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由徐铮担任编剧和导演联合王宝强,黄渤共同主演的喜剧电影,于2012年12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是继2010年徐铮和王宝强在《人在囧途》取得成功的又一喜剧。在这部作品的剧本台词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成为增强整部电影幽默效果的一大法宝。目前国内学者大部分是对日常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的探究,以日常交际的对话作为分析材料。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探讨,重点从语用模糊的分类分析此影片中的语用模糊现象,目的在于阐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是如何为人物塑造与电影喜剧效果做出贡献的。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语用模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的定义有着自己的看法[4]。俞东明[6]把语用模糊定义为:说话者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力的现象[2]。他的定义与Leech的看法有些相似之处,语用模糊就是话语的不确定性,使话语的言外之力不明确[5]。俞东明定义的核心是把语用模糊看做一种言语交际,并且侧重于发话人来解释。这一看法是局限于对语用模糊功能的表层研究,并且只把它看做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故意的行为。本文更倾向于何自然对语用模糊的定义。何自然(1999)认为,语用模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来讲的语言的不确定性。他的定义更加全面,他同等的看待发话人和受话方在使用和理解语言的不确定性中的作用[1]。
语用模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多重语用模糊是指说话人在一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其不同的言外行为。这种语用模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说话人在对一听话人传递信息的时候,同时也在给另一听话人以信息。[2]如:
例(1):小明正在和妈妈通电话,与此同时,小明的一群朋友在他房里玩音乐。
小明说:“妈妈,对不起,我这边太吵了。”
在例(1)中,小明一方面是在给妈妈道歉,因为环境太吵了而听不见妈妈说的话。同时,他也在抱怨,建议自己的朋友安静点,不要制造太多噪音。
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是指一话语对同一位听话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2]如:
例(2):李小虎和陆华在酒吧点了两瓶啤酒,等了半小时,服务员还没有送上啤酒。这时,服务员从他们身边经过,
李小虎对服务员说:“我们点的是啤酒”。
在例(2),李小虎的语言很模糊,表面是在提醒服务生他们点的是啤酒,其实是在抱怨服务生定的啤酒怎么还没有送到。
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联系到为言语行为的实现构建适当的条件。主要表现为:如果X情况属实,那么言外行为Y就是恰当的;如果X情况不存在,那么言外行为就不是Y,而是 Z。[2]如:
例(3):小陆在厕所外排着队等着使用卫生间,莉莉不知道小陆在旁边等着,一看有卫生间空了就直接走了进去。
小陆说:“我正在等呢!”
莉莉说:“哦,是吗?真不好意思。”
在例(3)中,小陆的话语既可以表示陈述,也可以表示警告和责骂。只要小陆陈述的条件(她正在等)成立,那么莉莉只能把小陆话理解成为责备,并且这也能从莉莉自己的回答(“真不好意思”)得到证实。
《人再囧途之泰囧》,又称《泰囧》,讲述了工作狂徐朗(由徐铮饰演),因为光顾着工作忘了妻子和孩子,家庭由此亮起了红灯。作为徐朗同事的高博(由黄渤饰演),为了争取油霸的项目把怀孕的老婆独自留在法国回到了公司,与徐朗展开了一场项目争夺战。徐朗为了取得授权证书不顾老婆的离婚请求去了泰国,在飞机上遇到了王宝(由王宝强饰演),高博也想获得授权证书遂决定跟踪徐朗,故事由此开始。
在《泰囧》中,一些台词的设计运用了语用模糊策略。本文主要从影片中最常见的多重语用模糊和双重和数重语用模糊两个方面来分析《泰囧》中台词的语用模糊现象。
通常使用这种语用模糊的前提是这场景中至少有三个演员。例如,在《泰囧》中,王宝和徐朗在飞机上相遇,目的地是泰国。飞机快要起飞了,可是徐朗还不关掉手机,在接收文件。王宝劝说徐朗关机,可是徐朗不听。此时,王宝对旁边的一位大姐说:“手机不关多危险啊,是吧?”一方面,王宝是在和那位大姐交流,询问手机不关机是不是很危险。同时,他这句话是说给旁边的徐朗听的,劝说他将手机关掉。
电影中的另外一幕是王宝和徐朗吃完晚饭乘电梯回旅馆,此时有一位美女走进电梯。
王宝对徐朗说:“你说这人是人妖吗?”
徐朗说:“我跟你说,你在泰国看到的所有美女都是人妖。”
王宝说:“你敢打赌吗?”
徐朗说:“我有什么不敢的啊,你敢问吗?”
王宝说:“你敢吗?”
徐朗说:“我敢,你敢吗?”
王宝说:“我敢!”
正当王宝准备问那美女是不是人妖,结果那美女有电话打进来,她接了电话说:
“喂,我在电梯里呢,电梯里有两个白痴。”
美女的台词也使用了语用模糊策略,她的台词一方面是在向电话那头的人抱怨自己遇到了两个白痴,这一天真够倒霉的,另一方面,实质上是在责骂和嘲笑王宝和徐朗,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人妖。
这类型的语用模糊在一个场景中只用出现两个演员。《泰囧》中,王宝和徐朗乘坐飞机时,王宝看到徐朗不关手机。
王宝自言自语道:“飞机要起飞了。”
徐朗看了王宝一眼。
在这个例子中,王宝这句话表面是在陈述事实,飞机快要起飞了,其实是在提醒旁边的徐朗,需要把手机关闭,以免造成隐患。可是徐朗无动于衷,王宝叫来了空姐,无奈之下,徐朗才关掉了手机,显然,这时徐朗已经生气了。王宝还是很热情的和徐朗聊天。
王宝:“大哥,我的微博名叫宝记饼铺,咱互粉一下呗。”
徐朗:“我的手机已经关掉了。”
王宝:“那没事,咱下飞机再说。”
徐朗的话语特别的模糊,“我的手机已经关掉了”可以理解为是在陈述事实,传递的信息是,手机关掉了就不能和你互粉。也可以理解为徐朗当时很生气,叫王宝不要和他说话,他们又不熟。但是徐朗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对方面子,也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到后来,徐朗一直在利用王宝,有时对王宝特别好,有时又不理王宝,王宝就问徐朗,
王宝说:“你什么星座的?”
这一方面是在问徐朗问题,另一方面是王宝在抱怨,抱怨徐朗有时对他很热情,有时又骂他,脾气真是太奇怪了。王宝并没有直接对徐朗说“你简直是人格分裂,性格太奇怪了”,这体现了王宝的礼貌。
在日常交际中,说话者根据话题,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各种因素选择语用模糊策略,它能够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得体,还可以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使话语更具有感染力。在电影《泰囧》中,台词的设计使用语用模糊策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徐朗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中徐朗是一个自私,气度小的人。在飞机上他不愿和王宝多说话,瞧不起王宝。徐朗对王宝说的那句“我的手机已经关掉了”中,徐朗使用语用模糊策略一方面是告诉王宝,手机已经按照他的要求给关掉了,另一方面,就是徐朗想让王宝不要再打扰他,更不想和他互粉。这简短的一句话更加表现了徐朗的冷漠,不愿与旁边的王宝多说一句话。
其次是王宝的性格特点。与徐朗相比,他是一个特别朴实和善良的人,特别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在影片中,他就是一个傻二形象,一直把徐朗当做好朋友,以真心对徐朗,并且非常有正义感。在飞机上的,他使用语用模糊策略一方面是要暗示徐朗把手机关了,给飞机上的乘客提供安全的环境,以免造成坠机事件,另一方面,又为了顾及徐朗的面子,不对他进行直接的责骂,而是通过暗示和与旁边大姐的对话让徐朗认识到飞机上手机不关机的危害。
电影中的徐朗和王宝使用模糊语言,既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意图,也对他们性格地刻画起到很好的作用,使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台词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一方面通过台词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又需要给观众提供笑点。使用语用模糊的策略是使得这部电影诙谐幽默的一大法宝。如果台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没有任何的言外之意,观众会觉得很无聊,但是如果一些台词有言外之意,那么观众就会被调动起来去分析,从而从中得到乐趣。如在《泰囧》中,电梯里面的美女既向电话那头的人抱怨了自己的遭遇,而且也达到责骂,讽刺徐朗和王宝的效果,观众看到徐朗和王宝尴尬的表情,也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除此之外,王宝对于徐朗使用的模糊语言的错误理解也增添了电影的幽默气氛。
王宝说:“大哥,我的微博名叫宝记饼铺,咱互粉一下呗。”
徐朗说:“我的手机已经关掉了。”
王宝说:“那没事,咱下飞机再说。”
徐朗的言外之意是让王宝不要和他说话,他不想理王宝,但是王宝没有理解徐朗的言外之意,还说等下了飞机,徐朗开机了,大家再进行互粉。这一点也能观众哈哈大笑。
电影《泰囧》自上映到下线,在中国内地累计票房达12.6亿人民币,观影人数超过3900万,成为中国票房史上收入最高的华语电影,并在2013年亚洲电影大奖中获得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该电影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演员演技出众,将角色演绎到位,而且还归功于电影剧本中台词的精心设计。台词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将演员的性格特征完全体现出来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而且为电影增加了笑点,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受到观众的好评。《泰囧》超高票房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且为之后上映的华语电影树立了榜样。这部电影的成功,演员,情节很重要,同时演员台词的设计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也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1]楚行军.语用模糊的界定[J].长春大学学报,2006,(5):38-39.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报社,2000.336-338.
[3]何兆熊.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9-132.
[4]李东梅.关于语用模糊的再思考——兼与语义模糊相对比[J].山东外语教学,2003,(1):65.
[5]牛忠光,周雷.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22):90.
[6]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