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2014-04-09 02:49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外贸导向

李 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贸易系,河南 新乡 4530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不仅要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还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国家总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主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就业为导向”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共识。

当前,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国的“世界工厂”正在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河南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优势明显,这就为河南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贸行业提供了重大机遇。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适应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国贸相关专业初始就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生职业生涯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仅要做到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和谐统一,而且还要做到理论、实践教学目标和谐统一,在强调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理论教学也不容忽视。下面谈一谈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对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的探索。

1 结合高职教育特征,正确理解把握“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的特征就是就业导向性,学校培养人才,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然而,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就业为导向”?是仅仅指学生找到工作?还是让学生通过接受高职专业教育,不仅能在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岗位上就业,并且能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不断突破和长期发展的素质和能力?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能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围绕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积极探索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我们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只是停留在学生能找到工作就行的低质量就业层面,而不考虑学生就业是否专业对口、是否学以致用,则是对“就业导向”的误解、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外,“就业导向”的内涵还包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密切关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克服理论教学相对于工作实践的落后性,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而且要依据社会需求打造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驱动,随市场经济需求动态变化的课程体系。这才是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同时期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岗位实际的使用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就业导向”的内涵。

2 “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面向高职的国贸专业,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大量反复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主干技术。这样培养的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上手快、上岗快、领悟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然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考虑学生如何满足初始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且还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取得更大成功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必须妥善处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两者并重,相辅相成,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3.1 高职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们经过调研、论证,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在中、小工业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定位于: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会计等;长期职业发展就业岗位定位于:外贸经理、国际商务师、国际经纪代理师、国际电子商务师。

在课程体系设计时遵循 “理论重点提高,实践全面加强”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充分结合,使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货代员等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外贸相关初始岗位职业要求相融合,以培养外贸相关初始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实现“岗证一体、课证融合”,构建基于就业导向、业务流程、职业标准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3.2 针对学生初始就业岗位设定实践教学目标

3.2.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角色的过程越短,企业获得的经济回报越大,他们就是企业需要的理想人才。可见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初次就业,主要在于是否具备国贸专业相关的初始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我专业在设计实践教学目标时,主要针对国贸专业的初始就业岗位,比如,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通过大量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实践环节也是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3.2.2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基于就业导向和工作流程,我专业探索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初始就业岗位设定实践教学目标。将课程知识技能融于项目实践,从利用软件模拟训练、到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强化训练,再到顶岗实习真实演练,立足本地实际,引入真实产品,把企业的真实的进出口业务进行改造,构建起多元化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初始岗位所需要的技能。

(1)模拟软件平台的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拟产品进行进出口交易,履行合同,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分别演练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进出口地银行不同的工作内容。然后,按照软件的要求,体验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结算方式组合的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能熟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掌握各个环节需要的基本技能。

(2)POCIB外贸业务大赛实训。除了在校内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模拟训练,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业务大赛。通过与全国一百多所本专科院校的几千名学生同台竞技,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个大赛中模拟了含海关、银行、保险公司、税务机构、船公司等14个外贸相关当事人的业务系统;模拟了10个国家27大类共115种产品,交易信息、相关费率根据现实情况定时调整,这些变化同外贸相关机构一起构成了一个几近真实的动态市场环境,参赛学生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业务系统涉及60种进出口单据。在比赛中,每个学生拥有一定的初始资金,来经营自己的进出口企业,在模拟的动态市场环境中,通过仿真的产品和业务,获得外贸相关岗位的第一手实践经验和谈判技巧,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就业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比赛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强化记忆,达到全面提高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3)顶岗实习。在完成了校内的教学任务后,我们将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环境的近距离接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实际工作经验。顶岗实习时,学生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外贸业务交易平台,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对外进行产品的报价,帮助企业开发国外市场,一旦成功接到客户订单,就可以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真实的业务。

3.2.3 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的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过硬的初始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毕业生高质量的初次就业目标,而且还要通过规范有序的系统全面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我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必须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尤其是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业务大赛,更能够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团结合作,这是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如何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的关键能力。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是构建“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3.3 针对学生发展就业岗位设定理论教学目标

3.3.1 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如果仅仅关注学生初次就业、忽视长远职业发展,仅仅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忽视理论教学,虽然可以实现上岗快的目标,但是会造成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缺乏动力的结果,这与“就业导向”高职培养目标完全相悖。专业理论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岗位拓展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知识水平的要求,会不断地提高。从学生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为学生将来在专业领域内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专业在设计理论教学目标时,不仅主要考虑培养国贸学生发展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职业技能和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中西方传统文化遗产中挖掘其精华,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思维营造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

3.3.2 理论教学环节的设计

首先,我们注重教学计划修订环节工作。教学计划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文件,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计划制订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如果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不合理,教学运行管理得再好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时,我们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依据社会需求,集思广益,认真论证,周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并且,要求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符、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与所确定的培养目标相符。要定期认真总结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设每一门课的目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每一个课时的科学性。如此设计出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的、合理的。

其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我专业的课程特点,基于就业导向和工作过程的要求,我专业对核心课程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设计。各门核心理论课程都整体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术)、考试制度改革,形成协同效应。各个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教学等,加强了教学做合一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采用了课堂理论教学、实训、专业实训、边讲边练、校内外实习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与实际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各个岗位,比如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货代员等所需的技能,兼顾了毕业生就业上岗和长期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就业导向”的高职培养目标。

[1]谢琦.地方性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2]胡令.提高高职国贸人才培养质量有效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3]辛慧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考核评价[J].现代营销,2011,(7).

[4]戈雪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

[5]肖利秋,宋翎.基于STC理念对当前高职国贸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2,(2).

[6]杨素娟.外贸岗位需求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7]庄国娅.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6).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外贸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偏向”不是好导向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