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旭
(神华大雁集团公司 敏东一矿,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22)
煤层煤样是指在矿井的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从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井下采样人员的采样方法不正确,导致采得的煤样样品失去了代表性。现就一些易出现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在采取煤层煤样时GB/T482—2008 中明确规定了具体的采样时间,即:对主要巷道的掘进工作面,每前进(100—500)m至少采取一个煤层煤样; 对回采工作面每季度至少采取一次煤层煤样。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监测煤质数据,我们就必须缩短采样时间,增加采样点的数量。我们将主要巷道的掘进工作面的采样时间缩短为100m 以内,回采工作面的采样时间定位在每月上,缩短了采样时间。同时在采样地点的选择上,很多井下采样工人只注意采样点的距离和间隔,不知道观察煤层的变化及其机械的工作,结果采到的样品根本不具有代表性。解决采样点位置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求采样工经常深入井下,及时检查采掘工作面的煤质情况,当煤层变化大的时候,要增加采样点,并要在能够代表该段平均性质的地方采样。
采取煤层煤样时,采样的高度应为巷道顶底板之间的距离。由于在矿井的采掘过程中巷道的底板或多或少会残留一部分落煤,这样在采样的过程中如果不把残留的煤清除干净,采样的高度就会比实际高度小许多,煤样的代表性大大缩水。同时顶板探眼的采取深度也要控制得当,不可以超过综放面的放顶范围。克服以上两个问题的办法主要在于职工的工作态度,这就要求相关负责人要经常开展职工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
煤层煤样的采取工具是手镐,在采样过程中煤样会四处飞溅,很难将所有的煤样都收集起来,代表性降低。想得到具有较高代表性的煤样,我们可以按这种方法采样:首先在规定好的范围内用手镐将边框刨出,将处理边框时落下的煤样收集好(和最后的煤样集合在一起),然后从顶至底依次取样。取样的过程中要尽量抬高铺布,使它和取样的点接近,减少煤样的流失。取样时手镐的力度也要把握好,这一点也很关键。
GB/T482—2008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中明确规定了当夹石层≥0.30m 时必须单独采出。根据我公司现在的采煤工艺,很难将其单独处理,为此我们在采样时必须将其按分层采出,在绘制煤层煤样柱状图时也要将其表现出来,并在图表的末尾加以标注。
采集完毕的煤样必须附有煤样标签编号。大部分采样工对于标签不是十分重视,只是做简单的标记,有时会将分层煤样的顺序搞错,影响煤质计划的编制。为此,必须制定具体的煤样标签填写方法,并强制执行。
如:煤层分层煤样编号:X—分—X,即第几号煤层分层煤样的第几分层。
煤层可采煤样编号:X—可1,2,3…,即第几号煤层可采煤样,包括1,2,3…分层。
煤层煤样采取完毕之后,应立即制备并进行分析化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工人不能及时进行样品的制备,导致煤层可采煤样的全水分分析结果过低,进而影响发热量的准确度。
代表性的核对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过程。按GB/T212 测定可采煤样的水分和灰分。比较应开采部分分层煤样的加权平均灰分与可采煤样的灰分,若他们之间的相对差值不超过10%,可采煤样的代表性符合要求;否则,可采煤样缺乏代表性,应废弃,重新采取。
我公司两个生产矿的采煤方式均为综放。在回采的过程中,煤层除揭露部分要采出外,还要将顶板上一部分的煤放下并一同采出。为了了解顶板煤的性质,我们在采取煤层煤样的同时还要在采样点上部进行打探眼,取出煤屑进行分析化验。
在打探眼过程中,如果过深,浪费人力;如过浅,不能全面代表放落煤的性质。因此,就要求井下采样人员必须了解采煤方式,掌握顶板放落的情况,及时制定探眼的深度。
总之,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对于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注意,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具有代表性煤样。
[1]胡卫强.煤层煤样采取中应注意的问题[J].煤炭分析及利用,1994(01).
[2]李文华.煤质管理与经营[M].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