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

2014-04-07 00:53郭兆红王国聘
关键词:绿化环境保护污染

郭兆红,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论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

郭兆红,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万里是我国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为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造林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万里所作的重要指示、讲话、谈话和文章中,我们可总结概括出保护环境就是为了造福人民群众,经济建设必须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从规划和建设上预防工业污染问题,环境保护事业要相信和依靠群众,重视和抓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认真抓好造福子孙后代的造林绿化事业等重要思想。这些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万里;环境保护;城市建设;造林绿化;生态文明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是引导我国环保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1]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归功于当代中国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得力于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万里是我国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过城市建设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委书记、原铁道部部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务,1993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退休。万里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及造林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万里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十分关心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首先就是得到他的支持后被确立的。”[1]万里在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规划与建设、造林绿化等方面做了许多重要指示,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讲话、谈话和文章,提出了很多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和思想。本文对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以期对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保护环境就是为了造福人民群众

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会危害到当代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因此,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政治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些真正心系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肯定不会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

万里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他始终坚持的一个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发展和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中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万里认为,环境保护是事关人民利益、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好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他说:“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保护不保护环境,治理不治理环境污染,是为人民兴利除害,还是听任‘三废'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这是对人民的态度问题,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大考验。”[2]在万里看来,有些工厂、企业隐瞒“三废”污染的真相,暗地里偷排有毒废物,是欺骗人民群众的一种犯罪行为[2]。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药污染问题很严重,有机氯农药在农副产品中含量过多,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状况,万里坚决要求全国停止“六六六”和“滴滴涕”这两种农药的生产,进口和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他强调,虽然采取这些措施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但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就必须要停止这两种农药的生产。我们的政府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要对子孙后代的生存负责,对于这件事的决心要大,要当机立断,要立即采取行动,“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是犯罪。”[2]

1982年,武汉发生了一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交通部长江航务武汉港务局的一个煤码头,处在人口稠密区,卸煤时煤灰满天飞,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周围的居民要求武汉港务局采取一些防治污染的措施,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但是,武汉港务局对居民提了几年的意见置之不理,这引起了居民们的强烈不满,他们阻止码头卸煤,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万里在看了反映这起事件的材料之后立即作了批示,指出“闹事”的责任不在居民而在武汉港务局,武汉港务局污染了环境,影响到了群众的生活,却又长期不治理,应该受到处罚。根据万里的指示,武汉市政府要求煤码头限期治理飞灰污染,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居民也就不再“闹事”了。

万里认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要对子孙后代的生存负责。在处理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事件当中,“我们的政府应该是非分明,应该维护人民的利益,不能官官相护,不顾百姓利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要时时刻刻想到人民的利益。”[2]他指出,“搞好环境保护,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对人民负责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环境问题。”[2]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治理环境污染,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群众意见很大,又不认真治理的工厂和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绝不能袒护。”[2]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自然景观、对人民群众损害大的工厂,一定要关闭,千万不要舍不得[2]。

二、经济建设必须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

万里对自然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物质条件。自然保护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繁荣,造福全人类的一项重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指导思想失误、开发利用不当、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事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时期,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形势十分严峻,这不仅直接制约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而且也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2]。

防治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一种是先发展、后治理,只讲发展、不顾环境污染,以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为此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工业发达国家就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另一种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张实行经济停滞发展的方针,更有甚者主张回到农牧时代去。这两种主张实质上都是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3]。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万里反对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他明确指出,“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发展经济不行,而发展经济,不改善生态环境也不行。”[2]我们一定要富有远见,务必把经济建设同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和环境优美的国家。经济建设必须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人民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自然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规律。“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建设就可以持续地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条件。从总体上说,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发展经济就必然要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或者要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就不能搞开发利用,一切原封不动,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2]我国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按生态规律办事,“要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既要考虑局部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整体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我国自然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

三、从规划和建设上预防工业污染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工业布局方面犯了很多错误,把产生有毒、有害废物的工厂摆到了城市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和居民稠密区,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三废”污染问题,危害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首都北京在发展工业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没有认真抓“三废”的综合治理,结果水源被污染了,煤烟造成的空气污染,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农作物污染都非常严重。1971年3月,北京发生了官厅水库污染事件,一些居民因食用被污染的鱼而出现中毒症状。周恩来总理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立即指示要查清原因,并在调查结果出来后批示要开展污染治理,尽快改变被污染的现状。于是,当时刚被“解放”出来的万里,被委以重任主抓这项工作。万里敢抓敢管,勇于负责,先是调查研究,然后分批进行治理。经过多年的治理,官厅水库的污染被控制住了。这可以说是在新中国历史上由国家进行的第一项污染治理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功,为以后的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4]。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高瞻远瞩,对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为了唤醒当时整个国家各个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注意,从1970年到1974年的5年间对环境保护做了31次讲话[4]。为贯彻落实周总理的指示,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万里分别在1973年召开的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北京保护水资源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北京建成一座清洁的城市。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建设一个清洁的首都,今后不能再建那种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了,就是建一般工厂,也必须同时考虑‘三废'治理。我们的工业才开始发展,一开始就注意对‘三废'危害的预防,可以使我们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要把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当作前车之鉴。”[2]对于北京的环境保护工作,如果我们认识得早,就可以从规划和建设上避免“三废”污染问题。我们要记住这个经验教训,“就是在扩建与新建工厂时,首先要考虑合理布局问题,不要等建完厂再去督促搞‘三废'治理,再不要干这种蠢事了”[2]。各部门要把好工业布局关,哪个单位办厂,要先问有没有“三废”污染治理,治理不治理,治理得彻底不彻底?凡是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就不批准。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转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5]。1974年,万里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只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行,还要有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要有两个积极性。要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不发展工业是不行的,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治理‘三废'污染,不能使‘三废'污染危害人民。发展工业和治理‘三废'看起来矛盾,实际并不矛盾。”[2]他还强调,“新建、扩建工厂必须认真考虑‘三废'污染防治,不允许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又在产生新的污染。‘三废'污染的防治工程,要和工厂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2]万里的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国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宝贵经验,后来发展成为我国所独创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即“三同时”制度。这项制度与之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成为我国预防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

四、环境保护事业要相信和依靠群众

1973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会议审议通过了“三十二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这次会议上,万里发表讲话特别强调了“依靠群众”的方针。他指出,对工厂的污染治理要依靠群众,对社会上的环境污染治理,也要依靠群众。“环境保护这种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做好。”[2]

万里指出,搞好环境保护,首先要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搞得不好的地方,都有着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的问题。“要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意识,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有计划地加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要从儿童教育抓起,小学、中学基础教育,大学专门教育和其他教育都要增添环境方面的课程。”[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既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又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我们对自然规律的作用认识和运用得还很不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经常发生。因此,“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使我们的各级领导人和各个方面都能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2]

万里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关系到经济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搞好环境保护,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做好,要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依靠群众进行监督。光有政府的监督,而无人民群众的监督,环境保护工作也做不好的。”[2]环境保护事业离不开广大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要搞好环境保护,不能光讲道理,还必须依照法规严格监督,包括对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要健全法制,做到既有法可循,又能认真监督。不仅要有专职机构的监督、各级政府的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还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进行监督。“要发动群众对各类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这样,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才能真正成为全民的事业。”[2]

五、重视和抓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了新的阶段。从20世纪50、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末,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工业的增长,由于经济活动违背客观规律,工业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到位,城市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带来了很突出的工业和生活污染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适应不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针对这种状况,万里在多次讲话、谈话中要求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他认为,城市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重视城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重视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既要总结中国经验,也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来建设、管理城市,还要学会城市的现代化管理。

20世纪50年代,万里在担任国家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城市建设总局局长、城市建设部部长等职务时,对国内外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考察和认真研究,认识到城市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城市规划要有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他指出:“城市规划要讲科学,有远见,不能只顾眼前。要看到下一个世纪,看到子孙后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干部队伍从农村进入城市,管理城市的知识有限,不懂得怎样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一五”计划时期,我们主要是从苏联学习了一些城市建设经验。但是,在“文革”期间,我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有的还遭到破坏。建国三十多年,我们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教训,“不认识城市的重要性,不会管理,我们始终没有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纳入到现代科学的轨道。”[2]根据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进行新城市建设或者管理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无论如何得按规划进行建设。凡是重点建设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程序来干,不能再犯错误了,必须严格遵守。”[2]现代社会发展很快,经济高速发展,规划工作更要加强。城市建设如果缺乏长远打算就容易落后,容易劳民伤财。所以说,“城市建设,包括旧城改造,一定要搞好规划,搞规划一定要树立长远的和发展的观点。”[2]

万里认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要有长远观点和发展观点,还要有“群众观点”。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首先是为城市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现代城市不能只搞工业、商业,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要考虑群众生活,为子孙后代着想。所以,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加强,由最有群众观点的人来搞。搞好城市规划,实际上就是最大的经济。”[2]在城市建设中,要多为老百姓的生活着想,搞好这方面的基础建设。比如说,抓好“菜篮子”工程,搞好城市副食品基地的建设,让市民吃上新鲜蔬菜;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尽快解决住房“特困户”的困难。另外,城市建设不能破坏景观,要保护好名胜古迹和有特色的建筑,要重视建筑艺术。“城市建设就是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风格,注意建筑造型和建筑艺术,千万不要千篇一律。”[2]城市建设也不能污染环境,“要特别注意城市的环境保护,防止水和空气污染,这是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2]。

万里还指出,在城市的发展战略上,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把大中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2]。大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它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它的多种功能,进一步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但要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不能任其过度膨胀、急剧膨胀,以免“水也不够喝了,房子也不够住了,车子也开不动了,空气、水也都被污染了”[2]。要合理地发展中等城市,发挥它更大的潜力和作用。大力促进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改善我国生产力布局,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容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人口膨胀的压力[2]。另外,“必须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力量,在教育、科技、设计、规划、环境、给排水、防洪等方面,支援农村搞好建设。把城市和农村一道建设好,中国的面貌才会有更大的变化。”[2]

六、认真抓好造福子孙后代的造林绿化事业

万里为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70—80年代,我国森林面积少,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到国土质量、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针对这种状况,万里指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国土,发展林业,这是国家的一项根本大计。”[2]他强调,“绿化祖国,是治理国土、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邓小平首先倡议和亲自抓的。1981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与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谈话,提出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倡议,后来又做出指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全民义务植树“这件事,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6]。为了加强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组织领导,1982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绿化委员会”(1988年改称“全国绿化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兼任委员会主任(1982—1988)。万里多次强调,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小平同志的指示,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他指出:“绿化祖国是一个世世代代持续进行的伟大事业,不能图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能只讲植多少棵,不讲活了多少棵。”[2]实现我国的绿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毅力,不能热一阵冷一阵,一定要持之以恒,把绿化祖国大地当作一个世世代代持续进行的大工程。干一年两年就丢下来是不行的,表面上轰轰烈烈一阵子,工作不实在,只讲种了多少棵,不收实效,浪费民力,更是要不得的。”[2]务必做到栽一片活一片,种一个山头绿化一个山头。无论是林业生产建设,还是全民义务植树,都要逐步实行集约经营,科学管理,注重实效。

“绿化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是我国造林绿化工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1982年以后,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把国土绿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绿化的速度和成效还是跟不上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作为不大或无所作为;有的地方放松领导,削减投入;有的地方乱砍滥伐林木,破坏林草植被,侵占国有林地。万里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没有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绿化工作搞得不好的地方,都有认识不够的问题,那里的领导干部只抓粮棉油,不抓林草木;只重视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注意培育新的资源;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经济利益,轻视生态效益;只搞基建工程,不重视生物工程。”[2]在他们那里,大量的宜林荒山荒滩得不到治理。国土绿化问题解决不好,结果经济发展不快,生产后劲不足,群众生活上的一些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因此,有必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不大力发展经济不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培育森林、不改善环境也不行”[2]。只有使领导干部对绿化事业的战略地位在认识上有个新的飞跃,才能把绿化国土、改善环境放在国策的位置,变成自觉的行动。

万里认为,搞好绿化事业,一是要放宽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承包荒山荒滩,提倡兴办家庭式或合作的林场、苗圃、果园、茶园等,让他们放开手脚,植树种草,治山治水,利国利民;二是要放宽视野,绿化不仅仅是种树,还要种草、种花,种树也要多样化,造林的方式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另外,还要搞好城市绿化,建设一个优美、清新、舒适、方便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变城市的面貌[2]。总之,我们国家要使义务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地开展下去,把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全体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七、结 语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和理论来指导。当前,我国理论界主要还是在引进和借鉴西方的环境思想和生态文明理论,对在我国环保实践中总结和创造出来的思想和理论不够重视,缺乏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生态文明理论,而应当立足于当代生态危机问题产生的实际根源,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在吸收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价值观重建等积极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实现生态文明理论的本土化、中国化。”[7]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是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对我国环保事业和造林绿化事业的总结、认识和思考,是“本土化”“中国化”的生态文明理论,不仅为当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制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和大力宣传。

[1] 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36,237.

[2] 万里.万里环境保护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12,15,29,43,42,100-101,39,7,9,16,13,24,26,13, 41,115,33,35,117,116,97-98,99,20,44,105,79,103,104, 45-46.

[3] 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81.

[4] 曲格平.曲之求索:中国环境保护方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379-380.

[5]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环境保护事业30年》编委会.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环境保护事业30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6-17.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

[7] 王雨辰.走进生态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98.

(责任编辑 何晓琦)

On Wan L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fforestation Thinking

GUO Zhao-hong,WANG Guo-pin
(Research Center for Jiangsu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210037,P.R.China)

As one of the brilliant leaders of CCP and Chinese government,Wan Li has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fforestation.In his key instructions,speeches,talks and writings,Wan Li has put forward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nking which insists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serve the people,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coordinatewith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ialpollutionshouldbepreventedby reasonabledesign and plan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have faith in and rely on the masses of people,c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ssed and well dealt with,and the efforts to do well in afforestation is beneficial to future generations.These ideas are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n Li;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nking;city construction;afforest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27

A

1671-6116(2014)-01-0014-06

2013-04-2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环境哲学转向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2013SJB72000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生态现代化研究”(10ZXC00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2CZX066)。

郭兆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哲学、科技哲学。电话:18951692719 Email:guozhaohong72@163.com 地址:210037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责任作者:王国聘,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哲学、科技哲学。地址:210037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绿化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