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视野中的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对策研究

2014-04-09 04:20:47孙大为
社科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环京津新格局京津

孙大为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环京津区域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定位为:中国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调配中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休闲旅游、绿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聚集发展样板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但是环京津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得不到改善,“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环京津区域已经成为整个京津冀区域发展“后腿”。河北向来把“怀抱京津”的区位优势作为拉动自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但是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关联性非常弱,没有建立紧密的产业贸易链条。河北省区域出现的多中心和缺乏中心的奇怪现象,导致河北省区域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分散。如河北省环绕京津,京津成为河北的一个发展中心,河北省濒临渤海,渤海又成为河北的发展中心,石家庄市是河北的省会,石家庄又成为河北的政治经济中心。保障京津、建设沿海强省、保证石家庄的优先发展成为河北省区域发展的困惑。张家口市、承德市产业结构由于定位和调整的问题难以摆脱“河北西部”的困境,而其他区域城市在农业、旅游业、工业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京津冀三地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导致难以进行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难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

一、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发展格局对策回顾

1987年6月12日,《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五个表述草案》提出的五个表述是“以科技为先导,靠三圆起飞,从两线突破,着力做好平原一篇大文章”简称“三、二、一战略”三圆即京津唐、石家庄、邯郸,两线即京广、京山线。

1989年12月《河北省国土开发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京广、京山沿线两侧,实行点轴式渐进式发展”。1993年《河北省经济振兴大纲》提出的“振兴的对策和措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对外开放布局,重点作好环京津和环京津开放这两篇文章。

1995年12月河北省政府制定了《“京津经济圈”河北省环京津市县外向带动加速发展规划》确定的河北省环京津县(市)地区范围,包括京津周围的35个县(市)。区域总面积573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0.56%,1996年底总人口1532.48万人,占全省的23.63%。环京津区域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水平较高、实力较强的区域。

河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提出全力推进“两环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

2010年7月,河北出台了《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根据《规划》,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包括与京津接壤的唐山、沧州、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6个设区市,辖73个县(市)。环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布局是“两极、四带、八点”:着力打造“两极”,即唐山的曹妃甸新区和沧州的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四带”是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以及环京津高端食品制造产业带和环京津现代物流产业带。其中,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建设廊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及服务业基地、承德智能化仪器仪表基地等,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是重点建设京西北、京西南运动康体休闲等六大功能区,承德、廊坊、保定三大休闲城市,白洋淀温泉、乐亭滨海等八大聚集区。“八点”则是发展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保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廊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唐山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沧州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沧州管道和管件装备制造基地、张家口矿山和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承德钒钛制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等八个区域增长点。河北环京津地区的战略定位: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发挥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构筑承接平台,促进京津的产业转移,成为京津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

2011年河北省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构筑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即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抓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

依据京津冀的功能分区和战略定位,充分考虑区域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开发潜力,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构筑环京津地区“两极、四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发展定位是中国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调配中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休闲旅游、绿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聚集发展样板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一,构建环京津区域产业新格局

一是面向京津发展高起点观光农业,同时建立类似山东寿光那样规模的大型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整合各类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形成固定品牌。二是改变传统的“政府办旅游”观念,将众多特色项目分类打捆,整体包装,以两三个品牌式的大名称来统揽旅游项目(如渤海湾风情园、京北皇家游园、京东民俗大观园等)。三是调整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改变“小而全”和存量优势等落后观念,解决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方面如何与京津对接、互补,形成环京津区域的特色产业和集聚规模。

第二,构建环京津区域城市发展新格局

结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现实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充分吸收借鉴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经验。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确定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合作关系,构建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格局。京津与环京津区域应从区域整体城市体系布局的角度出发,合理构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以唐山和石家庄为次级中心城市的多级城市等级体系。

对环京津区域城市外部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功能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形成环京津区域全新的空间发展布局。改变“大北京”规划构想的京津“双核心体制”,京津作为两个核心,沿着各自主导产业与产业贸易链条进行经济扩展形成“城市外经济区”。但是京津的高速发展与环京津贫困带形成巨大反差,京津与其相邻的廊坊、唐山、沧州三市的产业关联性非常弱,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贸易链条。因此,将“双核心体制”改为三个三角形功能区。即站在接受河北省环京津区域接受京津辐射的角度,依据北京周边地域产业联系结构和联系方向,将京津外部的河北省七城市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划分为三个三角形功能区,它们分别是:京(北京)张(张家口)承(承德)———生态经济功能区;京(北京)廊(廊坊)保(保定)———服务型城郊经济功能区;京(北京)秦(秦皇岛)沧(沧州)———海洋经济功能区。

第三,构建环京津区域与京津冀协调发展新格局

首先,对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发展定位进行新的谋划,由过去单纯“服务京津甘当配角”变为“依托京津自我发展”。依据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原理,考虑到区域内经济辐射程度与方向,合理功能分区是关系地区合理布局的重要方面。过去强调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应当是发展配角经济,甘当京津的配角,通过服务京津,来实现借助京津发展自己的目标。随着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崛起,配角经济不再等于从属经济,河北省环京津区域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根据国家相关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打造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发展优势。

其次,从河北省区域发展的现状入手,运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整合河北省区域创新要素,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探索构建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立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京津与环京津区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区协调京津冀三方的利益。三个地方政府应在高度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章程,其中对协调机构组建规则、职能界定、编制确定、经费来源等作出规定,据此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调机构。其职能定位应该是:负责统筹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生态活动的重大事宜,根据区域经济各地区分工特点、生态区位关系,制定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的具体设想与前景规划,协调合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因此建议,第一,建立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京津与环京津区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区域协调机构来协调京津冀三方的利益。第二,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和市场体系。

三、构建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原则

构建河北省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原则和战略方针是坚持扬长避短,实现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加强区域内部以及本区域和环渤海其他地区的分工协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格局。战略方针是坚持开放合作,实现联动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京津的合作,密切与周边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建立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1.对接京津,率先发展。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与京津的战略合作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密切产业关联,强化产业互动,提升发展水平。

2.调整结构,优质发展。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3.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着力打造科技合作平台,加快构建符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4.优化布局,聚集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加强产业增长极、发展带、增长点和特色聚集区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动要素向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集中。

5.转变方式,持续发展。着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统筹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意义

加快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升级新趋势,适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第一,环京津和环渤海是河北省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推动力,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河北省的环京津区域和沿渤海区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第二,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带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构建河北省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引导河北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产业加速聚集,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三,有利于加强河北省与京津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与京津产业对接和互动,并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培育形成新的战略增长极,提升在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提供空间,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1]孙大为.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1).

[2]孙大为等.自主创新: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J].经济与管理,2006(6).

[3]秦学京,孙大为.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J].经济纵横,2008(6).

[4]孙大为等著.环京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新华网,2011-03-17.

[6]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N].河北日报,2011-11-21.

猜你喜欢
环京津新格局京津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环京津贫困带背景下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实践
古今农业(2021年1期)2021-07-20 07:52:06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4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乘势而上勇闯“五关”跨越发展——环京津市、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让张承保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萧玉田坚持十年关注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新机制 新格局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来自京津的游客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3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