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保
摘 要:介绍了宿松县乡镇农技站建设现状,分析农技站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乡镇农技站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高认识,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保护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快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宿松县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05-02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尤其是乡镇农技站,贴近农村、面对农民,在农技推广体糸中起着联糸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长期以来,乡镇农技站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空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给农技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县乡〈镇〉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采取强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农技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适应我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 乡镇农技站的作用及服务形式
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宿松县已于2009年8月完成了乡镇农技站的重新建构,组建了以集体公益服务组织为主体,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补充的第一线农业服务体系,这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农技推广队伍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供应了大量优质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资保障;二是推广了一批批实用的新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开展了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实施了多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建立了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且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2 乡镇农技站的现状
遵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和农技推广工作的特点,全县共设立22个乡镇农技站,编制100人,现有在编人员90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全部由县财政统一供给,“三权”在县农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
2.1 年龄结构状况 截至2012年底,全县乡镇农技站90人中,35岁及以下的12人,占13.3%;36~50岁的74人,占82.2%;50岁以上的4人,占4.4%。
2.2 学历结构状况 90人中,本科学历的12人,占13.3%;专科学历的38人,占42.2%;中专学历40人,占44.4%。
2.3 技术职称状况 90人中,高级职称10人,占11.1%;中级职称45人,占50.0%;初级职称(含其它3人)35人,占38.9%。
2.4 基础设施状况 22个站总共有房屋6 651m2,站均302m2。大多数站的办公和生活服务设备少且简陋。基本无固定示范场所。
3 乡镇农技站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方面 (1)数量少。22个站虽然帐面上总共有房屋6 651m2,但实际上有近1 000m2是危房,在里面办公、生活胆惊害怕。更有2个站还是无房户,办公、生活是租房。(2)质量差。在农口呆得时间长的人都知道,在基础设施上近20a来都是在吃老本。22个农技站中有13个站的房屋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甚至有70年代末建设的;5个站的是90年代改建的;只有2个站是2000年后建成的。至于办公和生活服务的设备,大多是80年代的水平,仅有少数几个站添置了些现代办公用品,但远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
3.2 从业人员方面 (1)活力不足。由于行业的差别,农业部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尤其是这之间还经历了两度“下放、回收”,这些对农技人员的信心打击很大,致使工作起来总是缩手缩脚,缺乏活力。(2)创新不够。虽然从业人员都接受了2~4a不等的专业教育,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或市场经济初期,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且专业面又窄,都是集中在生产环节,而现在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产前和产后,更何况还要面对全新的特色产业,农技人员的知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受制于经费和时间等因素,知识更新又严重滞后,致使农技人员在工作中显得底气不足,方法不多,缺乏创新。
3.3 工作条件 乡镇农技站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需要办公用房、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通工具、照像机、天平、放大镜、土壤养分测定仪、显微镜、农产品农残速测仪、种子水分测定仪等设施设备。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还需要投影仪、DVD影碟机、喇叭等设备仪器。目前我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几乎都没有这些成套设备,给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 加强乡镇农技站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提高认识,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保护机制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技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1)组织保障。乡镇农技站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可参照教师、律师等行业的做法,进行从业资格考试考核,逐步实行执证上岗;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职责和目标,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要改革用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畅通人才进入渠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增强乡镇农技队伍的新生活力;要加强农技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政府要把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化,经常督促农业科技人员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继续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将农技服务平台向下延伸,直接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继续完善村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村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开展栽培、植保、施肥、管理及信息一体化服务。力争达到“基点服务村村通”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仅要强化“面”的作用,更要突出“点”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速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达到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之目的;积极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选派若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专业大户脱离工作岗位进行对口技术指导、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实现科技与农业更深层次的、更具活力的融合。
(2)财政保障。根据《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原则规定:财政部门要足额预算三种经费,即人员经费,业务经费、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培训经费,农业专项经费等,保障和改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并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鼓励农技人员为农业服务。套用邻县的标准测算,宿松县仅乡镇农技站一块每年业务经费缺口27万余元,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缺口15万余元。县财政予以落实、保障。
近年来,中央强农惠农的利好政策频出,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尽快研究制定建设方案,配备必要的试验基地、培训场所、信息化办公设备,通过2~3a努力力争把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引进、推广试验的基地、培训教育农民的阵地、致富信息发布的平台。切实解决乡镇农技站试验无基地、培训无场所、推广无平台、信息发布无窗口的落后面貌。
除此以外,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加快组建并运行农业担保公司,切实解决我县中小型农户和农场主贷款难的问题。
4.2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新体系。加强内部改革,逐步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科学的考核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要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农”合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着重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加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系,积极参与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工作,促使其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网络资源,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继续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沉下去,办点示范,开发产业。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兴办经济实体,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秩序,严肃财务管理制度,扩大技术服务范围,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要通过省、市、县的共同积极努力,解决基层服务体系机构不全、人员不稳、机制不活、投入不足、服务不力的问题,逐步形成职能明确、体制顺畅、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