 缺乏监督机制,竞争无序,滋生腐败;⑦ 实验室管理混乱,缺乏人文素质;⑧ 实验室缺乏激励机制,创新精神不足等[2-3]。
本文结合西安工业大学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其他省部级和校级实验室的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进行探索和尝试,提出了利用哲学思维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来解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推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从实验室自身客观的联系中研究和把握它,尊重其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创造性地去开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新局面。
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工作,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实验室在高等学校整个教育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实事求是,遵循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的客观规律,调整发展方向,定位清晰,进而制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针、路线和政策等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与时俱进,就是指理论和实践都要体现现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实验室要进行不断改革,开拓进取,以体制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制度和政策新突破[2]。
(1) 制度创新。制度是通过责任、权利、利益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在国家层面,应制定与实验室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实验室的建设具有法律依据,保障实验室的建设顺利进行。在自身层面,实验室应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注重制度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当中,要不断地改革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不断创新,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验室建设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政策突破。实验室要打破旧的格局,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的创新突破,为实验室营造一个宽松的、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注入新活力,使得实验室能够开拓进取,不断向前发展。政策创新,政府应增加实验室的自主权和发言权,调动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兼职动态管理、评职评优激励、岗位培训等政策,为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队伍注入活力与动力[4]。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它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系统是指一切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实验室体系是一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该系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1) 具有整体性。实验室体系是一个统一整体,实验室体系包换若干要素,例如实验室软硬件,人才培养,经费管理等。这些要素和实验室体系是整体和部分关系,而且是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从实验室体系全面的联系中把握它,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
(2) 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实验室体系的整体性是由其结构性决定的。实验室体系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或一定比例组合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例如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研究创新型实验室、探索型实验室等。层次性是指实验室体系结构中的层次及层次之间的关系,例如实验室分为一般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同时实验室也可从行政划分为国家实验室、省部、市(地、厅)级实验室和校级实验室。实验室体系的结构性和层次性特点,促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朝多元化发展。
(3) 具有开放性。实验室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同周围其它体系不断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各方面的交流,这也是实验室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验室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开放交流,加强合作,增加创新能力。通过开放平台,采用信息化网络,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资源共享,采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潜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5-6]。
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主流是发展,发展是永恒的。实验室的存在总要经历一个产生——成长壮大——成熟——衰落的过程,一个从小到大,有不完善逐渐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探索,不断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提出新举措、新理念和新机制等。
(1) 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定律,它揭示了实验室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实验室发展过程的实质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解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矛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会出现各种矛盾,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因此在出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以矛盾的观点分析认识这些问题。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我们的工作,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2) 利用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发展必经过程和状态的客观普遍规律,体现了实验室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每个实验室都有自身特定的度。实验室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原有实验室的度,就引起实验室的质变,例如从一般实验室向重点实验室的转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层次,促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实验室发展的客观趋势和道路,表明实验室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向对立面转化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实验室的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促使新型实验室的诞生,例如普通实验室向重点实验室、传统实验室向数字实验室转变等。新型实验室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实验室无法比拟的无比优越性,应该大力支持新型实验室的发展。
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量力而行,抓住机遇,使实验室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研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规律,努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合适的发展思路和速度,选择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实验室的发展。
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改革不合理、不适应实验室发展的体制、制度、政策等,才能促进实验室的创新,不断进步。实验室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多方面,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共进的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基础上的。首先,实验室的发展要和经济发展要协调。实验室的发展不能为了经济,破坏生态,要把实验室的发展、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起来,决不能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其次,实验室的发展要和社会发展要协调。实验室的发展问题必须既照顾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总之,在实验室的发展中,借鉴国内外实验室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他们的错误,少走弯路,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7]。
实验室是高校实践的重要基地,高校应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育创新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思想。理论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途径,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必须进入实验室做实践工作[8]。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和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否合格。①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师生和科研人员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新的认识,反过来新的认识又可以指导实验室的发展。②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推陈出新,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出实验室发展中的新课题,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机制等,不断地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否满足师生和科研人员的要求,通过师生和科研人员反馈,改进工作思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顺利进行,反之,实验室发展得越好,其获得经费更多。
实验室需要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进行连续的科学研究,因此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实验室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体系。实验室经费的筹措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
(1) 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安排数额比较充足的专项建设经费。
(2) 高校可通过产学研协作或共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介入,形成国家财政、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格局,也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实验室联合上市,进行融资。
通过学科方向调整,充实研究力量,提高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经费,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获得广泛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4]。
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涉及众多对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谋发展。
(1) 走进基层,充分调研。作为各级领导层,平时要多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多做调研,多和师生与普通管理层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在制定决策时,充分考虑到实际,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2) 发扬民主,集中决策。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方支持,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为实验室的发展献言献策,最后集中决策,使制定的政策鼓舞人心,更好地加快实验室的发展。
(3) 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是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端,消除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改进领导作风的治本措施。当前,有些实验室的经费使用严重违纪,实验室的评估等出现了腐败问题。因此,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让群众监督,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监管力度,要定期审计,使实验室经费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与政策导向,将实验室的服务质量与开放程度、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学生与教师对实验室管理的满意程度等,作为对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之项[9]。引进奖励机制,优胜劣汰,群众监督,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应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验室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师生教学科研服务[9-10]。
(1) 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各专业组责任制,提高服务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
(2) 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是指围绕着实验室工作而建立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总和。搞好实验室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对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取得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11]。
(3) 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发展涉及众多对象,要是各方协调共进,需要科学管理,因此实验室需要建设一支结构优化、数量合理、爱岗敬业、思想开放、锐意创新、团结协作的管理队伍。通过科学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学术梯队建设,制定管理制度,例如员工绩效机制、首席科学家制度、责任科学家制度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等来调动实验室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推动实验室整体科技实力的提高[12-16]
(4) 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实验室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让每个人得到自由发展,创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验室要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机制,制订合理的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各层次的优秀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积极进行国内外培训,培养大量多层次、复合型、国际型的优秀人才,进行人才储备,稳定一支能在学科前沿勇于拼搏和富于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14]。
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哲学思维来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可有效解决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2002-04-03.
[2] 汪华岳,种海峰,肖太陶,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9.
[3] 周伯春,胡位荣.地方性高校科学合理安排使用实验经费的探讨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53-154.
Zhou Bo-chun, Hu Wei-rong. Investigation on reasonable arrangement and use of the experimental expenditure in local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6(6):153-154.
[4] 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
LIU Jian-wei, LIU Fang-jun. Research on new ideas and mechanisms of key laboratory management[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0,27(8):185-187.
[5] 蒋红花.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94-96.
JIANG Hong-hua.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Improvement in Regional Key Laboratory [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4,23(9):94-96.
[6]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2(3):105-107
ZHAO Yong-jian, WANG Chun-hua, ZHU Xi-gui.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Laborator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3,22(3):105-107.
[7] 于炳贵,衣 芳,刘秀芳.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M].济南:齐鲁书社,2002:44-93.
[8] 张发爱,吴志强,刘来君,等.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地方性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5-7
Zhang Fa-ai, Wu Zhi-qiang, Liu Lai-jun,etal. Traini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for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taking key laboratory as a platform[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29(7):5-7.
[9] 张纪云,闫家阁,徐相连.以人为本,树立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75-77.
Zhang Ji-yuan, YAN Jia-ge, XU Xiang-lian. Set New Ideas About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Human Resourc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4, 23(2):75-77.
[10] 赵庆双,闻星火,李 明.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12.
ZHAO Qing-shuang, WEN Xing-huo, LI Ming. Taking Human Be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Team[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6,23(1):9-12.
[11] 刘国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文化建设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41-243.
LIU Guo-yu.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ulture of State Key Laborator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6,25(2):241-243.
[12] 徐光善.卡文迪什实验室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39-41.
XU Guang-shan. Th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Cavendish Laboratory in Talents Train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2,21(6):39-41.
[13] 赵全志,李潮海.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107-110.
ZHAO Quan-zhi, LI Chao-Hai. Strengthening Ke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5,24(5):107-110.
[14] 邓惠云,朱光辉.努力开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梯队建设新局面 [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7,14(2):1-5.
Deng Hui-yun, Zhu Guang-hui. Strive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discipline echelon construction[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1997,14(2):1-5.
[15] 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4-287
LIU Jia-nan, PAN Xin-jie. Exploration on University Large-scale Instrument&EquipmentOpening Share[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28(3):284-287.
[16] 林 婷.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50-151.
Lin Ting.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kill of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6(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