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清
隔蒜灸配合中药治疗结核病胃肠道反应68例
吕洪清
(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 266043)
灸法;隔物灸;结核病;胃肠道反应
结核病脾胃虚弱型患者及部分正常体质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脾胃虚弱的症状,临床可见腹胀、腹痛、腹泻或大便不通(或交替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气短、神疲、舌淡胖苔薄白或厚、脉弱等,严重者不得不停止化疗,延误了结核病的治疗。
笔者自2009年以来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隔蒜灸配合中药治疗结核病胃肠道反应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68例患者均为我院结核病确诊患者,均经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巩固期)。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均属脾胃虚弱型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l8岁,最大80岁;肺结核42例,结核性腹膜炎18例,肠结核8例。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排除治疗前肝功能、血清白蛋白、血尿酸异常、严重营养不良者,有肾疾患病史、化疗药物过敏史者,嗜酒、有毒品依赖及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有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者。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辨证标准拟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腹泻或大便不通(或交替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气短、神疲、舌淡苔薄白或厚、脉弱等。
主穴取脾俞、神阙、足三里、结核穴(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3.5寸),配穴取胃俞、中脘、天枢、关元、上巨虚、下巨虚,每次取主穴及3个配穴。将紫皮独头蒜切成3~5 mm厚蒜片,中间用针刺至数孔,放在穴位上,用艾绒制成艾炷放在蒜片上施灸,每穴灸3壮。每星期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采用茯苓饮加减,药物组成为党参10 g,茯苓15 g,姜半夏9 g,枳实10 g,陈皮10 g,山药30 g,薏苡仁30 g,白芍10 g,蒲公英15 g,炙甘草10 g。虚寒较重者加百合10 g,乌药10 g,干姜10 g;寒热错杂见舌苔黄腻者加苏叶6 g,黄连3~10 g;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患者伴有不完全肠梗阻者加大黄6 g,厚朴10 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相关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变。
68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8%。
对结核病的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合理应用,但由于疗程长、胃肠道反应大,尤其是脾胃虚弱型结核病患者往往因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结核性腹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腹膜引起的慢性腹腔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交替出现)、腹水、肿块为主,体征常见腹部膨隆,腹壁柔韧感及压痛,常引起腹腔粘连及肠道梗阻,影响消化吸收,表现为中医学脾胃虚弱症状。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溃疡型和增生型。溃疡型肠结核其溃疡愈合后形成环状瘢痕而引起肠腔狭窄致肠梗阻;增生型肠结核肠壁显著增厚变硬,有息肉或瘤样肿块突入肠腔,使肠腔变窄,也可引起肠梗阻,同样可表现为中医学脾胃虚弱、腑气不通症状。
隔蒜灸不经胃肠道给药,减轻了患者的胃肠负担,且施治时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大蒜辛温,归脾、胃、肺经,可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大蒜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3]。隔蒜灸将蒜的渗透性、药效和灸的温通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且放于穴位上施灸有刺激腧穴的功能,起到温通经络、通行气血、调理脾胃的功能。穴位选择脾俞、胃俞、结核穴、神阙等以补虚杀虫,并依据“合治内腑”的原则,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治疗胃肠病要穴,有行气通腑止痛的作用,可双向调节肠管运动功能;上巨虚、下巨虚为大小肠经的下合穴,能通调肠腑,行气导滞。诸穴配伍对腧穴产生良性刺激,从而恢复肠管的运动功能[4-5]。
茯苓饮出自《外台秘要》卷八引《延年秘录》,本方原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医宗金鉴》评述本方:“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臣;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笔者取本方“补”、“开”之功加减应用于结核病脾胃虚弱不能食的患者,脾胃虚弱当补益中焦,但中焦宜旋,不可呆补,故原方去白术,用党参、茯苓、山药为君温补脾胃,姜半夏、枳实、陈皮为臣,开旋中焦,散结助运,薏苡仁、蒲公英除湿解毒为佐,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为使。诸药同用可以开中焦之虚滞,健脾助运。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
[3] 赵粹英,陈汉平,严华,等.隔蒜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3):1-3.
[4] 吕洪清.隔蒜灸加电针治疗结核性肠梗阻33例[J].中国针灸, 2012,32(6):570.
[5] 吕洪清,逢金岐,赵秀萍,等.隔蒜灸治疗抗结核药致胃肠道副反应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104.
2013-11-24
吕洪清(1976 - ),女,主治医师
1005-0957(2014)05-0462-02
R246.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5.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