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开红,申 源,唐姝娅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依托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统一建设了“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该项目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根据汶川地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升级完善,使得该系统具备了震情和灾情信息获取、快速评估、信息通告、动态显示、信息查询、辅助决策、命令发布等功能,且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和地震现场信息的支持下,能够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在芦山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
“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在辅助决策、信息服务、专题图件、数据支持和地震现场动态、地震应急信息推送等多方面,为芦山“4.20”7.0级地震震后抗震救灾提供了专业的、持续动态的震情、灾情信息,这些重要信息为抗震救灾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这次芦山地震的考验,有必要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找出其不足,为今后“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在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信息服务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快速评估的地震影响场准确度不高,持续信息服务内容缺乏,辅助决策的针对性不强,专题图件品质不够高等。根据“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在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应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在以后发展完善过程中增加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估算地震影响场及相关震情、灾情的准确性;并提出以各单位地震应急预案为基础的具体化相关辅助决策信息,以便指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安排;另外,社会公众在地震发生后都急需得到地震的相关信息,所以还要提高地震信息及持续服务能力。
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确定地震影响场是判断地震致灾程度的重要环节,尽快判断地震致灾程度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地震应急救援的成效。其中,确定地震影响场对于人员救助、物资分发、预测场地破坏(如液化、滑坡和震陷等)、分析结构震害、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分布等均有重要参考作用。因此,地震影响场的准确性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与救援决策的有效技术支撑元素。这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以后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更准确地勾画;另外还要辅以建立地震灾情综合研判平台,能够实现多方专家共同快速修正地震影响场及相关灾情结果的功能。
现有的辅助决策内容主要是战略方面的,是框架性质的。在进一步的完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辅助决策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可操作性;而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应急预案启动方面着手,在盲估区范围内,给出各市州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级别,以及响应内容等具体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内容;(2)重要目标方面,给出盲估的重灾区及重要目标分布情况,比如水库、化工厂、大型企业等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区域可能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点等内容;(3)产出的专题图要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将已经获取到的第一手信息快速向广大社会公众发布,发布时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1)在测绘局的天地图和GooglEarth平台上将震中信息、强震信息、余震信息进行叠加,同时合并灾情信息进行发布;(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现有的发布平台和小型移动平台,使之成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的整体,使得多种软件可以不断升级;(3)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灾情上报平台,主要是升级完善中心软件平台和客户端软件平台,另一方面保证系统在交付使用后能够长期高效运行。
利用ESRI公司的舆情监控技术,建立空间化的舆情监控平台。平时为地震前兆信息监控和防震减灾宣传服务,震时还可以利用此平台直观指挥灾区的物资发配、灾民安置,同时还可以进行次生灾害预警和地震宣传,方便及时地为地震应急指挥服务,提供出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
在每次强烈地震发生之后的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都会有很多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并加以完善,才能逐步将“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建设成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系统,才能快速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规范、专业的信息服务。
[1]杨天青,帅向华.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震灾防御技术,2010,5(2):208-214.
[2]帅向华,等.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3]管友海,冯启民,马浩然.地震应急对策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世界地震工程,2006,22(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