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弟
摘 要:本文论述了生态林建设,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分析、生态林业现存的问题及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三个方面。
关键词:林业生态;效益;问题;造林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建国以来,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加剧了贫困程度,加重了经济和发展的压力,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1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
1.1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据测定1公顷森林可蓄水30万公升;松树树冠可拦截雨水40%,阔叶树冠可拦截雨水20%,林下深厚的腐殖质层可提高保水量,延长渗水时间,因此,森林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缓解温室效应。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测定1公顷针叶林每年吸收22吨二氧化碳,放出16吨氧气;阔叶树吸收二氧化碳14吨,放出氧气10吨,使空气进一步得到净化,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得到缓解。
调节气候。森林降温增湿,树冠下气温比空旷处低1.4 ℃,温差可形成1级风,1棵成年树在生长季节可蒸腾400 kg水,可降低风速,背风面相当于树高的 30倍~40倍,在靠近林带相当于树高10倍~20倍的距离内,可降低风速50%,可吸附尘埃及悬浮微粒,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附数百千克。树木可吸收和降低噪音5分贝~10分贝。可杀菌,有些树种如松、杉等能分泌杀菌物质,使空气中细菌减少。
1.2 社会效益 丰富的森林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养育人类的能力,也标志着国家兴旺、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振兴发达。同时森林具有保健游憩作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3 经济效益 防护林对农田有增收效益,对草牧场有增草护畜效益。生态林生产部分木材、林产品、非林产品及木本粮油与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药材、经济动物等。
2 生态林业现存的问题
2.1植物破坏,水土流失 林区水土流失以沟、河岸边侵蚀和降雨冲刷为主,水土流失造成耕作层变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降低。侵蚀的表土被冲人河流,淤塞河道,使河床升高,泄洪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2.2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 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不够,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接续产业、非林脱木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有些区局还把眼睛盯在林木资源上,没有摆脱对林木资源的依赖,有的为了保吃饭,甚至向中幼龄林动手。有些职工在搞林下经营、采集业、发展畜牧业上,还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污染和破坏的现象:有的还存在靠山吃山的依赖思想,盗伐林木、毁林开荒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2.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盲目开垦和湿地改造破坏了小区域生态环境,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蒸发量加大,气候干燥,旱灾增加,土壤局部出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 做好植树造林工作
为彻底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必须通过植树种草来实现,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来牵动改革,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作法。
3.1要改变造林的指导思想 改变过去植树造林重数量轻质量、重造林轻经营、重速生纯林轻漫生混交林、重短期效益轻可持续发展的作法。
3.2 改变造林工作重点 改变过去造林不规划设计,难以保证森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的作法;选好品种,适地适树,保证质量效益;种苗建设重点转向多品种,优质苗,注重新品种选育;植树造林的各个环节转向以科技实用技术应用推广上来。
3.3 改变森林培育方式 植树造林工作,按不同培育目的和森林主导功能来确定造林方式,适合封山育林的应选择封山育林;适宜飞播造林的选飞播造林,适宜人工造林的要以人工造林为主,定向培育;对低产林,应先补植,尽量不大砍大造,对病虫害严重的应尽快改造。
3.4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造林事业跨越式发展。要放手发展私有林,私有林最大特点是产权关系明确,利益直接,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所有,分权经营。
3.5 改变上作指导思想 要抓好造林各项规划的编制,体现宏观性和战略性;要抓好法制建设,保护森林;要抓好检查、验收、监督保证人工林质量;抓好典型示范,推广经验;抓好信息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3.6 要用科技来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培养一大批懂科学、会管理人才,加强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千方百计培养、招聘和启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充分发挥能人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