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言军
(1.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为“高师”)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语言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重点讲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还应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解释相关语言现象的能力。应当承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但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1]。本文将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目前的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下来的结构,采用的是苏联模式,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大部分[2]。以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以下简称为“黄廖本”)为例,该教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目前国内影响较大、使用面较广的一部教材,据笔者的初步调查,目前河南省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的都是该教材。30多年来,该教材已经修订多次,发行总数近千万,目前高校使用的是最新的第5版。该教材知识结构共分6个部分,依次是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各个部分在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依次是绪论、语音占30%,文字、词汇占20%,语法占35%,修辞占15%。多年来,虽然该教材在内容上屡有修订,并尽可能吸收现代汉语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比如在语法中凸显短语的重要地位,在句法分析中引进层次分析法,在修辞部分增加词语、句式的选择以及语体的内容等,但是我们仍应看到,近40年来,该教材总的基本框架并未发生变动,模块教学仍是主流,这种语音是语音、词汇是词汇的教学内容,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基本要求的。
以笔者所在的地方二本师范院校而言,现代汉语在中文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108课时,分上下两个学期,一般周学时为3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课时还会减少。而现代汉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理论等语言学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为了方便学生后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讲解得比较详细,这就跟有限的教学课时形成了冲突。如果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所有6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往往只能采用唱独角戏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相应的理论和知识,而缺乏必要的讨论活动,更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还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现代汉语课不同于文学课,文学课可以上得很生动、很形象,而语言课则往往比较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二是认为传授汉语知识的语言不能太有个性和灵性,而要用那种极富理性的、极富逻辑性的语言来讲授,否则就会影响这门学科的学术性[3]。这两种错误的认识也导致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
以黄廖本为例,教材编写的相关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虽然在内容深度上,中学时所学的相关内容跟大学还有较大差距,但重复出现的内容总是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即现代汉语课无非是把过去学习的东西再重新复习一下。对教材缺少了新颖感的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会表现出较多的被动甚至厌倦。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把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任课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目前高校在考核任课教师的业绩时,也主要是以学术论文为量化指标的,而教学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这就必然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师重视科研,体现在教学中也就是对理论知识重视,而对应占一定比重的实践教学却往往置之不理。
近年来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已被关心教育的学者所关注,并提出了诸多的解决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会表现出表达不畅。逻辑不清等问题。在答辩、面试、应聘等一些重要场合,学生如果无法准确、清晰地进行自我介绍,或者无法流畅地与对方进行交谈,往往会错失良机或被拒聘,这其中也包含一定数量的中文专业学生。那么如何让现代汉语课给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以更多的帮助,我们以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体系使得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模块之间各自独立,语音主要讲授音节、音素、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概念与相应的语音知识,文字部分主要讲授文字的本质、汉字的特点以及汉字的造字法等基础理论与知识,词汇部分则主要讲授语素、词根、词缀、多义词、同音词、熟语、语义场等基础理论与知识。应该说这些理论与知识都是学习现代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学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如果现代汉语的教学就止步于此,不能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建立起一定的关联,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也会使“语言学课程都枯燥无味”的传言进一步扩散。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壁垒,把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基本要件的观念贯穿于现代汉语各个模块的教学之中。这样既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缓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如何做到打破各个模块之间的壁垒,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果在语音教学中能把语言运用的实例加进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感性认识。如在起名字这一很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就可以把音节、音素、元音、辅音等语音内容都串联起来。
中国人的姓名,三个音节的多,两个音节的少,四个音节的更少。一是四音节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比如“严孝山郎”这样的名字,虽然别出心裁,但是却给人以“假洋鬼子”的感觉。如果去掉尾字,改为“严孝山”,就会好听得多。即便是复姓,四音节的也没有三音节的顺口、顺耳,比如“司马南”,通常要比“司马南剑”念起来自然、听起来舒心。姓名若为两音节,虽然有简洁之便,但声音色彩易显单薄,且容易出现姓名雷同。比如一个城市里,如果叫“王美丽”的人有10个,那么叫“王丽”的人,也许会超过50个。因此,中国人姓名以三音节为最佳,如果是单姓则取双名,如果是复姓则取单名。
其次在三音节的姓名中,所含音素太多或太少,会降低发音清晰度。如“于阿易”和“庄琼亮”,一个是音素太少,一个是音素太多,都不利于音节的发音。所以三个音节的姓名,一般以包含8至10个音素为佳。
在语音知识教学中都会讲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比如发元音声带振动,发辅音一般声带不振动等,但这些发音特点会在我们的言语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呢?仍以起名字为例,在一个姓名的音节中,元音应该多于辅音,如果让辅音占上风,声音就会显得浊而不清,或响而不亮。再进一步看,姓名的三个音节中不适宜全部带有鼻辅音韵尾。如果姓的音节是鼻辅音收音,则名的两个音节最多只能有一个音节的尾音为鼻辅音。这样才能让他人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时比较便利。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谐音”这种比较独特的汉语现象也串联到起名字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巧用谐音,会让一个人的名字听起来很有味道,如郝阳光(好阳光);而如果对谐音认识不周,也会出现让人见笑的名字,如金湖硕(尽胡说)、梅闻划(没文化)等。
而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与知识外,也应考虑词汇与言语实践能力的结合。在词汇教学部分,教材中都会根据词语义项的多少而把词语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把多义词和同音词的辨析作为重点。但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言语交际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下面的言语交际案例是1999年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启发:
崔永元: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本山: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乐队奏乐)
赵本山:挺简单。
崔永元:不是,大叔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您往前说。
宋丹丹: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谢谢。
崔永元:大叔大妈呀,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
赵本山:是后天?
崔永元:不是后天。
宋丹丹:那是哪一天呢?
崔永元: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这个——回忆一下过去,再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
赵本山:啊~~~ 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宋丹丹: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
赵本山:是,你问这~~~ 有点毛病。
宋丹丹:对,没有这么问的。
小品中最大的一个笑点就是赵本山和崔永元关于“昨天、今天、明天”认识上的不同,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就是时间词“明天”是一个多义词,而在小品人物的对话中,他们一个利用的是义项①,一个利用的是义项②。理解上的分歧造成了言语交际中的冲突,进而制造了小品中的一个笑点。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应的理论与知识,而且还能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
现代汉语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多少名词术语,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素质的培养更需重视。而当前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但维系其运作的最重要纽带,却只有一条——语言。人们通过语言沟通、交流,进行社会互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类生存方式,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一个语言世界里。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从来就是人生存的基本要件或必备要素[4]。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少讲、精讲的教学方式,通过精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各项实践技能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现有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保守性,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被动地接受教材的一切,而应接受新的理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如语音部分的教学,如果只讲授音节、音素、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概念与相应的语音知识,那么学生会对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这些东西感到厌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再努力,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而如果教师能把这些内容植入现实语言中,广泛搜集报纸、杂志以及影视节目中的用例,使课堂知识与现实语言运用发生关联,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如在照相时,大家都会齐声喊“茄子”,而不会喊“苹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茄子”这个音时,发音器官会牵动面部肌肉的变化,使两边嘴角自然上扬,人们面部的表情就像在微笑一样,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比较好看。
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研究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改善学生对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实际语言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现代汉语课程如果想在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换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让所课堂讲授内容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有所帮助。如在语音章节,我们除了讲授必要的发音方法及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等语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如朗读、演讲等)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朗读或演讲活动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而要更好地学习普通话,了解一定的语音知识将对他们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更多的动力,也会对相应的语音知识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摸索出了一些其他的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模式,如让学生做社会语言运用情况调查、观测社会流行语等实践训练,以增强学生对现实语言生活的感受,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有关实践,能够较好地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整、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然而,当下由于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学生在学习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并没有达到这一预定的目的。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过分强调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实践技能恰恰是新形势下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的现代汉语教学必须跟语言运用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认为应该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从而才能逐步实现我们对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当然,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有志者继续努力。
[1]钱道静.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72-173.
[2]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85.
[3]谢旭慧.高师现代汉语课情趣教学法的创新实践[J].教育探索,2004,(6):70-72.
[4]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