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娟
一例犬脐疝的诊治
黄利娟
(四川省宜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44000)
古牧犬,雌性,3月龄,体重6kg。患犬精神欠佳,不愿运动,短暂运动后出现呼吸急促,体温38.6℃,在病犬腹部下方肚脐处有一凸起的囊状物(从小就有),听诊有肠蠕动音,疝孔较大,可容纳3只指头,内容物可还纳入腹腔,属于可复性脐疝。
根据患犬情况,采取手术疗法,可彻底根治。
2.1 术前准备 犬只禁食24h,常用无菌外科手术器械一套,药品(麻醉药、抗生素、生理盐水、消毒水等),患犬仰卧保定,术前静脉滴注甲硝唑80ml,以提高犬只术后抗感染的能力,术者手臂消毒。
2.2 麻醉 皮下注射阿托品0.5ml,防止呕吐,15min后,大腿肌肉注射“846”0.3ml。
2.3 手术过程 进入麻醉状态后,术部剃毛,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切开皮肤,切口在疝囊底部,呈梭形。钝性分离疝囊壁,结扎大血管,皱襞切开疝囊皮肤,认真检查疝内容物,无粘连、坏死,即将疝内容物直接还纳腹腔内,并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然后用肠线结节缝合疝轮,修剪多余的疝囊壁,投入适量抗生素,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和筋膜,修整皮肤创缘,结节缝合皮肤,最后用碘酒消毒创口。
2.4 术后护理 每天用碘酒消毒创口或红霉素软膏涂抹,不宜喂得过饱,限制剧烈运动,防止腹压过大。首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50ml、维生素C0.5ɡ、维生素B6100mg、肌酐100mg、50﹪高糖10ml;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0.25mg。次日,该犬精神好转,食欲正常,体温39.0℃。皮下注射头孢拉定0.5g、复合维生素B2ml、氨基比林2ml。连用4d后患犬基本康复,1周后拆线。
3.1 犬脐疝发生的特点 据统计,5月龄以内的幼犬脐疝发生率占30%左右,是幼犬常见现象之一。品种、体型不同,发生本病的概率也不相同。易发品种多为腊肠、八哥等小型犬。
3.2 发生脐疝的原因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脐疝。(1)在母犬自然生产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易造成仔犬产出时过度牵拉脐带,引起脐孔损伤,形成脐疝。此乃幼犬发生脐疝的主要原因。(2)在人工助产时,幼犬的脐带留得过短,结扎点靠腹壁太近,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后,脐孔过大。(3)某些外力因素,如幼犬之间相互撕咬、牵拉或外伤等可以使脐部发生脐疝。(4)某些品种的犬因遗传因素造成脐疝,如腊肠犬。
3.3 手术注意事项 (1)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因此应注意与肿瘤、脐部脓肿等相区别。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即可诊断,必要时可以采取穿刺、X光片诊断;(2)切开疝囊壁时应仔细,以防止伤及疝囊内的脏器;(3)缝合疝轮前需将疝轮光滑面作轻微切割,形成新鲜创面,便于术后愈合,否则容易复发。
对于疝孔较小的可复性脐疝,常常采用保守疗法,效果确实。保守疗法即常用手指在疝轮皮肤外轻加按摩,使疝轮人为的造成轻度发炎,疝轮就由瘢痕组织填充,疝囊腔闭塞而疝内容物自行还纳于腹腔内。
(2014–01–06)
S858.292
B
1007-1733(2014)05-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