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4-04-08 18:10刘汉香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儒家道德

刘汉香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国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道德教育一直在社会和教育中被强调,然而,校园内外的各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与道德问题行为仍然普遍存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出现了断裂,为此,必须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提高道德教育的水平。先秦儒家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经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探索先秦儒家道德思想为当今道德教育提供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的当代教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安石油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学生,覆盖了该校本科教育学生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卷由30个问题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大学生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的认知度;第三部分是调查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第四部分是调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调查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在全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发放问卷。

本次共发放问卷共54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528份,有效率为97.8%。其中,被调查的男生有425名,女生有103名;其中大一有139份,占26.3%,大二有119份,占22.6%,大三有110份,占20.8%,大四有160份,占30.3%。

2 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统计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的认识

大学生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的了解程度为一般的占65.63%,而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的占62.43%。71.73%的大学生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五伦”和孝、悌、忠、行、礼、义、廉、耻的“八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是每位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在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52.65%的大学生认为先秦儒家道德思想有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塑造,49.24%的大学生认为其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37.24%的大学生认为其有利于解决人与环境问题,36.55%的大学生认为其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73.56%的大学生认为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对当代教育的作用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此次调查数据说明,83.23%的大学生认为先秦儒家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担着传承的重要作用,在许多方面至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仍有26.67%的大学生对先秦儒家道德思想是感到生疏,知之很少。

2.2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

调查显示,63.48%的大学生认为学生的总体道德素质在下降;66.67%的大学生认为一名好的大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77.65%的大学生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目睹了一起正在进行的犯罪行为时,55.29%的大学生表现为即使不亲自出手,也会通过报警等其他方式帮助制止。当朋友和利益发生冲突时,51.14%的大学生认为会与朋友坦诚相待,相信可以实现朋友与利益的和谐共处。当做出不诚信的行为时,41.2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诚信的最大害处是会失去很多珍贵的友谊,失去很多好朋友的信任,31.82%的大学生认为会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使自己失去很多好的机会。53.4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是基本道德缺失,如不守信用、考试作弊、中伤他人、重利轻义等。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的调查统计中,46.4%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影响,37.12%的大学生认为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同的影响,32.19%的大学生认为是沉迷于网络生活的影响。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基本能够意识到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但由于社会风气、生活方式、网络泛滥等因素,在一些方面存在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趋向的多元化与不稳定、精神躁动、道德观念弱化、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

2.3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53.79%的大学生认为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38.07%的大学生认为是辅助地位,8.14%的大学生认为是可有可无。7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71.05%的大学生认为当学科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时间安排上发生冲突时,应先进行德育教育再抓学科教育。59.34%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道德教育效果一般,70.6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应开设与传统道德相应的系统课程。对学生最有效的德育活动形式,50.65%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认为校园环境中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消极因素是多方面的,54.36%的大学生认为是应试形式的教育模式,39.02%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陋习,31.63%的大学生认为是学生间的攀比现象,29.36%的大学生认为是商业元素过多深入校园,25.76%的大学生认为是重理轻文的办学投入。

从统计数据中反映出,高校道德教育仍是大学生道德提高的主要途径,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有待提高,但目前道德教育的课程或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3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从历史的角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段时间,中国传统道德受到了“左”思想的严重干扰,从反右派斗争到批判“剥削阶级道德继承论”,再到“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和批判刘少奇“黑修养”,然后再到“批林批孔”和“评法批儒”运动,形成了一种否认传统道德的“左”的思潮[1]。极“左”时期的政治伦理阻断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精神与伦理资源,造成了道德资源的亏空和伦理秩序的断裂。直到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仍然抱有偏见,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一起被丢弃,致使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民族优秀传统的基本素养和内涵。

3.2 从现实的角度

改革开放以后,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唤醒了被压制的“自我”和“自主”,社会试图倡导统一性道德,建立稳定的道德秩序,但已缺乏响应力。特别是社会中“权钱交易、官员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的存在,使道德宣传空乏、虚伪。同时“科学至上”“技术至上”主流观念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使学校也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随着社会一些不道德思想文化的渗透和腐蚀,已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认同危机。

道德资源的亏空、生活伦理秩序的混乱、道德宣传的空乏、道德观念一致性的断裂都意味着这个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当代大学生如何摆脱道德教育的困境,构建合理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事关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值得教育界认真地思考。

4 先秦儒家道德思想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及其教育观念、方法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在方法论以及各个具体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4.1 坚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先秦儒家思想家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教为政本,教使人仁善,把道德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其他教育之上。在学校教育上,把如何培养人、如何成圣贤,当作教育的根本宗旨。孔子要求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提出了“保四海”“保社稷”“保四体”的道德教育目标[2]。当前的道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弱点,这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机关、教育部门从社会全局出发,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抓好。

4.2 合理设置先秦儒家传统道德课程,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

当前,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开设传统道德类的课程甚少,在大学内应该创造性地开设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道德的精华。通过道德课程教育,培养学生追求和谐、仁爱的倾向,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批判又不失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的态度,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和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

4.3 重视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一种优秀的道德思想,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施教途径和方法,很难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受教育者也难以接受这种道德思想。

先秦儒家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治国的首务,所以对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丰富有效的施教学说。对教师的要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提出“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针对弟子不同的品格特点进行“循循然”善诱导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提倡实行“寓教于乐”的精神,孔子说“兴于师,立于礼,成于乐”等[3]。所有这些在实施道德教育中所总结出来的优良方法和传统,应该继承、发展,使之发扬光大。

4.4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德行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求索过程,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期间解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深刻地揭示了德行发展的无限性。个体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要借鉴先秦儒家“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等宝贵的道德修养经验[4],通过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由“士”到“君子”再到“圣贤”的递进。

(责任编辑杨文忠)

[1]邵龙宝,李晓菲.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徐建良.先秦儒家道德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唐令芳.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儒家道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