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芳,陈 香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三病区,江苏连云港,222300)
头面部烧伤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灼伤,因烧伤部位血管、淋巴及神经丰富,水肿尤为严重[1],病情发展迅速,无论在烧伤早期还是修复期,均可能发生窒息,导致死亡[2]。因此,密切观察呼吸道灼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关护理,对头面部烧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了45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现将相关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选取本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0例;年龄1~58岁,平均(43.18±6.47)岁;火灾致伤 8例,热液烫伤 17例,电弧光烧伤13例,煤气灼烧7例;轻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17例。烧伤至入院时间为40 min~2 d,入院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指端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均确诊有低氧血症。
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给予吸氧治疗,纠正低氧血症,建立静脉通道或深静脉置管补液。对烧伤创面以0.5%碘附或生理盐水清创,喷洒长效抗菌液,1次/4 h;采用暴露干燥疗法,予红外线照射创面,嘱患者抬高头面部以减轻创面水肿,如有水疱,以无菌剪刀刺破引流,疱皮保留,清除渗出物和积液[3-4];对吸入性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给药。9例行气管切开,3例行气管插管。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死亡率及并发症等情况。
本组平均住院时间(64.34±5.28)d;治愈43例,因败血症死亡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4.44%(2/45);未发生交叉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
入院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有二氧化碳潴留者氧流量1~2 L/min,有心脏疾病者4~6 L/min,后对17例中重度呼吸道损伤者及4例幼儿患者改为面罩给氧,氧流量3~5 L/min,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导管,或移动面罩后再进行[5-6]。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及时调节吸氧流量。轻度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主要保持口、鼻腔清洁,用康复新漱口液嗽口,2~3次/d,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痰液不能自行咳出者,予及时吸痰。以一次性吸痰管,捏紧吸引管末端轻轻插入气道深部,左右旋转,边吸边退,每次吸痰时间以15~20 s为宜,休息片刻后再吸。鼓励情绪稳定的患者自行咯痰,必要时叩打背部,3~4次/d,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床旁应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病房湿度在30%~50%,药物治疗通过雾化吸入进行[7]。
所有患者低浓度持续给氧,轻度呼吸道损伤者吸氧3~4 d,中、重度患者吸氧5~7 d,随时观察吸氧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并保持湿化瓶内的液面高度。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与缺氧症状的改变,动态监测血气分析。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内导管消毒处理,每4 h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感染发生,常规更换气管切口敷料,4次/d,每次以0.5%碘附棉签擦拭切口周围3 cm的范围,若敷料被痰液污染或血性液体浸湿,应及时更换。保持气管套管固定,松紧以气管套固定带能伸进一手指为宜。
头面部烧伤可造成疼痛、休克或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危及生命[8-9]。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0-11]。有数据显示仅烟雾吸入性损伤这一单一因素就会导致烧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0%左右[12-13]。吸入性损伤可导致通气不足,继而出现气体交换障碍,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同时呼吸道被热焰气体灼伤,可能导致喉气管黏膜迅速水肿、坏死,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14-15],因此,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应立即给予吸氧治疗。本组患者未出现因窒息死亡病例。
中、重度呼吸道损伤者往往不能自行咳出痰液,患者气管坏死黏膜脱落,必须及时排出痰液,防止阻塞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及时并正确地吸痰是做好气道护理的关键。此外,对于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保持呼吸道湿化十分重要,通过控制病房湿度、采用雾化吸入给药等方式,可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免受干燥损伤,避免分泌物干涸结痂堵塞呼吸道。在吸入性损伤早期,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会逐渐增多,甚至可能出现裸露肉芽组织,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声音嘶哑加重、呼吸频率加快、吸气时出现鸡呜声、“三凹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明显改变等时,提示可能已经出现气道梗阻,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免延误抢救时机。本组患者未出现气管切开相关的并发症。
总之,对于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的患者,应从入院急救时即做好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充分氧疗,对于中、重度呼吸道损伤者尤其要保持呼吸道湿化,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1]张素琴,刘丽,顾媛媛.27例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22.
[2]Peck M.Respiratory burn injuries:An overview[J].Indian Journal of Burns,2013,21(1):17.
[3]李莉,唐文华,徐月芳.康复新液治疗头面部烧伤36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57.
[4]卢海玲.86例头面部烧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330.
[5]王智康,董政,刘樾,等.液体敷料治疗面部烧伤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72.
[6]辛海明,缪洪城,朱金红,等.不同年龄组成批烧伤病人的临床救治[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15(5):361.
[7]苏建东,王志学,谢尔凡.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48例的综合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40.
[8]黄爱清.头面部烧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36.
[9]周云霞,周月峰,黄成美.不同护理模式对烧伤患者综合生存状态的影响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02.
[10]高伟,陈为艳,张宝泉,等.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吸入性损伤致急性肺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8):778.
[11]鞠明凤,王美蓉,黄金华.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应用后的呼吸道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29.
[12]Traber D L,Hawkins H K,Enkhbaatar P,et al.The role of the bronchial circulation in the acute lung injury resulting from burn and smoke[J].Pulm Pharmacol Ther,2007,20(2):163.
[13]吴施曼,樊毫军,侯世科.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5):318.
[14]Osler T,Glance L G,Hosmer D W.Simplified estimates of the probability of death after burn injuries:extending and updating the baux score[J].The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2010,68(3):690.
[15]Asmussen S,Maybauer D M,Fraser J F,et al.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burn and smoke inhalation injury[J].Burns,2013,39(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