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亮、徐旭辉等的新著《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一书于2013年底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系列丛书之一,被选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系列丛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湖北省公益出版基金的资助,主要内容取材于被列为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之一的“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科研项目报告。全书由文字和附图组成,全彩印,分别装订,其中文字约80万字,分前言和6章(地球物理与地质结构特征、盆地原型的发育与动力学分析、沉积充填与成藏物质基础、典型油气藏解剖与主控因素分析、资源潜力与选区评价、结论与建议);另册附图开本787mm×1092mm,共132页。
李廷栋院士为该书作序,指出:“在执行国家专项所列的这个‘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过程中,……经过3年多的攻关,在基础地质、油气地质、选区评价及适用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新成果,为中国石化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翔实资料。……作为国土资源部聘请的专家,自始至终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的立项审查、年度计划和成果的审查过程,与项目组就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对于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投入的工作量还是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都是难能可贵的。相信该成果的出版,将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地区今后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许多认识和观点也将对相邻和相似地区的研究评价工作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石油地质学家康玉柱院士认为该书“以扎实有效的大量实物工作量为基础,坚持‘系统、动态、综合’的原则,按照‘3—3—4—2’思路及方法(即:大地构造对盆地、盆地对沉积、沉积对烃源的3个控制作用;构造演化控制下的烃源岩热演化、储盖成岩演化、运聚成藏演化3个演化;有效烃源、有效储层、有效保存、有效成藏组合4个有效;烃源和后期改造2个中心),围绕构造演化与选区评价、造山带南侧和北侧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区带评价等重点内容、结合油气勘探生产部署,全面开展了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勘探评价选区以及勘探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认识和技术创新成果。”
该书是一部将造山带与两侧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原型控源、叠加控藏”研究的专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书中介绍的多项新资料可供利用、新成果具启迪作用,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