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明
(南通职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通 226007)
多重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退学现象探讨
陈瑞明
(南通职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通 226007)
近年来,高职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学生退学现象也日益突出。分析其中原因,最根本的还是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不足。为此,政府要做好舆论引导,重塑高职教育形象,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学校自身也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源头上遏制退学现象的蔓延。
高职教育;吸引力;学生;退学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规模上已经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44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 297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3 913 155人,高职(专科)学生9 642 267人。[1]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步增加,高职学生的退学现象也日益突出。
早在2008年11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培训研讨会上就曾透露,2002年至2006年,大学生主动退学率由0.1%上升到2.6%。[2]据第三方教育机构麦可思公司201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接近3%,国内每年约50万名大学生退学。[3]虽然这一数字并未得到官方机构的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的退学率确有逐年上升之势。
学生退学,其实在任何国家的大学都存在,少量的学生退学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会被认为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既促进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以发展自身的个性和兴趣。[4]但是如果退学率逐年升高,退学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则说明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就高职教育来说,大量的学生退学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社会而言,学生退学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因为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具有排他性、时效性的特点,学生退学后的空缺名额不可能由他人替补,这样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校而言,学生退学不仅会影响其社会声誉,还会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尤其在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大环境下,学生退学就像一个原本贫血的病人仍在不断失血一样,严重威胁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来说,退学会给他们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学业的中断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不少学生退学后创业成功的案例,但退学后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职位、最后误入歧途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籍管理工作多年,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学生退学的原因主要有厌学、回高中复读、参加工作、参军入伍、生病等,退学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除因病退学以外,其他的各种退学原因基本都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学生对高职学习现状的不满。他们有的觉得高职院校层次太低,所以选择回高中复读,重新参加高考;有的担心毕业后的找不到更加合适的出路,所以提前参加工作,或步入军营。而学生厌学,也往往和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吸引力不足才是学生退学的根本原因。
(一)受传统价值观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深远,“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封建思想至今仍在社会意识中挥之不去,并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当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绝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成才的唯一道路就是通过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只是那些高考失意者的无奈选择。因此,许多学生宁愿放弃高职院校,选择以高成本的多次复读来争取升入本科院校的机会。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不断地在强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这可以从领导讲话,到新闻媒体,再到社会公众,经常在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鲜有提及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导向。”[5]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说,“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职教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5]正因如此,人们往往看不起高职院校的学生,而且高职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地位也不尽如人意。这种不良的价值导向不但让高职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应有的自信,而且会给部分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导致自卑、厌学情绪的产生。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愈演愈烈,直至以退学的方式逃避现实。
(二)制度和政策导向的偏差,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预期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部分制度和政策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学生的预期。一是在人事录用制度上,学历仍是大多数招聘单位选才用人的主要标准。许多单位招聘人才在学历要求上直接就将高职毕业生排除在外。例如,专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机会,许多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单位也基本只录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二是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以学历、职称为导向。职业技能型人才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资却明显偏低,而且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均不能和研究型人才相提并论。三是现代职教体系还亟待健全。虽然我国中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中职与高职对接工作也初见成效,但是高职与更高学历层次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还不能直接考研,而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科职业院校供高职专科学生深造,因此,高职教育仍被人冠以“断头教育”的恶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职业教育的负面形象,降低了学生对高职教育的预期。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和其对应的期望值的乘积。既然高职教育的预期收益(效价)不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不足,所以一旦有效价更高的路径可选,学生就会退学,另谋出路,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教育质量欠佳,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竞争力
熊丙奇教授认为,除了国家人才政策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感到低人一等、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让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感到低人一等这两个原因外,职业教育的质量令人担忧也是使职业教育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6]36
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由过去的中专、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学校在办学层次升格以后,招生规模随之迅速扩大,这就对学校的硬件和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外部的硬件条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观,但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软实力的提升却非一日之功。加之不少高职院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或者缺乏有效的措施,忽视了内涵建设,致使教学质量的提升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整个学校呈粗放式发展状态。
粗放式发展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学生。由于教学质量欠佳,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掌握社会所需的高级专业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虽然官方公布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处于低水平就业状况,所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者相比,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很多人认为,既然高中毕业后是打工,高职毕业后同样是打工,而且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那么与其在高职院校浪费三年时间,不如干脆退学,早点到社会上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
温家宝同志曾经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问题在什么地方?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7]。因此,面临高职院校学生退学问题,政府和学校要各司其责,想方设法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从源头上遏制退学现象的蔓延。
(一)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重塑高职教育形象,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信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改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和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人们对高职教育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改变视高职教育为“次等教育”、“无奈选择”的偏见;其次,媒体要大力宣传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营造“尊重劳动,崇尚职业,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积累社会正能量,逐步扭转社会普遍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水平,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信,减少因自卑心理引起的退学现象的发生。
(二)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提高高职毕业生的预期
在人事制度方面,要打破人才身份界限,尤其是在作为社会人事政策风向标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上,降低准入的学历门槛,实行更加规范的社会培训学习和与国民教育、学历教育等值转换的多样化的标准,真正体现以素质和能力为本的择优准则。
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优秀技能型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对作出特殊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从而改变社会对“蓝领”人才的偏见。
在教育制度方面,要健全高职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立交桥”。政府要从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入手,建立适应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招生考试制度,着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构建有利于高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消除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深造创造有利条件。
(三)高职院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想留住学生,减少退学现象的发生,当务之急是要苦练内功,提升内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是要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具有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属性,其专业设置既要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又应充分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办学缺乏特色。同时,专业建设也要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整体优化、需求导向、优胜劣汰、保持优势的思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是要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联结学生、吸引学生的直接载体。[6]37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应坚持职业需求的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实践能力驱动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培训,充分开展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校企合作,以互利双赢为基础,与企业特别是成长性优质企业深入沟通,广泛合作,尽量为教师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的机会,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之,要想解决高职学生退学问题,根本策略就是要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政府和高职院校作为这一任务的责任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不仅要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政策支持,还要有方针、有措施,以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可行性和执行力;高职院校要认清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把办学的重心真正转到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上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2-09-04)[2014-05-12].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index.html.
[2]王中书.大学生主动退学现象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3).
[3]黄晓琴.当新生遭遇“大学冷漠症”[N].北京日报,2011-10-12(19).
[4]熊丙奇.如何破解50万大学生退学现象[N].珠江晚报,2011-10-13.
[5]李剑平.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N].中国青年报,2013-04-15(11).
[6]王吉明.对高职院校如何凝聚自己吸引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9).
[7]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EB/OL].(2009-01-04)[2014-05-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9-01/04/content_10601461_1.htm.
On the Students’Quiting Schoo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CHEN Rui-ming
(Academic Affairs Office,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Jiangsu Nantong 226007,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quitting school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ack of attraction.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control the spread of students’quitting school,on the one hand,the government should reconstruct the imag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s and promote college graduates’career by increasing the policy supports;on the other han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ttraction;students;quitting school
G71
A
1673-2022(2014)03-0025-04
2014-05-29
南通职业大学2013年度校级课题(1307304)
陈瑞明(1976-),男,安徽霍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及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