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洋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1300)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教学,能够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达到3.88亿,占整体网民比例升至72.2%,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1]学生网民在所有类型网民中位列第一。高校大学生上网人数更是位居前列,他们几乎人人都是“QQ 一族”、“BOKE 一族”、“WeChat一族”、“MSN一族”或者“BBS一族”等。截至 2012年12月底,我国仅仅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就达到3.72亿人[2],而在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人群中,青年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兴起对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网络能为师生交流提供信息平台。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课时数和上课时间有限,部分不太重视的院校甚至把这门课程压缩为几个讲座,以致于师生课堂互动时间比较少甚至谈不上互动。而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师生双方只要在网络上进行在线留言、群交流、登陆BBS、收发 E-mail、QQ、MSN、Weibo、WeChat等,就可以自由进行交流互动。网络工具的快捷和简便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教学空间可以大大延伸,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和教室里,而且能够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学生也可以摆脱课堂纪律的约束,畅快地就所学、所思、所想、所惑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内容可以大幅增加和深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信息量大大提升。由于教学形式的新颖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媒介的多样性,所以教学效果就可以不断提升。
其次,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例如纸质教科书、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的内容都是有限的,传播方式也是单一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平台,使人数众多且又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贮存处的电子物品的全部内容。例如各种电子文本、地图、图表、音频、视频、电子图书等,由于可以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信息量之大绝不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所能比拟的。此外,互联网有效地整合了音频、视频、图片、图形、文字,传播效果大大增强。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学习和了解。网络信息传播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防军事。
再次,网络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把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教材,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每学期开学前都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来规范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这些措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都是紧跟随时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因此《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作为教学内容仍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当某一重大问题发生后,特别是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后,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都会每日跟进,做多方面全方位的介绍和分析,这些主流媒体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而网络媒体由于其方便快捷,不受篇幅、时间、空间限制,内容全面,因此通过网络汲取信息资源可有效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最后,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网络信息为形势政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后,可以被无数大学生群体自主地浏览、学习、分析和思考。相对于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网络资源的受教育面大大地扩大。近年来国内各院校相继在校园网上增添了一系列“精品课程”等栏目,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这些资源,一些综合性大学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此外,通过网络还可以了解和学习世界名校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开设的开放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
网络对形势与政策课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助推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我们必须趋利避害,在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和避免其消极影响。
第一,网络加大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难度。网络无国界,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加快,西方的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大量充斥其间;在西方的网络信息里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民主观念和价值观念,例如好莱坞的电影均是宣扬西方文明和种族优越论的;很多西方网站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危害极大,对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成产生巨大冲击。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加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3]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很多青年大学生难免会陷入迷茫困惑,误入歧途,甚至导致严重的道德问题和暴力犯罪行为。例如:痴迷网络游戏、聊天等,不仅荒废学业,甚至造成网络犯罪。因此,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难度加大。
第二,网络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下,很多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都遭到了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者受到年龄、精力与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往往落后于受教育者,在信息占有上甚至不及教育对象。教师要适应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掌握网络教育的 “话语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次,必须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如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再次,是培养参与大学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努力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
第三,网络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权威和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的这些优势却很大部分丧失,权威也随之部分丧失。另外,传统的德育教育多采用灌输方法和面对面的方式,然而在网络时代,面对虚拟地区,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成为不可能,网上信息异常繁多庞杂,人们自主选择而非被灌入信息。所以,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对现有形势政策课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挑战。
其一,学校应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网络时代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4]创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在网站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和专题,有专业任课教师定期更新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通过这种网络互动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准确地从网上获悉大量的形势与政策信息资源,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另一方面,学生利用网站自学、预习或复习,促进师生在“主课堂”上就形势与政策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沟通,从而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其二,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利用、驾驭网络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来整合网络资源。如在CCTV、Sohu、Ifeng、Youku等网站频道中下载的视频节目内容非常丰富,央视每期的《世界周刊》、《深度国际》、《新闻周刊》、《防务新观察》,凤凰卫视的《今日看世界》、《凤凰大视野》、《走读大中华》、《军情观察室》等节目均有权威专家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点评,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形势与政策课上课的素材。教师要对视频内容进行必要的剪接,要做到“画龙点睛”,如在讲美国选举时配以奥巴马的视频简介,视频不宜过长,一般要控制在3~5分钟。因此教师要了解各个软件的功能优劣,熟悉相关的下载软件、上传软件、视频合成软件及相关的使用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三,正确处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当前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不仅仅是对教师是开放的,对学生也是开放的;网络教育具有平等性,师生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网络的互动,没有地位高低和身份的贵贱,大家获取知识的机会和时效是均等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影视音像,拓展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积极探索,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但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作用发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只有坚持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二者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 w.ce.cn/culture/gd/201207/20/t20120720_23508345.shtml.
[2]2012年中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7亿人[EB/OL].http://www.askci.com/news/201301/16/1617512555659.shtml.
[3]张肖莹,李天贤.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2):22-26.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