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晋媛
(山西省华城建筑设计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在晋北古城繁峙设计公共文化中心,古城所处的独特山川地势和身后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每一个设计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为城市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何融入城市空间秩序,塑造独特的建筑形象,营造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场所,也是每一个设计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项目的方案设计围绕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而展开。
繁峙文化中心包括三馆一院和文体广场,三馆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一院为影剧院。三馆一院基地选址于城南新区,西侧为古城文化轴线,南侧隔路为川流不息的滹沱河,东侧为停车场。基地南、北、西三面临规划道路。南北向长约200 m,东西宽约100 m,占地约31.05亩,合20 707 m2。地形平坦、方正,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文体广场用地70亩,与三馆一院用地毗邻。
整体性:在地域层面、城市层面、群体层面三个层面展开。地域层面上,空间布局体现繁峙南北东三面环山、中间谷地的地形特点,建筑形象体现晋北地区建筑厚重方正的特点;城市层面上,合理组织三馆一院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融入城市空间秩序,进而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建筑群体层面上,考虑建筑与广场、三馆建筑与影剧院建筑之间、三馆三栋建筑之间的整体协调。
地域性:在地形层面、建筑层面和空间层面三个层面展开。地形层面,体现山脉与谷地的特点。建筑层面,体现厚重方正,开朗大气的建筑气质,体现木构古建筑的构成特点和装饰符号。空间层面,体现考虑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层层院落递进的空间序列。
文化性:一方面体现地域文化厚重方正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城市文化特点,与城市文化轴相呼应;第三体现建筑文化特点,吸取繁峙北部关城、古代木构建筑、老街格栅门窗等符号元素,应用于建筑造型。
时代性:作为21世纪新建的公共文化中心,本项目不宜采用宋元或明清某一朝代的建筑风格要素,而是应该用现代的建筑语言,简约的建筑形体,丰富的体量组合,多变有序的空间组织,大气的建筑形象,体现繁峙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时代风貌。
三馆一院的整体空间布局和建筑形象塑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总体空间布局应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满足三馆一院的功能使用要求,交通流线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同时,三馆一院用地内要考虑设置供户外集会文化演出使用的广场,主题设置体现繁峙特色,功能上与70亩文体广场互补。另外与西侧的城市文化中轴线和东侧的停车场空间上相互呼应,功能上相互补充。要与整个城市方正有序、坐北朝南的格局相适应。
建筑形象要满足如下要求:要体现公共建筑的简洁大气的特点。应具有文化内涵和繁峙的地方特色。应具有城市尺度和建筑群体尺度的双重尺度感。基地西侧、南侧为公共绿地,东侧为停车场,都较为空旷,建筑规模和高度均有限,又分成两组布置,因此如何使用小规模的建筑形体与大尺度的城市绿地空间相适应,必须在设计时解决。另外建筑群体内部围合的广场与庭院,也需要有宜人的尺度感,也要在设计时考虑。
建筑分组:三馆一院共4栋建筑,必须进行分组。考虑动静分区:图书馆与博物馆偏安静,影剧院偏热闹,文化馆介于其间。考虑交通组织:影剧院有大量的瞬时人流集散,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则无。考虑到空间体量,影剧院与三馆的差别较大,建筑空间形象协调的难度大。综合权衡,分组以三馆为一组,影剧院为一组较为适宜。
建筑布局:影剧院设在北侧,因为大量的人流来自北侧的老城区。中间为地图广场,南侧为三馆。呈品字形布局,围合成倒T形的庭院空间,三馆中的文化馆设在南面,长条形布局,底层设过街楼。图书馆和博物馆均为中庭空间方形布局,设在北侧,三层连通。
总体空间布局:南北两组建筑沿南北向主轴线布置,中间为广场,主题为繁峙旧城地图。地图广场与东侧的主席台形成东西向次轴线。
交通组织:汽车停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均在东侧停车场布置,可停放汽车120辆,自行车480辆。地图广场为步行广场,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的主入口就设在地图广场上,文化馆主入口设在南侧。影剧院货运入口设在东北侧,图书馆的货运入口设在西侧临街。博物馆的货运入口设在东侧靠近停车场处。
景观绿化布局:地图广场以硬铺装为主,影剧院东西两侧设条形绿化带,三馆南侧为条形沿街绿化,三馆内部为庭院绿化,地图广场东侧主席台周边延伸到停车场用地,为集中绿化。
服务设施布局:公厕设在停车场的东北角,配电房等设备用房设在停车场的东南角。
影剧院造型的构思来自繁峙的国家文保单位——平型关,其造型的主题为关城和山体,主入口的门式造型隐喻“关城”,两侧坡顶造型隐喻“山体”。
三馆的造型构思来自繁峙的另一家国家文保单位——岩山寺,岩山寺虽然以壁画驰名,但是其具有金代特色的木构古建筑,巨大的挑檐,尤其是简洁的柱梁支撑搭接方式,给了设计者灵感。三层建筑,设计为巨构形体,其中顶层为箱形梁造型,底层为基座造型,中间层为虚的形体,以巨柱来支撑顶层的箱形梁。使得三层的建筑体量,简洁大气,气势磅礴,和周边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在视觉上相适应,营造出“压得住”的感觉。
地图广场以繁峙旧城图为蓝本,加以简化扩大,采用铺装材料分色来区分街巷与建筑、城墙等元素,造价不高,构思独特,极具繁峙地方文化特色,是设计者提出的一个独特创意,若采用实施,将可能营造一项“中国之最”。
总之,本方案站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相结合的高度,采用尊重历史、延续文化、面向未来的文脉主义建筑观,用间接的手法,独特的构思,通过对繁峙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的诠释,建构起繁峙文化中心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繁峙的历史和文化将和流淌千年的滹沱河水一样,在这片凝固的建筑群中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