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花”穴源流考

2014-04-05 15:05:36张英王宇皓林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治针灸定位

张英,王宇皓,林国华



“四花”穴源流考

张英1,王宇皓1,林国华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四花”穴为古代治疗“骨蒸痨瘵”的著名穴位之一。通过文献考证发现,“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原出于唐代崔知悌所著《骨蒸病灸方》,《外台秘要》辑录其中内容,且为现存记载该穴最早的医学著作;“四花”穴最初以折绳测量法取穴,《针灸聚英》将其定位在“膈俞、胆俞”,今人多以后法取穴;其主治已从最初的“骨蒸”发展至肺系疾病、痤疮、妇女绝经后潮热等。

穴,四花;源流;对穴;定位;主治

“四花”穴,是古代治疗“骨蒸痨瘵”的著名穴位之一。多部古代医籍及现代针灸医籍均有记载描述,记载内容却不尽相同。本文从其出处、穴名解、定位、主治几个方面,对记载“四花”穴的古籍文献进行详细考证,探明其源流。

1 “四花”穴的出处

“使患人平身正立,……谓之四花……”[1]此为现存“四花”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1]中的“灸骨蒸法图四首”篇,篇名下有小序“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图并序,中书侍郎崔知悌撰”。《外台秘要》同时还载有崔氏治疗“五蒸”、“伏连”、“江南三十六疰”、“鬼气”等内科方。《旧唐书经籍志》[2]记载:“骨蒸病灸方一卷,崔知悌撰。”《唐书艺文志》[3]载有:“崔知悌骨蒸病灸方一卷。”《宋史艺文志》[4]也记载有“崔知悌灸劳法一卷”。但崔知悌所著原书已佚。此外,《外台秘要》为唐代著作,与崔知悌所著《骨蒸病灸方》的成书年代最近。由此,可知“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原出于唐代崔知悌所著《骨蒸病灸方》,《外台秘要》辑录其中内容。《外台秘要》为现存记载该穴最早的医学著作。

2 “四花”穴穴名解

关于“四花”穴穴名,记载“四花”穴的相关文献虽无“四花”穴名解的明确说法,据相关记载,仍可推知一二。《外台秘要》[5]:“……以前总通灸四处,……谓之四花……”当使用艾炷灸法治疗时,四穴同时施治,四处同时起火,宛如四朵灿烂的红花,故命名为“四花”。《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三》[6]:“……以朱点记(朱点是灸穴)。……谓之四花穴……”以朱笔点记后的“四花”穴,在背部亦宛如四朵灿烂的红花。

3 “四花”穴的定位

“四花”穴的取穴方法有4种。第1种,以《外台秘要》为代表的定位法一种,该法较为详尽;第2种,“凡取四花穴,以稻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长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当中剪小孔,别用长稻杆踏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啾横文中为止,断了却环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尽灸纸四角也[7]。”第3种,“一医传一法,先横量口吻取长短,以所量草就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尽处,两头用笔点了,再量中指长短为准,却将量中指草横直量两头,用笔圈四角,其圈者是穴[7]。”第2、3种均出自《针灸资生经》。第2种定位法是在《外台秘要》定位法部分内容基础上的变通法,有“断章取义”之嫌;第3种取穴法,为“一医传一法”,并不可信。可见,“四花”穴的记载,已非原著内容,在此方法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演变、简化,甚至误传。第4种定位法,将“四花”穴定为一组对穴,即“膈俞、胆俞”。此法始见于《针灸聚英》[8],并有按语注明其缘由:“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依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亦不准。”

4 “四花”穴的主治

“骨蒸痨瘵”即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类疾病,尤其是肺系结核所致阴虚潮热盗汗,虚弱羸瘦。骨蒸痨瘵在古代属于难治疾病,故多部古代医籍中均有关于“四花”穴记载。事实上,“四花”穴“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1]。”《针灸大成》[9]:“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旭羸痼疾。”至近现代“四花”穴仍主治肺系病,如“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炎、喘息[10]。”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四花”穴已很少用于治疗结核,根据有关“四花”穴的临床研究报道,最近几年其主治已扩展至肺痿、肺癌化疗药物所致的副反应、痤疮、妇女绝经后潮热、亚健康、顽固性呃逆、偏头痛、抑郁症、焦虑症等,刺灸法已由灸法扩展到针刺、电针、火针、刺血等。如张去飞等[11]研究发现直接灸“四花”穴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SF、IL-2水平,降低TNF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朱晓玲等[12]选用四花穴麦粒灸治疗妇女绝经后潮热症状。每穴5~10壮,每穴灸至患者皮肤潮红为止。总有效率为90%。薛广生[13]以膈俞、胆俞为主穴针灸治疗抑郁症,并设单纯中药组、单纯西药组、针药结合组(按针灸治疗学教材进行针刺加口服中药或西药)进行对照,经比较,针灸四花穴组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6%。周震等[14]在膏肓、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以达到去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5 讨论

“四花”穴取穴初以折绳测量法为主。然而,折绳测量法过于复杂,故在此方法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演变、简化,甚至误传。也正是这种估量的方法,造成了该穴定位的不准确性,从而限制了“四花”穴的推广应用和研究。正如高武所言:[8]“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加上因操作者不同带来的误差,折绳测量法确有不妥。因此,尽管以《外台秘要》等古籍记载方法所取“四花”穴并非仅膈俞、胆俞四穴,或因个体差异,所取穴位也并不一定与膈俞、胆俞重合,明代以后的医家使用“四花”穴时,多取用膈俞、胆俞,现代医籍所载四花穴定位亦以膈俞、胆俞为准。如《中国针灸辞典》[15]:“四花,奇穴名。定位在背部,第七、第十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亦即膈俞、胆俞四穴”。

“鬲(膈)俞二穴……主胸胁相引……痰饮吐逆……虚胀支满,痰疟痃癖气块,膈上痛。[16]”“胆俞二穴……理心胀满,吐逆短气,痰闷……胸胁不能转侧。”膈俞、胆俞配成对穴,形成“四花”穴,重点主治肺结核、肺痿、肺气肿、支气管炎、喘息、肺癌。从中医学理论来说,膈俞,“咳逆者必责之,气不逆于膈,则前症可愈。凡经络之自膈而上,自腹而下,属络各脏腑者,无不贯膈而上下焉[17]。”胆俞,“胆者,肝之腑,藏血[8]。”胆俞上为肝俞,下为脾俞,脾统血,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刺激四花穴,可“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尪羸痼疾[9]”。从现代医学理论来说,膈肌参与呼吸运动和咳嗽动作的完成,针灸膈俞穴可调节膈神经电活动,以镇咳平喘;膈俞下有第7胸神经后支通过,胆俞下有第10胸神经后支通过,而组成脾丛的腹腔丛的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段(胸5至胸12)侧角,支配脾脏和膈俞、胆俞穴的神经,属于同一神经节段,因其间发生突触联系,属同一神经节段或近节段的刺激效果优于远节段的刺激效果,故刺激四花穴,能使脾脏收缩,增加白细胞的生成、释放和分布[18],以抗菌消炎;此外,研究发现直接灸四花穴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11],以增强人体抗病机能,发挥整体治疗作用。因此,四花穴能治疗肺结核、肺痿、肺气肿、支气管炎、喘息、肺癌等肺系病。

[1] 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7.

[2] 刘昫.旧唐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87.

[3] 欧阳修.唐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68.

[4] 元脱脱.宋史艺文志·補·附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169.

[5] 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7-208.

[6] 赵佶.圣济总录(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212.

[7]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8.

[8] 高武.针灸聚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3.

[9]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4.

[10] 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72-273.

[11] 张去飞,李丽霞,林国华,等.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3):207.

[12] 朱晓玲,黄芸薇,胡玲香.四花穴麦粒灸治疗妇女绝经后潮热60 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53(3):33-34.

[13] 薛广生.四花穴治疗抑郁症54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8,24(3):19-20.

[14] 周震,李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15] 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2.

[16] 庄绰.西方子明堂灸经[M].李鼎校注.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9:65.

[17] 岳含珍.针灸阐岐[M].柳长华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189.

[18] 任建军.针药并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72-273.

2014-03-3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0314);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31059);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项目(1060059)

张英(1982 - ),女,主治医师

林国华(1964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005-0957(2014)12-1178-02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2.1178

猜你喜欢
主治针灸定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0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2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