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研究透析

2014-04-05 04:58周红萍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汉江传统节日流域

周红萍

汉江流域是一个居民比较复杂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传统节日体育文化资源。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生活现代化以及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大批有历史、科学价值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冷落,甚至濒于消亡。像双座旱船、蚌壳、高跷、摇杆等,这些具有原生态、地域性的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正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而失传并走向濒灭。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加快对本地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从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和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我国学者为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文化,从不同视角对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概念的形成、起源、内容、分类、特点、价值、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研究采用现场观摩、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搜集、挖掘、梳理、分析了汉江流域上游的宁强傩面舞蹈、汉中洋县社火、石全县火狮子、安康龙舟;中游的房县火龙、郧阳凤凰灯、武当山庙会、老河口的板凳舞、老河口赞阳锣鼓、襄阳穿天节、襄阳市卧龙镇吴氏舞狮、襄阳龙舟竞渡、襄阳双沟镇司老爷查街、襄阳樊城区武当玄门太极、宜城赶象、南漳县东巩高跷、南漳县端公舞、钟祥海马舞、钟祥麒麟舞、钟祥市拉犟驴;下游的荆州地区龙舟竞渡、京山熊门拳、沔阳蚌壳舞、武汉五虾闹年、武汉龙灯舞、武汉狮子舞等;汉江流域共性项目:腰鼓、秧歌、柔力球、彩莲船、重节阳登高、武当武术等传统节日体育文化项目。结合文献研究,并对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概念、起源、特点、功能与价值、生存环境、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透析。

1 传统节日体育概念

笔者检索(1994-2012年)CAJ全文浏览数据库,对传统节日体育的研究文献仅17篇。对传统节日体育的概念主要有四种解释。蔡罕等认为:所谓节令体育就是自古以来与岁时节令相关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1]。杨占明认为: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是传统体育根植于人民中间而源远流长的主要形式[2]。杨建设认为:传统节日体育是指在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中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3]。谭华等认为:传统节日体育是指在传统节日中人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传统节日体育是以传统节日为平台,以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为手段,以丰富节日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达到民众休闲、娱乐、健身、旅游、交流、和谐等多元需求为目标的活动过程。

2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起源

周伟良等认为: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基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杨建设等认为:魏晋南北朝两汉时期,作为宗教祭祀、祈福、禳灾、娱神功能的体育活动被采纳[5]。萧放认为:唐代,传统节日体系基本形成,节日娱乐为模式的节俗活动,使体育与节日风俗活动实现了融合,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6]。

笔者认为: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起源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地理环境、驱逐疫疠、休闲娱乐、军事战争、医疗卫生、图腾崇拜、教育等有密切关系,如宁强傩面舞、南漳县端公舞、钟祥麒麟舞等起源于祭拜天地祈求神灵保佑人寿年丰、驱逐疫疠幸福安康;各地龙舟竞渡起源于图腾崇拜、地理环境;狮子舞、火龙、凤凰灯、武当山庙会、重节阳登高等起源于宗教祭祀、图腾崇拜;老河口赞阳锣鼓、钟祥海马舞、武当武术、武当玄门太极、京山熊门拳等起源于军事战争、医疗卫生等;其它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起源与生产劳动、休闲娱乐、教育等密切相关。

3 江汉流域传统节日体育的内容、分类

对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内容研究较多。刘秉果《传统的节日体育》、于学龄等人《欢腾多彩,娱人自娱——岁时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徐明《西藏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薛文献和拉巴次仁《拉萨节日体育好红火》、张量和马凤琴《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张晓欣等人《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主要以文献资料的形式介绍了传统节日里出现的各种体育活动。

经文献研究和笔者实地采风,汉江流域节日体育主要有傩面舞蹈、社火、火狮子、龙舟、火龙、凤凰灯、庙会、板凳舞、赞阳锣鼓、穿天节、舞狮、司老爷查街、武当玄门太极、赶象、高跷、端公舞、海马舞、麒麟舞、拉犟驴、熊门拳、蚌壳舞、五虾闹年、龙灯舞、腰鼓、秧歌、柔力球、彩莲船、重节阳登高、武当武术等活动。

对于传统节日体育的分类研究鲜少见闻。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对传统节日活动中的民俗民间体育进行分类,即竞技类和娱乐观赏类。姜明、文格西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与特征》中,将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分为竞技表演、益智娱乐、养生、游憩、其它五类。雷波、张春超在《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研究》中,把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划分为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体育游戏文化旅游、武术养生体育文化旅游和古代军事体育文化旅游[7]。

笔者以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内涵、属性、功能及表现形式为依据,将其分为:舞蹈表演类,如:傩面舞蹈、板凳舞、端公舞、海马舞、麒麟舞、蚌壳舞;竞赛类,如:龙舟竞渡、武当武术、熊门拳、武当玄门太极;休闲娱乐类,如:腰鼓、秧歌、柔力球、彩莲船、重节阳登高;合作体能类,如:火狮子、火龙、凤凰灯、板凳舞、五虾闹年、舞狮;技巧类,如:高跷、舞狮、司老爷查街;综合类,如:社火、庙会、穿天节。

4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的特点、功能和价值

许多学者分析了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民俗性、周期性、地域性、集体性、群众性、仪式性、表演性、娱乐性、竞技性、技艺性、观赏性、多样性、传承性、健身性等特点[8,11,13]。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都具有这些特点。如:龙舟赛、襄阳穿天节、重阳节、武当山庙会等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周期性、地域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各地龙舟竞渡、狮子舞、火龙、凤凰灯等具有民俗性、地域性、仪式性、表演性、竞技性、观赏性、健身性等特点;武当武术、武当玄门太极、京山熊门拳等具有竞技性、技艺性、表演性、传承性和健身性等特点。

他们还探讨了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民族间交流与合作的政治功能与价值;体育用品、体育广告、体育媒体、体育旅游、招商引资、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场馆和设施的经济功能与价值;民族和谐观、伦理观、信仰观、审美观和修养论的文化功能与价值;健身、娱乐、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教育功能与价值等[8-10]。如:龙舟竞渡是汉江流域各市、县、乡、镇端午节传统特色体育文化,在每年五月初五当日或前后举行,具有上述各种功能与价值取向;洋县社火、襄阳穿天节、湖北各地的五虾闹年等具有典型的民族和谐观、伦理观、信仰观;狮子舞、火龙、凤凰灯、老河口市赞阳锣鼓等在体育用品和招商引资中起作重要的经济功能;武当武术、武当玄门太极、京山熊门拳、龙舟竞渡、舞龙、武狮等项目已被汉水流域许多市、县、乡、镇列为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宁强傩面舞、安康龙舟、南漳县端公舞、武当山庙会等已作为当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5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分布、比较、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现有研究对中国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分布、比较、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的研究较少。杨建设等人在《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R.H.罗维和科罗伯等人的文化圈理论,将我国节日体育文化分成东北、华北、华南、西南、西北、青藏6个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区,并简介各文化区主要民族和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内容[3];其次,提出了同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里各具特色。例如蒙古、彝族、朝鲜、哈萨克、藏族、柯尔克孜等民族在传统节日里均有摔跤活动,但在摔跤的技术、规则及服饰方面千汇百状;再次,提出了影响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杨建设又在《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了传统节日体育的发展趋势将与社会发展同步,并与旅游产业、竞技体育比赛、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相结合[11]。

笔者研究文献获悉:汉江流域上游属楚文化区。中游地区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汇区,有中国北方的仰韶文化与南方的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相叠加,属中原文化和汉文化区。下游属荆楚文化区。

楚文化它是以汉江上游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的沃土中大展出来的一支地域性文化奇葩[12]。因此,汉江流域上游产生了宁强傩面舞、安康龙舟、洋县社火、石全县火龙、秧歌舞蹈等带有浓厚宗教、巫术色彩的节日体育文化。

汉江中游属中原文化和汉文化区。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主要表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根源性。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二是原创性。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三是包容性。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四是开放性。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13]。

汉文化在汲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种类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因而也就显示出十分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二是“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三是“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龙凤文化”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它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汉江中游产生并形成了龙舟竞渡、火龙、凤凰灯等节日体育文化。

汉江中下游游属荆楚文化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由湖北各地的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所构成的大统文化[14]。这些文化特质催生了旱船、蚌壳、高跷、端公舞、司老爷查街、海马舞、板凳舞、龙舟竞渡、火龙、凤凰灯、社火、庙会、穿天节、五虾闹年、武当武术、武当玄门太极、京山熊门拳、舞龙、武狮等大统节日体育文化。

上述分析表明: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

同一种传统节日体育项目,在不同地域各具特色。如龙舟竞渡在汉江流域上、中、下游都广泛开展。但上游宁强、安康、石泉等地龙舟竞渡都进行祭奠屈原、祭河神、祭社官等仪式活动,表现出较强生态性,艺术性、情感性、人文性等特征。而中下游祭祀仪式不多见,突出竞赛性和娱乐性。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日益与地方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社会活动、竞技体育比赛、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相结合。

6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发展现状

奥林匹克文化90%以上是由西方体育文化构成,奥林匹克文化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不断发扬光大。这种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某个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生活现代化以及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大批有历史、科学价值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冷落,甚至濒于消亡。像旱船、蚌壳、高跷、端公舞、司老爷查街、傩面舞、海马舞、板凳舞等节日体育文化,参与主体少,投入经费不足,政府管理缺失,并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而失传并走向濒灭,再加上对其研究是一项大的软件工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此领域工作涉及者甚少,研究成果甚微。近年来,许多节日体育项目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如:宁强傩面舞蹈、汉中洋县社火、石全县火狮子、房县火龙、郧阳凤凰灯、老河口板凳舞、老河口赞阳锣鼓、襄阳市卧龙镇吴氏舞狮、襄阳双沟镇司老爷查街、宜城赶象、南漳县东巩高跷、钟祥海马舞、沔阳蚌壳舞等等。在政府主导、各企事业单位鼎力相助之下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得到较快发展。如:各地龙舟竞渡、武狮、舞龙等。

7 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发展策略

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鼎力支持,民众积极主动参与下发展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了以水为媒,促进汉江流域各城市间传统节日体育区域合作;开发传统节日体育旅游资源,构建汉水流域特色体育旅游圈;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体育课程;注重传统节日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等策略[15]。如:1)以龙舟竞渡为例,安康、襄阳、十堰等地每年举行赛龙舟,完全可以进行城市间的赛龙舟比赛,这样的比赛一方面可以扩大龙舟赛的影响力,促进龙舟赛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龙舟赛增强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民族间交流与合作。2)依托汉江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传统节日体育项目的开发,如:在襄阳的隆中风景区,专门开设吴氏舞狮、赞阳锣鼓、板凳舞等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保护、传承地方特色体育文化。3)将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引入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传统节日体育项目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体育文化,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4)将传统节日体育项目在大众健身中广泛推广,并利用节日和民间各种庆典活动进行表演等。

8 结论

1)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其起源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地理环境、驱逐疫疠、休闲娱乐、军事战争、医疗卫生、图腾崇拜、文化、教育等密切相关。2)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内容、分类的多样性。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但分类研究匮乏,依据不足。3)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特点、功能与价值的多质性。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周期性、地域性、集体性、群众性、仪式性、表演性、娱乐性、竞技性、技艺性、观赏性、多样性、传承性、健身性等特点;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功能与价值基于体育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与人类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多种功能与价值。4)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政府重视不够,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缺乏经济支撑,社会认同不足,传承人年龄大,传承途径缺乏研究等。5)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发展对策的可操作性。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鼎力支持,民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水为媒,促进汉江流域各城市间传统节日体育区域合作;开发传统节日体育旅游资源,构建汉水流域特色体育旅游圈;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体育课程;注重传统节日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等策略。

[1]蔡 罕,林 赟.略论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节令体育之异同[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2]杨占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计划[J].甘肃高师学报,2000(5).

[3]杨建设.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4]谭 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萧 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雷 波,张春超.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8]卢 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9]韩养民.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10]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11]杨建设.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12]殷义祥.丹 枫,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13]李俊坡.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EB/OL].(2009-06-08).www.henan.gov.cn.

[14]林 证.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EB/OL].(2005-03-07).www.HB.xinhuanet.com.

[15]张 娟.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汉江传统节日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汉江春晓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汉江之歌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