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恩董会民王秋梅
(1.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 462500;2.河南省扶沟县动物检疫站,河南周口 461300)
再论生物-社会-心理兽医学
王书恩1董会民2王秋梅1
(1.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 462500;2.河南省扶沟县动物检疫站,河南周口 461300)
生物兽医学是古今中外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这一兽医学理论和技术模式运用到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生产中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诸多疾病防控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疾病防控和动物生产的实践中从生物兽医学对病因学的研究看无疑存在有某些片面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存在用单纯的生物兽医学技术模式对动物进行健康管理而同样显示存在有某些片面和不足之处,例如对固有的病因学理念肯定系自然因素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忽视或轻视了社会因素以及动物的心理因素和兽医的心理因素对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的兽医书籍中就有风、寒、暑、湿等自然病因致病的记载。而现代病因学研究则更肯定诸多自然因素的致病作用(如病原微生物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气象因素等),而且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素有依靠甚至依赖药物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倾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畜群结构和饲养管理方式、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生物兽医学理论和技术模式在保护畜禽健康中已经显示出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而诸多社会学因素(行政管理、环境污染、经济基础、健康管理、医疗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以及在其影响下派生的心理兽医学因素已经成为很多疾病发生的主因,尤其在集约化生产方式下更为突显。因此应将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兽医学因素视为一种重要的新的致病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其对集约化生产方式下发生的那些所谓条件性疾病、富贵病、应激性疾病等其可能成为唯一的致病因素。故需要更新的兽医学理论和技术模式运用于疾病防控和动物生产的实践中,那就是要建立新型的生物-社会-心理兽医学理论,揭示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诱因,用这一新的技术模式指导我国的动物疾病防控和牧业生产。笔者对此曾发表专题论述。
2.1 从历届世界兽医大会的主题和议题看社会兽医学研究的必要性
从查阅历届世界兽医大会的年鉴资料看(1863-1983年),其中在11届次的会议中其主题和议题都涉及到与社会兽医学有关的内容。如在第一届大会中(1863年)就明确提出“家畜传染病可以通过社会力量来控制”。无疑所指出的社会力量就是诸多的社会因素所凝聚的共同防控传染病的力量并达到控制的目的;第六届大会(1899年)又提出“召开国籍防治传染病大会”;而且第12届大会(1934年)的会议赞助人竟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这表明防控动物疾病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政界人士的关注;还有在第16届大会中首次提出“兽医学在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等医学方面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问题;另外在1963年召开的第17届大会中把该年度定为“世界动物保健年”。不言而喻,可以看出兽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上述已充分说明兽医学和兽医工作早已融入社会的诸多领域,而诸多社会因素也在影响着兽医学和兽医事业的发展,故研究社会兽医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社会兽医学研究推动了生物医学的发展
在现代牧业生产形势下不能脱离开用社会学观点分析和认识群体动物疾病的防控和健康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群体性疾病防控与社会因素的因果关系以及通过采取某些社会学措施去阻断某些社会因素对畜禽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大量的集约化生产实践证实,社会兽医学因素对生物兽医学进展具有显著的贡献,社会学中某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所采取的某些疾病防控措施以及相关的政府行为和某些领导的相关见解融入到疾病防控中有机的与生物兽医学技术相结合对畜禽的健康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和获得显著的生产效益。因为社会学中的政府行为也为实施生物兽医学技术防控动物疾病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同时社会学措施在防疫灭病中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鼓舞作用,从而提高了生物兽医学技术措施防疫灭病的效果。
2.3 社会兽医学研究中要重视健康管理及其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对动物进行健康管理涉及行政与技术管理两方面,随着社会兽医学理念向生物兽医学技术模式的融入,动物的保健和疾病防控,也必须逐渐由单一的兽医诊疗转向为兽医行政、兽医技术服务和畜主与牧场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健康管理工作。兽医行政的健康管理主司兽医法规的普及与实施;兽医服务则主管提供技术性健康管理方案并协助推行健康管理方案。而畜主与牧场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健康管理方案并定期向服务兽医或顾问兽医返匮健康管理方案执行后的效果。总之只有实现三者的密切配合、合作共事才能实现对动物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很多措施都具有社会兽医学和心理兽医学性质。必须明确消灭和遏制我国动物的重大疫病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的健康管理,从预防兽医学着手才能实现之。笔者认为在集约化生产方式下健康管理的重点是重视动物福利,尤其在经济基础较差而又盲目过度饲养的状况下,更需重视要尽力为动物提供必需的福利条件达到无痛苦生存。显然保障动物健康的社会-心理兽医学模式应该是优越的社会因素、坚实的经济基础、必须的福利措施、适宜的生存环境、良好的兽医道德。实践证明,这也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心理兽医学健康管理模式。其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比采取单纯的生物兽医学技术措施会产生更显著的效果。尤其在防控集约化生产方式下发生的所谓现代病(即环境性、条件性疾病)实施这一健康管理模式则更具优越性。这也是生物兽医学在现代畜牧业生产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趁势。因此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建立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密切服务于动物生产应是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重点考虑和推行的工作。
家畜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早已被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大脑的高级神经条件反射中得以证实。在牧业生产中观察到畜禽的行为变化与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认为诸多异常行为就是动物心理障碍和环境性疾病的“指示剂”。美国学者早已重视家畜行为学的研究,并指出“家畜的行为失常主要根源在于饲养环境不良和动物的生化障碍”,同时认识到“家畜的行为对整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动物的行为表现就是动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即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但是迄今国内外兽医工作者尚未依据家畜的行为提出心理兽医学这一新的概念。然而应激学说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畜禽集约化生产中就已运用于指导动物生产,而且发现多种异常外因均可导致动物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动物的应激反应可认等同于动物的异常心理变化过程。从动物伦理学角度看,对动物实施福利措施,提供良性生存环境就会明显减少或降低应激反应,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因此对动物也要讲人道、讲安乐。美国在大学教学计划中便设有兽医伦理学课程,提倡人们要关爱动物、提供较舒适的生存环境,以维持动物的心理平衡。据此,笔者认为对动物进行心理和行为学研究,明确提出心理兽医学这一新的兽医学概念。这对牧业生产和疾病防控是有裨益的。
笔者认为研究心理兽医学还应涉及研究兽医的医疗道德和诊疗行为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近年在某些从事诊疗的兽医中存在有过度医疗和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还有制药企业的兽医人员在研发和销售兽药中存在有虚假宣传的做法,故意夸大某些药物对高热病的疗效。这不仅造成畜主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高热病的传播。故从心理兽医学角度研究兽医道德是值得重视的。
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和发展趋势看,创新研究生物-社会-心理兽医学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疾病防控具有现实或深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丰富或发展了兽医学研究的内涵,对兽医学向广、高、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学术意义。
[1] (明)喻本元,(明)喻本亨著.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M].农业出版社,1963:48.
[2] 单虎.现代兽医学大全(动物生物制品分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2012:545.
编者按:生物社会心理兽医学具有理论或应用同步研究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兽医学的发展是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