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兵 赵 静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1)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年来乳腺增生发病率的趋势呈逐年上升,患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根据调查大约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该病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笔者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乳腺专科门诊的126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症状减轻明显,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资料均为门诊病例。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乳腺专科门诊的126例乳腺增生患者。患者年龄14~58岁,未婚患者40例,已婚患者86例。平均年龄29岁。双侧乳房肿块52例,单侧74例;病程3~12个月76例,1~5年26例,5年以上24例。126例患者均经近红外线、B超、钼靶检查等已排除乳腺癌及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依据标准:①多数在乳房外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与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②乳房可有胀痛,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③本病多见于20~40岁妇女;④铝靶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方法 自拟消癖汤治疗柴胡、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浙贝母、没药、延胡索、赤芍、白芍、青皮、陈皮各15g,生地30g,当归、夏枯草各20g,临症加减:胸胁胀痛明显加栀子、川楝子;情绪郁闷、心烦易怒、胸闷暖气伴有疼痛加香附、郁金;气血亏虚加黄芪、党参、熟地、川芎、鸡血藤;冲任失调加仙茅、仙灵脾,失眠加五味子、合欢皮等。服药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治疗期间同时嘱患者保持情绪舒畅,生活规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疗效标准 依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2]评定临床疗效。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治疗结果 126例乳腺增生患者治愈83例,有效35例,无效8例,显效65.87%,有效27.78%,无效6.34%,总有效率93.65%。
讨 论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属于病理性的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本病的病因形成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西医大多认为和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乳腺增生症在中医文献中与“乳癖”的描述相似,最早见于《中藏经》,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对于其病因病机,《诸病源侯论》中称之为“乳中结核”。[3]《疡医大全》中论述:“乳癖乃乳中结核”。《疡科心得集》中的乳癖、乳疾、乳岩论中说:“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痛、不发寒热、皮发不变,其核随喜怒消,此为“乳癖”[4]。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5]。《罗氏会约医镜·乳病门》曰:“大凡乳证,因患怒者……”可见致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则痛,重则肝郁气血运行失畅,气滞、痰凝、血癖结聚成块而发本病。邹伍峰《外科真诊》中云:“乳癖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积聚不散所致”。《圣济总录》有“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之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害,则气奎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因此肝气郁结、痰凝血淤、冲任失调、肝胃不和为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在肝、脾、肾,病性是本虚标实。故宜用疏肝解郁、化痰活血、调理冲任等方法进行治疗。故自拟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生地、当归、赤白芍调理冲任,养血,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重在化瘀活血,软坚散结,夏枯草、浙贝母化痰软坚,青陈皮破气行气,延胡索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同起到疏肝解郁、化痰活血、调理冲任功效,因此本法对乳腺增生效果明显。
[1]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2]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807-808.
[3] 隋.巢元方.中华医书集成·第二十二册·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241.
[4] 明.陈实功.中医外科伤科名著集成·疡医大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25.
[5] 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