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2014-04-08 01:24黄昌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年2期
关键词:储集层稠油浅层

①深层天然气理论与技术创新支撑克拉苏大气区的高效勘探开发。主要创新包括:通过模拟实验与地震剖面精细解译,建立了同一应力机制下含盐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样式,确定了深层盐下叠瓦冲断构造特征;建立了储集层发育模式,创新认识了盐下白垩系砂岩4 500 m以下储集层成因机理,并预测有效储集层深度超过8 000 m;建立了巨厚膏盐层下高效聚气的成藏模式和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模式;形成了含盐前陆冲断带宽线大组合地震采集、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山前超深超高压高温钻井提速、超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产能评价、深层低渗裂缝性储集层压裂等核心技术。②被动裂谷等理论技术创新指导乍得、尼日尔等海外风险探区重大发现。系统总结了中西非被动裂谷地球动力学特征、油气系统成因和分布规律,发展和完善了陆相裂谷石油地质理论;利用盐构造模拟与成藏模拟,建立含盐盆地 5种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亚盆地盐下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了油气阶梯式运移及聚集模式;首次提出阿姆河右岸中部发育大面积缓坡礁滩储集体的地质认识,极大拓展了天然气勘探领域;首次厘清富油气凹陷、优质顶盖层及裂缝储集层是中非裂谷盆地潜山成藏的主控因素;集成了复杂断块圈闭评价、岩性地层圈闭、复杂盐下圈闭识别、复杂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复杂储集层流体综合评价、巨厚膏盐岩礁滩高产带预测和低勘探程度盆地快速评价等 7项配套技术。③自主研发大规模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软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大规模精细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系统HiSim研制成功,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中国石油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软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④浅层超稠油开发关键技术突破强力支撑风城数亿吨难采储量规模有效开发。创新形成了浅层超稠油开发 6大核心技术:油藏与复杂井筒一体化三维模拟实验技术,揭示了多层油藏超稠油蒸汽腔发育和渗流规律;创新浅层超稠油多油层立体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了多层系直井和水平井交错、水平井交错以及双水平井叠置3种立体组合井网井型模式;突破超浅层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难题,钻成国内垂深131 m的双水平井,打破了国外埋深为240 m的纪录;攻克了高干度过热蒸汽技术,应用油田净化污水生成高热焓值过热蒸汽,干度达到100%,解决了高效汽水分离等系列技术难题;自主研制成功高温大排量举升工艺技术,解决了浅层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180~220℃大排量举升难题;自主创新“蒸汽分离+油水预分离+热化学脱水”高温密闭处理和热能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解决了高温 SAGD采出液处理难题。⑤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配套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该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KLSeis软件进行“充分、均匀、对称”的地震采样设计,使用G3i全数字地震采集系统、低频可控震源KZ28LFV3和数字化地震队(DSS)联合作业,采用GeoEast海量数据处理系统支持每天6 TB的高效现场处理监控和百TB海量数据的室内处理,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⑥工厂化钻井与储集层改造技术助推非常规油气规模有效开发。初步形成了以岩石力学、地应力、油藏工程和管柱力学为基础的井网部署、轨迹设计、钻井压裂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规范;以快速轨道运移、模块化设计为主的工厂化作业钻机技术;以大偏移距、长水平段等为主的密集丛式水平井轨迹设计与控制技术;以高效钻头、优质泥浆、一趟钻为主的水平段钻井技术;以压裂液连续混配、工作液循环利用、集中控制为主的高效压裂技术;探索形成了“方案设计最优化、工程技术模板化、施工作业流程化、作业规程标准化、资源利用综合化、队伍管理一体化”的工厂化钻井与储集层改造技术路线。⑦地层元素测井仪器研制获重大突破。⑧大型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及装备实现国产化。⑨催化汽油加氢脱硫生产清洁汽油成套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支撑公司国Ⅳ汽油质量升级。⑩中国石油首个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成功实现工业应用。

猜你喜欢
储集层稠油浅层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不愁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