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竹枝词与高中历史教学

2014-04-07 15:29仲永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竹枝词高中历史考试

仲永生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南通226600)

浅议竹枝词与高中历史教学

仲永生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南通226600)

竹枝词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及高考中都曾出现。但基于其特点,被选用的频率不高,所以学生甚至高中历史教师对竹枝词与历史课程的结合都比较生疏,也不太重视,因此当偶遇竹枝词的材料时就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在分析竹枝词的特点及内容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竹枝词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并归纳了一些应用的方法、技巧。

竹枝词;历史教学;历史高考;材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科目曾不止一次采用竹枝词为命题材料,如2007年海南省高考的一道试题选用的材料为:“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2008年宁夏高考文综的一道试题选用的材料为:“《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由此,竹枝词以及竹枝词与历史教学的结合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了解和熟悉。

竹枝词虽名为“词”,实际的体裁是诗,“百度百科”上总结竹枝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类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考试中选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此。

经过统计,笔者发现竹枝词无论在历史课堂还是考试过程中仅是偶有出现,不是主流呈现材料。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历史资料,在经过适当的研究和取舍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都大有裨益。

一、科学认知,找出竹枝词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契合

1.竹枝词的特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契合

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考试过程中,阅读有关竹枝词的材料总能给人清新、亲切的感觉,有时甚至能让人在放松的情绪下提高学习、解题的效率,这是由竹枝词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竹枝词的内容来自民间,受到政治束缚少,能真实反映社会文化生活,体现民俗与社会风尚。在这一点上,与先秦时期现实主义风格浓厚的《诗经》颇为相似,阅读竹枝词就好比阅读民风淳厚的市井小文,意思非常流畅。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竹枝词的可读性相当高,是非常好的历史教学资源。

2.竹枝词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契合

竹枝词的作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当地文人,二是外来文人。当地文人熟谙乡土风情,外来文人亦是触景生情,所以他们笔下的竹枝词不管是吟咏风土还是抒发感情,基本反映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史实,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竹枝词源自唐代刘禹锡对民歌的改编,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颇有影响的文学体裁,几百年的积淀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产。现今流传较广的有按地域编纂的《中华竹枝词》和按年代汇辑的《历代竹枝词》,均各自收录两万多首作品。

由此可见,历代积累的竹枝词确实是宏伟的资源宝库,其中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教学有巨大的帮助。竹枝词不常见,高中历史教师不仅可以摘取相应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料,在适当的时机巧妙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亲身体味意境,加深理解,做到教学相长。

二、科学运用,以竹枝词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材料

1.清新登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对于竹枝词的运用,主要在平常的课堂上穿插进行,可用竹枝词辅助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如清人李云栋的《成都竹枝词》有诗云:“放账三分利逼催,老西老陕气如雷。城乡字号盈千万,日见佗银向北回。”其中的“老西”指的是山西人,再加上时间为清代,还有“字号”的字眼,表明这是一则体现晋商的好的史料,在教授“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课时呈现出来效果非常突出。不仅如此,竹枝词的情境性很强,阅读过程中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在背景、概念、内容上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加以解释、拓宽与加深,最终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竹枝词与其他文献资料相比,材料新鲜,文字浅显、意思浅近,对高中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而且竹枝词所反映的事件往往很有指向性,所以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放开限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利用竹枝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竹枝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创造想象力,在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升华。

2.老友重逢——考试评价中的应对

到目前为止,竹枝词在高考题上的呈现还只是选择题,但这也提醒了高中历史教师把竹枝词作为客观题与主观题的解析材料的可行性。

竹枝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只要会挖掘,其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竹枝词是很好的命题材料,不仅是选择题,主观题也一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以此为基础材料来命题有很多注意点。每一首竹枝词基本都是对具体的事、情、境有感而发,所以竹枝词所反映的内容指向性非常明显,这就决定了竹枝词与历史知识的结合只能集中到很小的点,不能全面体现当时历史的时代特点,因此对竹枝词的选用要精当。特别是命题,似似而非的一概不用,非得与教学内容对应得很紧密才可考虑。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的练习,学生解读竹枝词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是说,竹枝词本身不难,学会能解答,教师的工作是引领学生完美地解答,获取最全面的信息,得到该得的全部分数。但是真正在考试的过程中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一是普遍的焦虑感使学生在考场上压力倍增,二是学生要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答题工作,使得考试的过程比平常的教学、练习的过程要紧张许多。所以对于竹枝词与高中历史课程的结合,教师还要研究如何应对考试中的偶然出现。

首先,教师加强研究,把相关的竹枝词材料尽量在平时的教学、练习过程中呈现出来,让学生“见多识广”“熟能生巧”。竹枝词虽然存世数量巨大,但真正能与高中历史课标与教材密切结合的并不多,所以作为有心人,可以从竹枝词的集子里把用得上的都摘取出来,建成资料包,以备在平时教学、训练时随时取用。

其次,根据现代教育学理论,除了原先的学科课程外,越来越重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地、整体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教师要多与语文教师沟通,相互配合,训练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

三、科学训练,以竹枝词带动文学材料的解读能力

竹枝词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比寻常的歌谣难理解,但比文献材料、诗词简单。当然,有的竹枝词方言色彩浓厚,比较难读通,但材料的选用一般不会剑走偏锋,所以平常的训练就要以难度中等为主。

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材料,很多老师并不会太在意竹枝词,更不会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训练。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学习任务重,侧重点的分配也有所倾斜,但难免考试中不会遇到,所以平时还要稍作注意。如果没有准备好的竹枝词来训练,也可在在解析唐诗、宋词等材料时多加分析,触类旁通,竹枝词的解答也就没太大难度。

竹枝词的文学水平虽不能比肩其他正统的体裁,但全以文言文写就,作者也下了很深的笔墨功夫。所以对竹枝词以及诗词训练到位,会增强文学功底,材料解析的能力也能整体提高,对于历史学科,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会受益匪浅。

总之,当竹枝词已经出现在教学资料或试卷上时,教师是被动应对,此时要发挥主动性,切不可含混带过,而是要切中要害地进行分析;当教师在选用、摘取时,是主动应用,但是要注意合理性与适用性,不可强拉硬拽、生搬硬套,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编辑∕岳凤

仲永生(1981-),男,江苏海安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竹枝词高中历史考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