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辉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 郑州)
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设备资产管理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是铁路企业设备基础管理的两项重点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站段整合、资产合并等,使许多单位出现了设备资产混乱,账、卡、物不符,设备闲置增多及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为此,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资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总结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通过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开展设备“零故障”管理等,不但减少了闲置设备的总体数量,降低了设备故障停机次数与时间,设备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高。具体方式如下。
搞好设备资产管理必须具有一流的管理人才,所以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车辆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首先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的工作范围与分类原则,设备购置、验收、调拨、报废的要求和程序,以及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等。其次,组织管理人员到现场查看全段和各车间设备的数量、分布情况、性能、技术状态等基本情况,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对全段的设备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不但培养出一批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设备管理队伍,也避免因资产分类混乱、入账不同步等带来的账、卡、物不符等问题。
公司始终坚持的是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理念,创新设备管理机制,加强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突出设备资产的管理职能,明确设备的保管人和责任人。二是加强设备的定置管理工作。针对设备数量大,分布广的局面,为做到设备管理心中有数,大力开展了设备定置管理等工作,对各车间,特别是异地车间的设备必须逐台进行核查,确定相应位置和绘出设备定置图。通过开展设备定置管理,建立设备定置图册,不仅使管理人员对设备存放位置和技术状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设备变化情况能够及时进行调整、登记和记录。三是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铁路车辆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对设备台账、设备保养、设备状态、设备动态等内容实行综合管理,通过现有网络还实现了对下属车间设备管理的远程监控,使全段设备管理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为全面掌握全段设备资产的数量、状态、分布情况和增减动态等基本情况,各车间均设立了设备管理专职岗位,建立健全了设备资产台账,设备管理和财务部门能够对设备资产台账进行统一管理和专人负责,在对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和定期统计时,能做到同时建账,设备变动及时登记,设备台账及时更新等,确保了设备实物与台账的相符性。
通过开展资产清查,能够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和资产状况等进行一个全面的清查和摸底,能客观准确地评判资产使用状态和质量,为合理调配资源,盘活存量资产等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加强在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段里闲置设备的管理,规范设备资产处置方式,合理调配设备资源,盘活设备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在高度重视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科学统筹与统一规划,使资产清查和资源合理分配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为切实做好设备资产清查工作,段里首先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设备清查管理工作机构,制定清查工作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设备资产清查工作的稳步推进和规范有序。2013年先后组织了20余位资产管理人员,对18个车间100多个班组的设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清查,对设备资产实物和台账进行核查。共清查了2500多台设备,有账、卡、物不符问题的100多件,闲置资产200多台。对有物无账,有账无物,或账物不符、账卡不符现象,逐一建立了问题库,查找和分析原因,限时整改和消除。通过开展设备资产检查和查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避免了同类错误的重复发生,确保了设备账、卡、物的一致性。
合理及优化设备资产配置,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车辆段本着实事求是和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通过对不同部门的设备状况和技术状态的调查,客观评判设备资产状态和质量,使设备管理人员对全段设备固定资产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及时了解利用率低下或闲置不用的设备状况,并及时进行统计和汇总。针对不同部门的需求,对闲置设备进行合理调剂,对不需用设备及时进行拆除或报废,合理预计并力争降低处置造成的资产损失。例如,2013年通过设备清查,对闲置的100多台设备办理了报废手续,对54台设备进行了内部调剂,有效减少了闲置设备的数量,使设备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与优化,达到了设备普查的预期目的。
通过推行合理的检修模式,强化了设备定期检修质量的控制。针对车辆段关键设备多、专用设备多,设备使用效率高,设备分布广的特点,设备管理部门推行了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故障理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一是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和检修内容,对关键设备、关键部位和关键点实施定期检修,设备维修部门指派专人负责,严把检修质量关,控制检修过程质量,确保检修工作到位,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有效使用寿命。二是建立设备定检质保期责任追溯制度,对设备定检期内发生的设备故障,设备维修部门不但要进行认真分析,还要严格定责。三是技术部门每月对计划落实情况以及设备检修质量等进行检查与验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需在段安全工作分析会上进行通报,督促车间整改,确保检修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使设备维修质量登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加强使用与保养,树立设备养护典型等,实现了3个目标:①各车间能够把养护好设备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长抓不懈,努力克服“重使用、轻保养”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使自检自修工作落到了实处。②要求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能熟知操作规程和自检自修范围。做到定人定机,特别是新设备投用前,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培训。③以“立标树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 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活动,不断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例如,对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每月在段党政工团联习会上都要进行通报表扬。操作人员做到了“三好、四会”,逐步消除了“跑、冒、滴、漏”现象。
通过开展关键设备定期会诊和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做到了设备故障的超前防范。例如,技术部门制定了关键设备的会诊标准和推进计划,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一次对规对标活动,认真落实设备检维修质量标准;对重点设备进行检查和整治,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大、中、小修不失修。使设备的技术性能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停机率,2013年全年关键设备未发生影响正常生产的故障停机问题。
开展“零故障”管理活动,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次数,为此,车辆段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静态无缺陷,动态无隐患”的新理念,开展了设备“零故障”管理活动,力求通过不懈努力使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等均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最终实现设备状态“零故障”管理的目标。例如,将探伤设备、特种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近200余台关键设备纳入到“零故障”管理活动中,制定了奖励和考核标准。在活动中,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故障特征按照“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因素,分析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备件质量及影响故障延时的一切可能因素,建立了故障分析制度,把故障停机情况作为每日、每周交班会和每月生产分析会的重要内容。
结合“三包”工程,把设备“零故障”管理作为“三包”工程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加强设备巡检、点检和维修,促使操作和维修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巡检与检修质量等,能够按照检修要求相互评定,形成了一体化的养修关系,消除了因维修、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发生。
按照制定的《设备故障停机考核办法》要求,把设备的日常保养、检修、临修和管理工作等,同经济责任制等相互挂钩,推行奖罚分明的管理理念,提高了维修和使用人员处理故障的积极性,形成使用人员、维修人员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养修模式,使设备运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
为准确判断并快速处理故障,维修人员将科学的检修方法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应用于设备检修工作当中,例如,采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判定设备故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合理制定检修计划提供了准确数据等。彻底改变了以往仅凭经验判断故障和使用简陋工具处理故障的状况,使故障处理更为准确和快捷,有效缩短了停机时间,提高了全段设备的利用率。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长期以来本着“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态度,以“负责、认真、主动”的工作作风,以“贵在坚持、重在提高、严在管理、细在深化”的工作思路,在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与模式上不断创新,使设备资产得到不断优化,确保了设备技术状态的良好。不仅减少了故障停机次数,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使全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更为科学、规范和扎实,全面提升了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