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问题探析*

2014-04-08 18:10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电算化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李 敏

(新乡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原经济区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更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然而随着中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南各高校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会计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的奇怪的“两缺”现象[1]。究其原因是我省大部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地方高校原有的会计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1 河南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不科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一般在机房进行,大多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教师管理系统,通过课堂演示的方法一边讲授实务操作的理论知识一边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操作步骤和事先准备好的实训练习题进行操作,即把一套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输入电脑,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因此,学生只是凭空记忆,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也容易忘记。所做的实训,基本都是先根据案例的要求建立帐套,录入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的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要更加快捷、系统、规范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相关的监督,所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老师要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张俊瑞、刘东霖2005年9月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60%的企业看中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13.6%的企业看中的是沟通能力,11.7%的企业看重的是人才的交际能力和文字能力[2]。可见,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中,主要是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为主,且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岗位分工,或者进行了岗位分工但只是重视各个岗位的实际操作,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也不明确。如企业中常见的出纳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和审计岗位等。有些学生毕业后还不知道出纳应该做哪些工作,税务会计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申报、缴纳,审计人员应该如何进行审计、审计什么的问题。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到底从事哪个行业和何种性质的工作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培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会计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用于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恶、荣辱、正义等概念,并以一定的习惯和传统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则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能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用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虚假财务报告案层出不穷,如众所周知的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琼民源事件和红光实业等等,虽然这一系列的舞弊案原因各异,但会计人员道德的缺失也无疑是重大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未来的工作,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朱镕基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然而,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

1.4 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形式决定了教授其课程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老师多由会计学毕业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基本知识,虽然有些教师上大学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的考试,但由于长期不操作电脑,动手能力不够熟练。而且,大部分教师从一个校门跨入了另外一个校门,从学生变成了教师,他们虽然大都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师原来是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的,还有一些教师原来是学理工的或其他人文社科的,他们根本没有学过一点会计知识。

2 高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1.1 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技术性学科,在工作过程中,财会人员要掌握发票的开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且这些工作必须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做到熟练。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听老师讲而不进行实际操作,很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单项实训与分项实训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也可以采用校外顶岗实习的办法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实训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学科能力的培养,不要仅仅把实训作为单一的一门课程,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能力训练和审计学、证券投资案例分析与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训练融为一体。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1.2 重视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化,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多。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强调风险意识,明确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将案例融入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风险预测能力;其次,在会计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过程中,更加突出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在案例的设计中,融入必须通过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完成的业务,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如果学生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可以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得到磨炼,通过自身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锻炼。

2.1.3 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融合能力。因为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老板、经营者、股东、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负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化解压力、团结同事和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2.1.4 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Patrick·T·Kelly的《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进行。所以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首先要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课程。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职业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应该适当地融入职业道德的内容。例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通过讲解会计的职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未来要承担的光荣使命,认识会计在企业及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参与管理的信念,同时可以通过会计违法行为或违反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警示学生违背“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理念。再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精打细算、生财有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开支,厉行节约,要做到“客观公正、坚持准则”使学生真正领会“诚信是会计人员与会计职业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

2.1.5 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与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的熟练应用。目前,电算化已成为一门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所以,我们要在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安排《会计电算化》与《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最好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2.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知识经济条件下,合格的会计人才还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各方面潜力的教师队伍。

2.2.1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不断熏陶和磨炼才形成的,是一个极其艰巨复杂的过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言教不如身教”,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在于老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的理解与传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动影响和感化学生,力求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3]。

2.2.2 提高教师的执教技能

重视会计教师的后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英国著名学者金恩曾经说过:“要想成为良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学记》里面也曾经谈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可见,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的复杂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更新,财政部要求所有从业的会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后续教育,以了解自身所在行业新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政策。而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高校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否则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刻不容缓。首先学校可以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业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定期、不定期的以讲座或者座谈的形式讲授最新的会计政策、制度和自身的经验;其次要鼓励教师亲身去企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到一定水平,必须要有高技能的教师作为指导,学校可以每年选拔一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基地参与实际的会计核算,以提高其自身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派专业老师去名牌的高校去进修学习,但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不要仅仅流于形式。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会计专业技术考试。目前,会计专业可以考的证书比较多,如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虽然这些证书表面上看对高校教师的作用不大,但它至少可以证明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考试(对考过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不应该把他们扼杀在摇篮中。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3.1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通过手工仿真实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会计核算的整个操作流程,但对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好处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手工仿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就是两种实训课共用一套数据,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进行记账的一种综合会计实训模式。会计电算化实训要在会计仿真实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离资料,如何利用系统的转换。在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手工模拟实训的基本数据录入电脑,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再到生成报表,进行报表分析等,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电算化带来的方便。通过亲身经历,分析两者的异同,加强学生对通用人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分岗位实训的方法,即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和组织结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实训,如财务主管、记账员、出纳、材料保管员等。首先把学生分组,一组8-1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岗位,按岗位职责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其次各个岗位互相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所学知识融入实训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新的问题,大家和指导老师及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力求创新,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在分岗位实训的过程中,不但重视各个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学生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应具有的能力。

2.3.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创新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唤醒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来组织、开展和实施。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因课程而异、因班级而异、因专业而异,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努力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复案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等。例如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讨论教学法;在《会计实务》和《会计软件应用》等实训课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

总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杨文忠)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2]周宏,张巍,宗文龙,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89.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猜你喜欢
电算化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浅议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