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建筑创作的价值借鉴

2014-04-07 08:20卢泽蕤
山西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校园建筑文化

卢泽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普及教育,全国各地大学的发展进入了高速扩张期,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片的高校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校园内各式建筑也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纵观各式新型高校建筑,确实不乏上乘之作,但也存在着在追求外观效果的同时,忽略细节特点,注重建筑外部形式而使建筑缺少内在个性特征。有些置校园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于不顾,打破校园环境的美观与协调,缺乏历史的厚重与凝练;有些追求标准化设计,建筑形式趋于模式化而减少了个性差异;有些不顾地域差异和人文环境,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缺乏对校园建筑艺术的追求。

相比之下,通过观察国外的知名大学,可以轻易地发现大量将文化与艺术元素融入到高校建筑中的范例。本文结合几例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建筑在创作中的设计与创新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

1 在整体寓意上营造文化意蕴

高校建筑要营造的文化意蕴首先体现在建筑的文化性。高校建筑的文化性包含着对校园传统形象、传统精神的保留以及对历史文脉的重现,构建校园形象和师生归属感,为其使用者带去愉悦的情感体验。

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卡迪亚大学(Arcadia University)享有悠久的校史,这所学校目前最为人知的是校园内神秘复古的建筑物——灰塔城堡(Grey Tower Castle)。这座建筑物正如其名,是一座完整的欧式城堡,充满了复古风格和神秘色彩。这座城堡建筑始建于1893年,属于威廉·威尔士·哈里森的遗产。1929年,阿卡迪亚大学买下了这座城堡并将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搬到了这座古色古香、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建筑物中,打造了独具传统特色的大学校园。同时该校后期建设的若干建筑也基于此城堡的风格,借助青色砖瓦建造了一批批的传统风格建筑。正是这样对传统精神的传承,使得这座城堡建筑不仅仅是国家历史纪念性建筑,也是学校师生对校园最生动的记忆。

其次,高校建筑要塑造的文化意蕴体现在校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高校校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是校园精神的实质,代表着校园的风格与文化意蕴,其追求的文化品位兼具理性、真实、高雅与质朴。

几百年来,英国剑桥大学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保留着大量中世纪以来的风貌,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展现了剑桥大学自1209年以来数百年历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并借助建筑这种固定的文化形象营造出百年老校的特色。美国的哈佛大学,全校建筑皆以代表热情的红色为主体颜色,各类风格迥异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内的美丽景色之中。凭借这著名的“哈佛红”建筑风格和富含历史气息及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各式建筑,哈佛大学成为艺术与文化气息相混合的绝佳产物,也成为了莘莘学子心中最向往的求学圣地之一。

通过高校建筑塑造出具有文化意蕴的空间,也是影响师生情感交流、品格塑造以及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微妙而现实的因素。

2 在结构上突出与地域环境的结合

无论多么有创意多么独特的建筑,都一定少不了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对环境特征的适应。高校建筑创作应以塑造地域特色为出发点,以“契合”的姿态来适应当地环境,使建筑在空间形态上融入环境。

南丹麦大学科灵校区(Koldling Campus),正在建造一座全新的教学大楼。这座由丹麦的汉宁·拉森(Henning Larsen)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建造的教学大楼,以三角形为主体结构,下部中空开放,完美地实现了高校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这座优美的五层建筑物坐落在科灵市中心,毗邻科灵溪(Kolding),同时也与科灵设计学院、科灵国际商务学院一同组成一片高校集聚区。借助开放式结构以及校址周边的绿地、溪流,加上为保证通风和透光效果而采用的独特设计,这座教学楼实现了开放式的互动环境,使得学生在一个极富创作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明媚的阳光。

科灵校区充分借助地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尊重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真正有机共生。

3 在外部形态上彰显独具情态的空间与建筑形象

高校建筑并不只是教育、培养人的场所和进行活动的空间,它在体现建筑属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出高雅自然的格调和新颖独特的创意。

在塑造独具形态的高校建筑这一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斯塔塔中心大楼(Stata Center)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倾斜的楼梯,角度各异的墙面和异想天开的扭曲体型,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传统思维中的实验楼或大学建筑的建筑形式。麻省理工大学是一所相对年轻的大学,也是全美理工科最高的学术殿堂之一,一直都是科研、创新、创造的代名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创造力是这所大学所蕴含的精神品质,而这个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瑞(Frank.O.Gehry)设计出来的斯塔塔中心大楼正是通过独特的空间体型将麻省理工大学的追求和品质展现了出来。

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Kφbenhavns University)2006年建成使用的名为“蜂巢”(Bikuben Kollegiet)的学生宿舍楼,采用了极具创意的设计理念。外部类似单色马赛克的效果与深浅对比的橙色墙体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立体效果;蜂巢状的网格外形结构和中部开放的交流平台使得这座宿舍楼既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又能便捷的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楼内住房和客厅间采用与中心相连的双螺旋造型设计。这些都给予了学生良好的居住体验,展现了校园建筑的人文精神,使得该宿舍楼成为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居住选择。

4 在回归自然上塑造生态化山水校园

在建筑创作中,引入更加绿色、生态化、趋近于自然的建筑风格和体型,可以塑造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加惬意舒畅的教学办公空间,营造出人文氛围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生态化校园。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坐落在位于北纬1°,被称作是“花园城市”的岛国新加坡。当该校决定在校内的一处绿意盎然的山谷内建造一座供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使用的教学大楼时,建筑设计公司CPG Consultants基于选址处的自然条件加上学院的特质和对绿色、自然、生态的追求,提出了“无建筑的建筑”理念,设计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物。依照景观地貌来设计、建设教学大楼,而不是将建筑物强行安置在景观之上,创造出了与南洋理工大学的花园式校园交相辉映、富含自然气息的建筑空间,为校园平添一笔怡人的意境。开放的绿地空间允许师生直接步行上缓坡进行学习互动,感受郁郁葱葱的绿地屋顶与周围景致结合而成的惬意。内部空间使用高性能的透明隔热玻璃,由廊道串接起来,居中的喷泉广场为师生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这座建筑物不仅满足了校园的美观和生态环境要求,也帮助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5 在功能上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规划校园建筑时,在充分考虑其应有的基本功能和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特质后,加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思索资源和能源节约再利用的途径,减少消耗,构建生态环保的校园建筑和环境友好型的校园。比如智能化的控水系统、太阳能供电的应急灯、合理布窗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等等。

麻省理工大学的斯塔塔中心大楼的设计不仅代表着学校创新、自由、大胆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有着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独创的雨水储存和管理系统,利用生物过滤净化技术为整座大楼及周边的建筑提供再利用水资源;与气象站建立连接的灌溉系统,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来控制水流;借助独特的建筑体型设计,以改善通风、雨水收集和减少热岛效应;可独立操作的窗户,提供全方位充足的日照以减少对室内灯光的使用;减少室内制冷剂和卤代烷阻燃剂的使用。加上建设时采用的建筑废料管理策略,对可回收建材的重利用,这座建筑物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通过更多地了解国外优秀的高校建筑设计,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高校建筑的创作,完善高校建筑继承和发扬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功能,融入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自然景观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而构建更为理想的高校校园。

[1]张 祺,王 媛.高校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06(9):37-38.

[2]张舒扬,吴永发.高校建筑设计新思路[J].山西建筑,2009,35(8):30-31.

[3]刘仁秀.国外高校建筑欣赏(一)——创意新颖的现代感建筑[J].美与时代(上),2010(10):65-66.

[4]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校园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