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心宇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伴随着我国高校连续多年的规模扩张和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求,要求我国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本文所探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主要包括以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为基本模块的课程教学和其他与就业相关联的辅导、咨询、大赛、社团、实习、实践等活动。教练技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推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优化与完善。
教练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体育界,20世纪7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管理技术从体育界应用到企业界,目前在欧美企业管理和销售、教育与培训、领导力与潜能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而我国相关领域对教练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才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职业与个人教练协会(PPCA)把教练行为定义为一种动态关系,意在从客户自身的角度和目的出发,由专人教授他们采取行动的步骤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做这种指导的人就是教练。[1]Mike McDermott、A1ec Levenson 和Steve Arneson认为,教练是关于塑造个体行为、意识、知识或技能的一对一干预过程。[2]Perry Zeus和Suzanne Skiffington认为,教练是一种改变和转化,它关注人们成长、改变不良行为和产生适应良好行为的能力,尤其在改变过程中遇到困境时,给予受教练者及时支持。[3]Witherspoon和 White认为,教练是一种为促进有效行为和学习敏捷性的行动学习过程,这里“学习敏捷性”是指通过体验和反馈来进行学习的能力水平。[4]综上所述,教练是一个支持被教练者全面成长与发展、改进与提升的过程,重点在于理念引领、思路探索、聚焦目标、激发行动、调整心态、改变状态、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其拥有更为平衡圆满、自我实现的工作和生活。教练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巧训练、帮助被教练者解决具体问题,也不是给与现成的答案和方法,更不是把什么东西都传授给他们,而是利用特定技术反映他们的心态、语态和状态,帮助被教练者学习和成长。
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思维方式、心智模式和人生态度来激发潜能、提升效率、达成目标的有效管理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行为改变应用技术。它整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积极心理学、成人教育、职业生涯、组织创新、领导力等许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教练技术是教练的科学与艺术,它是一套科学的、成体系的、系统的方法论,它由一系列从许多学科领域发展出来的有效的教练工具、技巧、干涉、草案、模板、模型组成。”[5]教练技术的目标导向性非常强,能够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教练技术的基本方式以互动式有效沟通促成学员主动改变心态、语态和状态为主;教练技术的有效运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教练与被教练者双方良性和谐关系的建立。从教练技术的本质上看,是特定的沟通艺术(心理引导)与技术(语言推进)的有机结合,而并非如多数沟通所做的对当事人行为的直接建议。[6]教练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体成就和生活质量,促进个体及组织朝其期望的方向改变,可用于帮助组织、企业、团队和个人发展。从教练内容来看,教练技术不同于传统教育与培训注重于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而把关注焦点放在拓宽被教练者人格深层次的态度和信念,挖掘其个人价值观和愿景上。“从教练过程来看,教练活动是一个帮助被教练者不断建构自我的过程,他在与教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清晰自己、发展自己,对自身的认知、人格、情感、态度等进行不断的建构,并对自己的学习和行动负责。”[7]教练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欧美企业界和教育界提高生产力的有效的管理、培训方法之一,已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之一。[8]教练技术在欧美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发展和推广已经比较成熟,聘请优秀教练比聘请资深律师和顾问的费用还要高,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内部推行教练技术和教练文化。迄今为止,教练技术在我国相关领域中的探索、研究、运用和推广还处于启蒙、起步、启动的阶段。教练技术在我国企业界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不少知名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它在开发人力潜能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始培育自己的教练团队和教练文化。
教练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界和教育界,目前在欧美出现了多个领域的教练,例如财务教练、沟通教练、人际关系教练、创造力教练、潜能教练、亲子教练、生命教练等,教练技术可以广泛迁移运用于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教练可以称之为生涯教练(也可以称之为职业生涯教练或职业规划教练,目前在学术界和实践界没有统一界定)。生涯教练是指将教练技术应用于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就业指导与帮助、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中,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活动进行引领和指导、调动和激发、答疑和解惑,使被教练者洞悉自己的心智模式、理清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释放自我能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能够对自我的定位、成长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有效澄清自己的困惑和纠结,超越个体局限和障碍,做出合理决策,从而让被教练者自主自觉探索职业方向、目标和路径,使被教练者以最佳方式和状态有效达成目标。生涯教练做的是帮助学生破茧而出的环节,在生涯教练技术中特别注重和强调积极正向思维、内在潜能激发、关注未来和行动导向。
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构建了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政府、雇主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都还处在初始阶段,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停留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阶段,有的还停留在临阵磨枪型的单纯就业指导阶段,缺乏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理念,还没有上升到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高度。由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相对薄弱、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而个性化的需求。我国大学生个体在职业生涯设计实践中存在诸多常见误区:职业生涯设计意识淡薄,对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理性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期望值过高;方法不明,规划不清。[9]由于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不够、师资力量的有限性和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和普遍辅导方式为主,以上大课形式统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课后基本没有辅导,总课时较短,就业指导与生涯教育有关课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流程设计、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这就使得课程和活动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业指导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实状况: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针对性程度不够、实践操作性不强、师资力量薄弱。不少大学生就业方向和职业意识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行动力欠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人职匹配是实现从学历筛选到职业资格筛选再到能力筛选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阶段,尤其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方案,用来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涯从认知、探索、准备到选择的发展。[10]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中的迁移和导入,能够切实促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职匹配。“教练技术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引导学员对自我负责,激发学员的潜能和动力,非常注重行动的推动、行动效果的过程管控和及时反馈。”[11]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引领被教练者探寻目标、寻找资源、促进行动,能帮助来访者直面纠结、打开心结、积聚正能量。教练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更好地适应与融入,更有效地实现就业定位与选择、职业成长与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将自我价值实现与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把就业指导与职业环境以及职场实践紧密结合;来自社会各领域的生涯教练能够有效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不足,能够促进高校内部师资力量的成长与优化,还能够丰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活动,有利于突破大一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为社会经历欠缺、人员背景差异较大、成长困惑多样的大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和个性化服务;教练技术的导入还会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链接,同时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担任生涯教练的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职业咨询经历和人力资源实务积累,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深入和长期的职业咨询与辅导。生涯教练的特点是能够及时、快速、有效地解决被教练者的职业生涯困惑和决策问题。生涯教练技术在欧美高校就业指导中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推广、较为成熟的运用,但在我国才刚刚兴起,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基本上还是空白状态,目前一些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类公益组织在推广生涯教练技术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它们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对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进行教练技术专题培训。清华大学于2006年开始在我国高校中首次尝试把教练技术导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并命名为“职业生涯教练计划”,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理论依据,通过教练技术的形式,促进校园与职场、校园与社会、大学生与职场人的有效沟通与链接。生涯教练计划能为学生提供更具多元性、独特性、实践性的咨询与辅导,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探索职业环境并提升职业化素养;同时,有利于用人单位和生涯教练传递正能量,树立校园良好形象,深入了解学生内在需求和成长现状,发现并吸引优秀人才。
生涯教练计划创造性地运用教练技术,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创了一条立足于实践探索的新模式,将学生、学校、职场、社会有效对接,将原有的线性割裂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到一个立体完整的新阶段。从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计划每年都会优化完善,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共聘请了一百多位生涯教练,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涯教练计划的有效价值还需要更多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中的验证和推广,其对高校就业指导困境突破的探索性尝试,将对今后高校就业指导的推进起到一种引领性作用。
1.内容与活动的多元性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围绕如下主题开展: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实习辅导、职业咨询、职场文化、职业能力、创业教育与培训,模拟招聘、面试技巧、简历撰写、求职生存挑战赛、社会见习、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大赛、创业大赛、职业化培训,关于学业、专业、职业、就业、创业的专题讲座,就业与职业类社团及其活动,职业发展俱乐部和主题班会等。
2.教练构成的多元性
在生涯教练的构成方面力求多元组合、百花齐放,既可以是来自国企、外企、民企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来自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杰出领导者和公务员,也可以是来自科研院所的资深专业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来自管理咨询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领域的白领精英、职场达人等。职业生涯教练的构成还可以引入更多的与高校专业设置关联度比较高的专业教练,例如高校优秀校友资源的整合、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等,让相关人员接受教练技术专题培训,进而在高校就业指导中进行渗透和推广。
3.教练工具的多元性
教练技术充分整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有效工具,例如目标管理、标杆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SWOT分析法、5W1H分析法、PDCA循环、问题改善、流程优化、360度评价、换框技术、高效提问技术、生涯平衡轮、心理测评、觉察日记、故事叙说等,引领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职业生涯教练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整合与运用多元教练工具,能帮助学生改变看待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问题的角度、赋能并建构起有关问题解决的新视角、清晰看待职业目标并采取积极行动。
4.教练模式与方法的多元性
国内外教练从业者的背景非常多元,每个领域的知识基础、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也都有所不同。目前教练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主要有四种比较流行的教练模式:系统模式、行为模式、临床模式和社会建构主义模式。[12]教练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主要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背景采取如下教练方法:行为主义、以人为本、心理动力、认知治疗、系统导向、认知行为、聚焦目标、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现实疗法。[12]10教练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主要通过现场模拟、角色示范、案例研讨、经验分享、头脑风暴、深度沟通等基本教练技术,以及企业顶岗实习、实际职业体验、团队拓展训练和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等形式发挥作用。
关于教练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和实践应用项目的流程设计,目前国内外教练技术专家都有各自的见解。四步教练模式(厘清目标、反映真相、迁善心态、行动计划)[13]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根据目标设定、结果呈现、绩效衡量、流程完善的基本原理,提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应用项目设计中的七步法。
1.项目的目标探讨与聚焦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应用项目的目标设定,对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要经过相关人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目标应是被教练者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在就业探索和求职行动中能真正对他们有现实好处的追求。目标的设定应符合SMART属性:具体、可测量、易于理解、有关联性、可分解,还要考虑目标的可控性、可信性以及实现成本。目标的共识与聚焦应贯穿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始终。
2.项目的前期论证与准备
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前期论证与充分准备是确保项目有效运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教练技术的应用,需要教练、学生、社团组织、教育管理者、优秀校友资源和社会相关机构等多主体力量的充分参与、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协调。教练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有效推广,需要全方位考虑项目的流程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效果评估以及优化调整等,还需要与相关主体力量建立长期可持续合作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有效推进。
3.生涯教练的选择与培训
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关键资源是生涯教练,对生涯教练的精心选择与系统培训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对生涯教练的要求有以下几点:首先,来源应该涵盖分门别类的行业、企业、地域和职业类型,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其次,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率先垂范的正能量影响;再次,应具有较为丰富的职场阅历、实战经验、人生感悟,愿意与年轻人分享,同时应了解用人单位的状况和需求、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困惑以及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
4.项目的内容框架设计
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核心环节是内容模块设计,其直接影响和决定项目开展的质量和效果。结合教练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可以围绕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实习活动、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环节与课程形成基本教练模块框架,可以细分为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职业化修炼与社会化适应、就业指导与技能训练、雇主需求与职场文化、社团与实习活动开展等。基于生涯教练构成的多元性、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项目的内容框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建议主题框架之外,教练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5.项目的教练模式设计
生涯教练的丰富职场阅历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雇主需求、岗位要求和职业要求的有效把握,能够充分整合与运用基本教练技术,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传统课程模式进行重新设计,由单向式、封闭式教学向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转变,由大一统上大课的普遍授课模式向分类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辅导模式转变,从而更好地实现校内外优质软硬件资源与学生需求的优化配置,构建多主体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全员化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中可以综合应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测评、360度评价、拓展训练、实战演练等方法,可以线上与线下交流相结合、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活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也可以将高校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嵌入项目。
6.项目的过程管理
为推动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有序开展和持续推进,我国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情况和校际情况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以学生就业职业类社团和各院系为依托,成立专门项目组,统一协调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设计项目方案,确定教练课程模块、教练模式、时间计划等;启动项目团队和网络平台的组建工作;根据行业分布、专业设置与职业类型等因素,启动教练邀请与选择工作;设计教练技术专题培训课程并对入选教练进行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活动宣传,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筛选和组队,配备教练人员和协调人员,确保学生与教练之间的充分有效沟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由各小组协调人员与教练进行沟通,确定活动开展的主题、频率、时间、地点等;每次活动后由小组长提交活动总结,作为共享资源在项目平台上发布;项目团队对各小组的活动频率和效果进行监督,深入各小组充分了解情况。
7.项目的效果评估
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后续跟踪和效果评估,是确保教练效果更为持久、项目持续开展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教练全方位成长与提升,加快教练技术专业化推广;同时,推广教练技术的高校和学生也可以利用项目效果评估来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项目结束之后,各小组每位成员都要进行自我总结并提交学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自选项目并进行展示演练;项目团队在详细调研、评估、总结项目成果和问题的基础上,召开项目总结会暨闭幕式,部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校、学生和教练就项目相关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以便于项目的持续推进。[14]
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功导入和持续开展需要高校主动、社会互动、政府推动,其导入时机的选择取决于高校决策层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介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的确立、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学生与教师需求本位的激励奖惩机制导向的确立。当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导入时机成熟时,可以在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就业、新入职场等环节导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选择生涯教练、教练工具、教练内容与活动、教练模式与方法。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迁移导入与持续开展,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切实增强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丰富性、针对性、实践性。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以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推介为主,由于独特国情、文化背景、校际情况、学生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尚未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理论和方法体系。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亟须发展本土化应用理念与方法体系,构建和完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本土化与区域化相结合、区域化与校际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平台(http://coach.tsinghua.edu.cn)和锦程网(http://www.jincin.com)构建的生涯教练系统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探索与导入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本,通过线上活动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成教练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有效沟通,确保教练技术实践应用项目的针对性、持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提升就业指导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教练技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与推广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教练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规范、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包括教练技术的共享资源和知识体系、公认培训和胜任准则、道德守则和规章条例、国家认证以及权威监管机制等,教练技术与标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要求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另外,在教练技术的本土化探索与应用、教练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结构性教练课程设计、教练技术培训课程、教练技术导入的效果评估以及教练技术与其他就业指导模式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深入研究。教练技术的应用是以实践式、体验式、引领式为根本特征和内在要求的,其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探索与导入、应用与推广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适、不断创新发展。
[1]MBA 智库百科.教练技术[EB/OL].[2013-11-21].http://wiki.mbalib.com.
[2]MCDERMOTT M,LEVENSON A,ARNESON S.Executive coaching:What it can and can't do for you[J].Leadership Excellence,2005(12):15.
[3]BARRY T.The manager as coach[J].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1992(24):15-16.
[4]ZEUS P,SKIFFINGTON S.The complete guide to coaching at work[M].New York:McGraw-Hill,S.M.2002:23.
[5]陈国海,刘春燕.企业心理教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
[6]徐斌.教练技术的“五步引领”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5):27-32.
[7]吴燕.国内教练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培训效果迁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4.
[8]朱红,闫广芬.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构建与应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2):85-90.
[9]韩笑.大学生职业设计辅导工作合力机制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9):111-113.
[10]史文利,杨卫东.人职匹配理念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0(2):126-128.
[11]欧阳彦琨.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S1):34-36.
[12]姜梅芳,陈国海.西方企业教练技术研究综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9-12.
[13]黄荣华.人本教练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9.
[14]韩威,魏博,蔡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