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人类及其社会环境的影响

2014-04-08 12:48A.
水利水电快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废弃物污染环境

[] A.

1 地球的命运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峰会,2002年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在两次会议期间,多国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和2009年签署的《哥本哈根协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总之,政府和公众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脆弱性。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其意义在于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而且它至少也是挽回已经对自己的家园、地球和人类自身造成的某些损失的一条必由之路,这一点人们现已达成共识。随后,数以百计的政府间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讨论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浪费式的消耗和生产却持续地蚕食着地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一项重要指标,即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例如,以1970年指数100为基准,到1995年,天然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到68。该指数就清楚表明了大量物种的丧失(未灭绝),海洋、江河湖泊状况恶化,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这一状况。1998年的指数显示,森林植被指数下降10%,海洋指数下降约30%,淡水生态系统急骤下降50%。仅在一代人内就发生这样的变化不能不令人担忧,人们担心,环境质量的破坏程度甚至可能比研究报告所描述的更为恶劣。最糟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每年高达100亿美元,约占GDP的4.5%(相比而言,经合组织国家的这一数据约为1%~2%)。

在过去的50 a中,印度的人均可用淡水资源从6 000 m3下降到2 300 m3,再过10 a,该国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如果地下水过度开发,整个地表水就会被污染而无法使用。水土流失、水土资源退化的规模更令人担忧。森林砍伐、水涝、土壤盐渍化和养分耗竭等等,其累积效应导致的经济损失已达23 200亿卢比左右。此外,林地用水、生活供水、工农业、发电和灌溉工程等等,对水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剧,这一切均对环境和生态稳定性构成了威胁。生物多样性也同样遭到了严重威胁,许多动植物物种可能会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或濒临灭绝(如老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届缔约方会议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但未能取得国际社会所预期的效果,即形成一个有约束力的法律协议: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无法挽回的气候变化,维持地球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其正当权益的公正合理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碳空间,即以公平性原则使发展中国家获取碳排放空间。

2 生态足迹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态足迹就是满足人类需求和愿望所需的实际区域,可以将这些需求和愿望通过与可用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进行比较来描绘其可持续性。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02年)指出,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出了地球承载力的20%,即目前正在使用相当于1.2个地球的资源。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巨大,使用了比地球能够供给并由此增加的污染负荷20%还多的自然资源。世界自然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相应增大污染)180%~220%的地球生物潜力。这意味着地球资源已严重透支。目前地球上有水土供给人类,但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家D.皮门塔尔警告说,过去的15 a,粮食收成一直在下降,同时地球人口却以每年9 000万的速率增长。

面对如此超负荷的地球,今后40 a,众多人口的供养、安居、养育、教育和就业将取决于源头的污染控制,以及将可再生利用材料进行转化利用的开发技术。而这一切均取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转变为可再生资源产品。

3 气候变化

最新的科学资料证实了人们的长期疑虑,即由于受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甲烷、水蒸汽和氯氟碳化合物等等影响,气候正在发生着变化。矿物燃料燃烧利用日益增多、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森林砍伐不断加剧,都导致了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再加上来自地球红外线的辐射(温室气体吸收红外辐射,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再度引起地球表面层温度升高。具体影响可能表现为:天气变异加剧、海平面上升、疾病传播、空气污染增大、农业破坏。

目前气候变暖已造成的影响为:海冰融化、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海洋酸性更大;更令人吃惊的是,飓风频繁程度加大,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破坏力在过去30 a间已经翻倍。未来的这种影响无疑将愈来愈恶劣,对于那些意想可能涉及不到的国家,其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非洲就经历了令人震慑的人为的沙漠化,而且其影响愈来愈严重。海平面上升,对孟加拉和莫桑比克等国家也将是严重的威胁。

将CO2在大气中的水平稳定在270 mg/L较为合理,这是开始燃烧矿物燃料之前的一个自然水平。但现有水平已经是381 mg/L,而且每年在以2 mg/L递增。科学家们建议,将CO2维持在400 mg/L的水平就较为理想,这可避免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的最坏影响,但这一目标几乎已不可能实现。现在各个国家都准备关闭其火力发电站,但却也不大可能实现。到2050年,力争通过减排来达到550 mg/L CO2的目标,这要求各方努力提高能效,开发各种减排技术。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能解决好就能给全球带来隐性效益。随着提高能效新目标的确立,投资新能源对经济增长是有刺激作用的。最终,各个国家都将参与排放权交易,而CO2排放权交易则可能是唯一在全球范围内按照全球确定的市价(可能按新的金本位制)进行交易的项目。

4 空气污染

建筑物关联症(或称大楼并发症, building related illness)称为可诊断的病态症状,并可将出现该症状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建筑物中空气传播的污染物。还有一个名词是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可定义为对人体健康急性影响和出现急性不适症状的居住人群,这种症状似乎与在建筑物中度过的时间有关,但不能确定具体病症或病因。

印度孟买的一项研究表明,室内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最恶劣的形式。其次是车辆的噪音污染和车辆本身造成的污染。环境污染研究中心(EPRC)的一份报告指出,通风不良、路边施工越来越多、空气中大量漂浮的粉尘以及在封闭场所烹饪等等,都使得室内污染加剧,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污染都要严重。还有居住在生活垃圾场或火葬场附近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他们往往都患有与支气管炎和哮喘相关的呼吸障碍疾病。

在印度孟买,环境中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氮浓度居高不下,是引起呼吸道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悬浮颗粒物主要为直径小于10 μm的颗粒,加上建筑材料、化学污染物和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等分散在环境中,造成了环境的重大污染,引起人体肺部长期炎症,最终还有可能致命。EPRC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为5.4%,其次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大约为4.3%,上述病状还包括:伤风(发病56.5%)、气喘(21.4%)、头痛和眼炎(分别为14.6%和14.5%), 主诉咳嗽(12%)、哮喘(6%)、胸痛(8.5%)等。

在工作场所,以下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问题,如由地毯、家具、建材、清洁剂散发的化学气体,空调系统、水浸材料、动植物及类似环境的湿润地带所散发的悬浮微生物等。电水壶、计算机、微波炉、家庭娱乐设备、无绳电话、电热毯、洗衣机、手机、MP3等,都会产生看不见的辐射,同样将易受伤害的群体推向危险境地。在这种环境中,某些受到影响的人群被称为“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其症状包括疲劳、肢体麻木、心悸、头晕及生理功能紊乱等。

此外,人类活动引起的室外空气污染同样相当严重,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毫无疑问,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5 水污染

水问题与地下水污染及水资源面临枯竭的状况密切相关。国际水管理学会实测了14个国家的地下水状况,结果表明,其地下水的氟离子摄入量高于容许的安全值(1.5 mg/L),导致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疾病,小到牙病,大到肌肉骨骼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印度有6 500万以上的人群面临饮用水氟中毒的风险。仅次于饮用水氟中毒危险的毒素是砷。一般受污染的水就可能引起砷中毒疾病,仅印度孟加拉邦就有500万人面临砷中毒的危险。还有未处理污水中的汞、铅、铁等,农药及化肥的流失,都会渗透到人们的饮用水中。

在沿海的许多国家,咸水已大量浸入到淡水中,例如在印度的金奈,据说咸水至少已浸入内陆3~4 km的范围。而一些封闭的内陆邦,如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由于农田灌溉量大,导致深埋地下的盐分向表土积聚,随之沉积在表土上,破坏了农作物和农田。所有这些问题中,最使人担忧的还是饮用水的质量。现公认将大肠杆菌有机物的试验作为饮用水质量的一种微生物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易于检测。出现大肠杆菌类细菌,就表明水可能未得到妥善处理,或后续处理中被污染。出现大肠杆菌的原因是水中可获取的营养过剩。在污水废水、易受到人畜或鸟类粪便污染的天然水和土壤中,都可发现大量的大肠杆菌。水传播的病原菌,可能引起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腹泻和胃肠炎等疾病。但总体来看,大部分人群使用的还是地下水,例如在美国,50%的人口都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汽油及其他有害液体,可能会从地下贮油罐泄漏到地下供水水源处,一些简陋的垃圾填埋方式,以及垃圾中的腐烂物质,其污染物也都可能流入地下水中;肥沃农田、牲畜养殖区、废矿和工业区等地流出的水,也都可能渗入到地下水中。另外,过量使用农药,也可能因其中的硝酸盐而污染地下水。地下水受到这样的污染,必然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人们饮用了这样的水,可想而知即会染上上述细菌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肝硬化、肾衰竭甚至癌症。

6 电子废弃物

电子产品废弃物管理已成为全世界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种问题尤为严重。尽管印度产生的废弃计算机比较少,但大量电子废弃物被注入印度市场。据估计,印度所产生的电子及电气设备的废弃物总量每年约1 450亿t,每年计算机的废弃率高达30%。

电子废弃物属危险废物,因为其中含有有毒的金属和重金属。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和不知情的工人们,在采用燃烧和熔化等方式提取贵重金属时,不知觉地就吸入了有毒物质,健康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有毒气体和排放物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到空气和水的质量及植物的生命力。在这些有害物质中,有些会产生极具危险性的负面影响: 铅通过饮用水会渗透到人体,造成肾、血液系统和大脑的损伤; 汞吸入人体,会减弱视力,引起知觉紊乱,造成行走和言语障碍; 铬会致癌及其他一些疾病; 镉可能引起生殖疾病、损害某些神经系统,造成人的精神紊乱。随着人们对电子废弃物危害及其长期影响的意识不断增强,全球的电子产品消费者对生态友好型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摆在印度制造商面前的一大挑战是,作好一切准备来应对印度环境与森林部(MoEF)不久即将颁发的电子废弃物管理法规及最近欧盟已颁布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应该学习新加坡和瑞士等国的经验,抓住机遇,通过与废物回收公司的协作和对电子废弃物管理人员的培养,实现废弃物安全回收和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目标。

7 生物医药废弃物

2000年6月2日,对“生物医药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1998年)”进行了适时修订。遗憾的是,尽管人们知晓源于医院的这些有传染病和有毒废物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当年真正遵行这些规定的医院或诊所并不多。 生物医药废弃物大量存在隔离、储藏、运输、处理和处置等问题,废弃物管理不当是导致肝炎、艾滋病病毒(HIV)、肺结核、肺炎、腹泻及其他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当今,在各B类城市,生物医药废弃物通常被倾倒在城市垃圾箱、露天场所和水中。这些废弃物在焚烧炉中燃烧,甚至露天焚烧,排放出有毒气体,导致人们感染上呼吸道疾病。一种有害的毒素为二恶英,就是由空气传输并进入食物链。它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脂肪组织并蓄积在体内,可能引发癌症,也可能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锐器废弃物对人的威胁最大,首先是因为针状锐器物可能是病原的载体,而病菌可在血液中长期存活。一旦刺入皮肤后,就可能直接进入体内血管。

病菌留存于废弃物中,污染了室内空气;医院细菌传染,或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当废弃物不经任何处理加工就在露天转运或堆放,其中的病菌就可能造成室外的空气污染,随之通过某种途径进入饮用水、食品甚至留存在室内空气中,直接影响所有接触到的人们。生物医药废弃物可能淌流着有害液体,如果堆放在低洼地带,或弃入湖泊及其他水体中,就可能造成水污染,液体废物流入污水管后,也同样造成水污染。因此,生物医药制品、化学制品或放射性物质等,都可能造成水污染。由于带有传染病菌的废弃物、废弃医疗品及化学制品在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水土污染,如果堆放、处置不当,则更是雪上加霜。这不仅影响到直接与废弃物接触的人们、护理人员、清洁工人、拾荒者,甚至会影响到广大公民,他们都将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

8 结 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多达24%的全球疾病是由可避免的环境暴露造成的。采取针对性良好的干预措施就可使大部分的环境风险得到预防。5岁以下的儿童超过33%的疾病,也都是由不良的环境暴露所引起的。 不良环境的影响,主要会引发4种疾病:腹泻、下呼吸道感染、各种形式的非故意性伤害和疟疾。良好的供水管理和完善的卫生设施,可预防疟疾和腹泻。另外,环境状况不良,还可能导致使肺功能逐步丧失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种疾病,往往都是接触灰尘、烟尘及其他各种大气污染所致。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东南亚主要城市被列入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排行榜,每年大约有5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毙命(全球同类的死亡人数约为400万)。报告估计,每年1 300万以上的人死亡都是由于可避免的环境状况造成的。在欠发达地区,大约有1/3的死亡和疾病都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深入分析环境引起的疾病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对各种疾病产生影响的,世界卫生组织在对环境与健康两者辩证联系的认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这将有助于证明,为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合理投资,才是增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策略。

猜你喜欢
废弃物污染环境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