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2014-04-05 16:10:25杜转玉
兽医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牲畜肌肉注射兽医

杜转玉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保山 678000)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杜转玉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保山 678000)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从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入手,对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讨论。

牛流行热;鉴别诊断

牛流行热俗称“撮脚瘟”,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障碍与突然高热,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但由于牛群在发病2-3d内即可恢复正常,且死亡率低,因此该疾病的恶性程度不高。现阶段牛流行热是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对牛流行热诊断方式与措施的讨论更具有实际意义。

1 牛流行热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1.1 流行特点

牛流行热不易在其他物种范围内传染,感染类型主要以黄牛感染与乳牛感染为主。蚊虫叮咬是牛流行热传播的主要渠道,与患病牲畜接触过的人、其他动物都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该病传播迅速,呈地方流行趋势,同时发病具有季节性,多发生于雨季或气候干热的季节。该病具有发病周期,约4年爆发一次。

1.2 临床表现

牛流行热的潜伏期主要为2~3d。发病初期,牲畜体温急剧上升,短时间内超过40℃,并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现象,部分牲畜表现出有浆液鼻漏。牲畜呼吸急促,频次约为60~90次/ min。眼结膜潮红,并出现局部水肿,畏光;不爱运动,喜坐,优势站立困难,步履缓慢;该病及时医治便可痊愈,但少数牛应窒息发生死亡。

2 诊断

2.1 初步诊断

根据牛流行热病理学特点与牲畜临床表现进行判断,牲畜多表现为突然发热、,牲畜表现出呼吸急促、跛行等,流行在雨季与干热季。也可借助常规血液检查进行确认,若发现牲畜白细胞在体温上升时急剧增加,可判定为牛流行热。

2.2 鉴别诊断

(1)运输热

该病病原属于副黏液病毒中的3型病毒,在正常情况下,该病毒不影响牲畜健康,当牲畜受到某些诱因的影响,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该病多出现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主要的感染群为成年牛,临床上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症状(部分也表现除巴氏杆菌病)。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式是该病与牛流行热区分的主要标志。

(2)牛传染性气管炎

牛传染性气管炎多发生于干冷季节,育肥牛是该病的主要感染群体,临床表现为鼻黏膜发炎,并形成局部(鼻部)溃疡,部分牲畜出现脓包性外阴及阴道炎或结膜炎,严重者出现发生流产和脑炎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易与牛流行热进行辨认。

3 治疗与预防措施

3.1 治疗措施

对体温急剧升高的牲畜,可采用5ml的庆增安注射液,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8~10支;空怀牛以5mg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注射,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10~12支。经过注射,若牲畜发病较轻,可在2~5d内恢复。

若牲畜出现呼吸道症状,可使用30%的安乃近注射液,取30ml,配合青霉素300~400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3次。注射后,牲畜在1~2d即可痊愈。当牲畜临床特征严重,可在原注射的基础上使用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进行注射,注射量可控制在4~7g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若牲畜表现尤为严重,可将注射频次增加至2次)。或取颈静脉放血,放血(1500±500)ml,放血后,向静脉注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若牲畜出现偏瘫,在日常治疗中,可添加注射1g盐酸硫胺(或呋喃硫胺),肌肉注射0.3~0.5g,并向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800±200)ml,并补充10%的氯化钾注射液(80±20)ml,在2d后即可发现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消毒,避免蚊蝇等吸血昆虫频繁叮咬患病牲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牛流热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若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也采用中医治疗方式。例如,可使用“九味姜活汤”进行治疗,药物配方如下:姜活50g,防风37g,苍术44g,细辛21g,川芎37g,白芷28g,生地34g,大葱50~66g。药物水煎2~3次,并1次性灌服。

3.2 预防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对患病的牲畜进行隔离处置,并开展治疗;对于高度疑似牛流行热的牲畜可进行血清检测并急性预防注射;(2)合理掌握本地区内疾病的流行时间,由饲料管理入手,加强消毒管理,捕杀吸血蚊虫,将发生疫病的可能降到最低(3)疫区内的牛群应接受免疫注射,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做好接种免疫疫苗,可采用颈下注射的方式注射1~2次,每次3~6ml,间隔21d后,年龄低于半年的牲畜继续注射,但注射量减半,注射后牛群对牛流行热产生棉衣,免疫期约为120d左右。

4 结论

(1)牛流行热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乳牛感染后,产奶量会明显减少牛乳质量短时间内无法符合相关标准,存在无法恢复的可能,必须要加强对病牛的护理,降低死亡率。

(2)牛流行热多发于夏季(7~9月份),从发病时间来看,首次发现到大规模爆发的时间间隔约为10d,畜牧人员必须要紧紧掌握好这10d的“黄金时间”,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同时,2~5岁的牛是牛流行热的主要发病群体,发过病的牛患病概率较低;1岁以下的牛犊发病概率较低,个别发病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海拔400~600m的山区丘陵地带属重灾区。

从上文分析中可知,在牛流行热的诊断治疗中,必须要详细掌握牲畜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发病时间做出明确判断;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将出现牛流行热的概率降到最低。

[1] 吴红英.对牛流行热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J].甘肃省畜牧兽医(兽医临床),2014,44(8):65-69.

[2] 郭德明.牛流行热的症状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兽医临床),2013,6(11):106-107.

[3] 江发义,邓兴珍,徐丽琼,等.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J].湖南兽医(兽医临床·草食动物),2011,3(12):36-38.

猜你喜欢
牲畜肌肉注射兽医
我是兽医志愿者
交换牲畜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动物园兽医
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3-02 01:52:44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2-21 16:50:22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35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中成药(2014年9期)2014-02-28 22: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