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明
9月29日,柴翀阳出发了。一个人,沿着318国道,从上海一路骑行到中尼(尼泊尔)边境的樟木口岸,路程全长约6000公里,计划用时75天。
自从高中时知道了这条中国最长、最美的公路,柴翀阳已心驰神往了很久。
征服318,几乎是每名骑行者的梦想。它一路延伸,默默承载着人们的忧愁、烦恼、幸福、未来……难以名状的尽头,最具魔力和激情。当然,收获美好的另一面则是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此,柴翀阳准备了大半年,还特意带上了一件秘密武器——中国移动“和4G”。
跨越万水千山,由漫山红叶的秋天步入白雪皑皑的深冬,在这条路上他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聆听自己的内心。而在中国移动“和4G”相伴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柴翀阳也从心出发,在70多天的孤独骑行中,他经历了欢喜、憧憬、恐惧、疲劳,拓宽了自己生命的界限。
黑色头盔、浅蓝T恤、灰色短裤,柴翀陽将装备分装在四个包裹里,挂在自行车的后座及前轮的两侧。他把手机放在车把中间的卡槽处,打开百度地图,一路导航,并沿途拍下照片,写骑行日志,上传到社交媒体,分享318全程之旅。
始建于1950年的318国道,起点为上海市人民广场,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市,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一路横贯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从海平面驶向地球最高点。这条路线上,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和西藏高原景观都尽览眼底。
身高1米83的柴翀阳浓眉皓齿,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爱好马拉松、游泳、户外探险。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他也一直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先后就职于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全球卫星导航公司Garmin等,之后辞职当上了一名自由体育经纪人。
与所有热爱体育的人一样,柴翀阳的天性里有着不安分的一面。他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尤其对手机移动终端上发生的变革异常敏感。他的手机里安装了各种运动及社交软件,例如Garmin Connect(针对慢跑、单车及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社交APP),骑行应用Strava、700bike,手机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等。柴翀阳的习惯是,每次运动都要及时地将充满现场感的照片和日志分享,并且将骑行或训练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上传云端,为日后的分析做准备。
当然,这些智能软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良好的手机通讯网络。柴翀阳说,中国移动“和4G”为他的“分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即时数据的传输可以实现同步,不用再担心中断等异常情况。
今年5月初,柴翀阳刚刚和女友完婚。为了说服新婚妻子“放行”,他提前做了许多功课,给妻子也买了一辆山地车。每逢周末,俩人就去北京郊区骑行,他希望将妻子也培养成一名热爱体育、低碳出行的“运动达人”。
近两年,骑行作为一种健康环保且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迅速在城市白领间蔓延。除了“热爱”,恐怕很难再为骑行找到一个更好的理由。而在中国,自行车作为一种通行方式,更是延续着几代人的国民记忆。
京郊骑行的经典路线“百里画廊”,一片花海,风景宜人,是柴翀阳的最爱。几年前,他在延庆的黑峪口村买下一栋小院,夫妻俩通常会在周六下午到达,住一晚上,第二天开始骑行。
黑峪口的小院内,柴翀阳从不带电脑,只用手机,上网看图片、视频,刷微博和微信,速度畅快,体验感上佳——这样的改变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
此前,柴翀阳一直是中国移动的忠实粉丝,从1G用到4G,自2G起手机号码就未更改过。在2G时代,网络速度慢,发张图片都是一种奢侈,想上传一段视频就更需要耐心等待了。
今年2月初,柴翀阳和妻子的手机一起换成了iPhone5s,他觉得和5s“相配”的,只有4G了。于是两人来到移动营业厅,双双将业务升级为中国移动“和4G”。
中国移动实施4G“不换号、不登记、快速换卡”的“两不一快”服务,客户可通过营业厅、热线、门户网站等渠道免费便捷换卡,享用优质的4G网络。而且,新更换的4G卡具备更大的存储能量和更高的加密等级,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当时,柴翀阳选择的是138元/月的飞享套餐,同时兼顾了通话和流量的需求,省心省力,每月包含国内数据流量600M以及国内主叫通话500分钟的最佳搭配。
“用上4G后,感觉就是随时随地都能高速上网”,骑行318前夕,柴翀阳告诉本刊记者,“听说北京五环内都覆盖了4G网络,延庆的信号也很强。”目前,北京移动的4G网络已趋于完善,北京城区、郊区县城及乡镇已实现基本覆盖。
此前,柴翀阳和妻子在骑行百里画廊时,进入山林后经常会遭遇三岔口路段。以往骑行到此处手机基本没有网络,百度地图也用不了,只能苦等认路的车友或当地人出现。妻子之前一直不放心让柴翀阳独自骑行,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担心他迷路或被困。
自从使用中国移动“和4G”后,迷路的情况鲜少出现。至今年年底,中国移动将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基站数量将超过70万个,实现全国绝大部分主要城市的主城区、一般城区和县城的连续覆盖。“手机网速很快,地图导航精准,不走冤枉路,心情也会变好,”柴翀阳说,这是户外人士都很看重的一点。
2014年7月,中国移动又宣布下调4G资费,新套餐的通话时间基本不变,但套餐内包含的流量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中国移动还在测试更多创新的定价模式,这是中国移动对此前外界关于其4G资费高门槛的回应,也意味着“和4G”已经快速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这对于柴翀阳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他的飞享套餐内流量被大幅提升到了1G。
在骑行318的道路上,本刊记者始终和柴翀阳保持着联系。在中国移动“和4G”搭建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他不仅能随时打开地图了解自己所在位置、天气、实时路况,累了能搜索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农家乐或旅店推荐,还可以通过4G网络随拍随传,与家人分享旅途景观和见闻……从3G到4G,柴翀阳感受到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手机的传输速度提高了至少10倍。
从上海出发后,柴翀阳骑行318征途中攀爬的第一座山是安徽安庆市天柱山。登顶后,他第一时间用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及时分享,也算是给家人报了平安。
柴翀阳说,分享出骑行中的点滴是为了内心喜悦,给自己打气,更是为了感染身边的人——这也是他只身征服318的源动力。
“我骑了6000公里,你可不可以试试,骑个60公里?”他说,自己骑行318的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要影响身边的人,“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搞体育的,但很多人都不运动,我想用行动带动他们,然后他们再带动更多的人走进体育世界,体会运动之美。”
骑行318的途中,柴翀阳会随手撿起路边的垃圾,保护这条中国的最美国道。他还计划探访两所姚明捐建的希望小学,给孩子们送去橄榄球,然后带着他们上几节体育课,也给他们讲一讲自己骑行中的故事。这种自然的姿态,源于对骑行单纯朴素的爱好,也可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一种力量。
两个半月在路上,柴翀阳还计划把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一边骑车一边听口语练听力。至于工作,则彻底交给手机,利用快速、稳定的网络,收发邮件,开电话会议。
骑行318全程,其实是26岁的柴翀阳人生中的第二次长途骑行。第一次始于2012年7月29日,历时28天,由北京至深圳罗湖。当时,在香港工作的柴翀阳前往北京探望女友。
两年前的那次长途骑行,柴翀阳多少带着些逃避的心态。当时他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常令他感觉压抑、痛苦,他的骑行似乎也包含了更复杂的内涵。
那次骑行之后,柴翀阳不仅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也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不仅身体变得更健康,心情也变好了。”
上小学时,柴翀阳看了《阿甘正传》。阿甘用跑步的方式穿越了美国66号公路,也让他记忆深刻,“每个人的行动方式不一样,跑步也好,骑车也好,开车也好,都是人类在追寻自我。能力有大有小,你的能力大,可能会影响到一万个人,能力小就影响身边的人,或是做好自己。我主要是做给自己看,在路上,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这一次,柴翀阳带着中国移动“和4G”全力以赴,心无杂念。这也与中国移动“和”品牌所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和”不仅是一种向前的动力,也为每个人不断实现更精彩的自我、达成更高的人生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而助力。柴翀阳说,2014年,他要完成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结婚,二是征服全程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