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石泉创新发展

2014-04-04 13:46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4年1期
关键词:发展

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石泉县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成绩优、亮点多,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石泉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李启全: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人口18.2万,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石泉县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抓手,以“稳增长、保民生、促改革、优环境、维稳定”为主要任务,尤其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富民强县”之路。

近三年,石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先后被授予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全省保障性住房综合管理工作十佳县、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创业就业、合作医疗、群众体育、中小企业发展和移民搬迁等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新农合“就医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创新模式在省市推广。“三个五”扶贫攻坚、“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受到中省充分肯定,做法和经验分别在《陕西领导参考》和《人民日报内参》刊发。

《西部大开发》:2013年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石泉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其经济发展情势如何?

李启全:近几年,面对经济低迷的宏观形势,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和消费拉动,城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民生、产业等一大批重点骨干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保持强劲增长。以电力能源、生态旅游、丝绸服装、富硒食品为主的长效产业不断壮大,支撑了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中坝大峡谷成为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增长43.9%。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群众扩大消费,形成了投资、产业、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内生动力增强、质量效益趋好。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79亿元、增长1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4亿元、增长2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68万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22.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亿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6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8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9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6%,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经济比重的54.36%,单位GDP能耗下降3.9%。

《西部大开发》:产业体系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近年来石泉产业发展有何成就和特点?

李启全:近年来,石泉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任务,明晰了以电力能源、生态旅游、富硒食品、丝绸服装为主攻方向的产业定位,统筹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桑、畜、菜、渔为主的农业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产品价格看好,供不应求。规模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发展势头看好,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有效带动了消费需求增长和城乡居民增收。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一产稳、二产优、三产扩总量”的发展趋势。

《西部大开发》:工业园区被誉为县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请具体谈谈石泉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李启全:近年来,石泉县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引领,改造传统、发展新兴,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以电力能源、丝绸服装、富硒食品、生物医药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区内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工业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我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全县工业企业的孵化器来打造,通过政府配套、项目捆绑、市场融资等方式,收储土地600余亩,累计完成投资10795万元,使得工业园区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有效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同时,我们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原则,优先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吸引就业能力强的企业,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截止2013年底,工业园区共落户各类法人企业20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0户。2013年,园区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2亿元,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县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高、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创新创业优势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经济区域。计划到“十二五”末,园区将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入园规模企业达60户以上,园区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5000余人。

《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石泉县将如何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

李启全: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石泉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一是发展生态工业。石泉按照“绿色、循环、节能、环保”的要求,坚持整合优势资源、横抓产业集群、纵抓链条延伸,坚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壮大以电力能源、丝绸服装、富硒食品、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坚持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加快古堰、池河工业聚集区建设,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吸引优势企业入驻,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效应,着力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快速腾飞。

二是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石泉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对全县农业发展进行生态功能区定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大力开发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强以蚕桑、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做优以坚果、药材为主的山林经济,做足以水资源开发为主的涉水产业,做精以蔬菜、中药材、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探索发展“圈、沼、菜”、“林、药、养”三位一体的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壮大绿色产业。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最佳结合点。石泉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加之交通便利,只要突出山水特色和文化内涵,就能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和经济的新增长点。我们部署了景区景点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内涵提升、宾馆餐饮提升、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商品提升、服务管理提升“七大工程”,着力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在提升燕翔洞、中坝峡谷两个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的同时,着力打造后柳水乡、子午银滩二期、云雾山等景区,力争实现旅游产业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西部大开发》:石泉是省委确定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县之一,石泉在试验示范工作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启全:石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12345”。“1”是建立一套科学规划体系,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2”是统筹县内、县外两个方面资源,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大活力;“3”是扎实推进产权制度、公共政策和社会管理体系三大领域改革;“4”是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大体系支撑;“5”是抓好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建设、产权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大示范体系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和创新突破,着力构建规划建设一体化、公共政策一致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权利平等化、要素流通顺畅化、居民收入同步化、社会管理网络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新型城乡关系。

《西部大开发》:石泉县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李启全:近年来,石泉县坚持以长效机制建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创新推行了“联系群众、便民服务、安全防控、‘三留守人员关爱、扶贫帮困、舆论引导、矛盾排查调处、应急处置、人文精神培育、法治保障”等社会管理十项机制,社会治理水平有明显提升。同时,还探索推行了新农合“就医卡”制度,方便了群众就医。建立了“一问三包五联”服务基层和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建立了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升了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创新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四支队伍强基础、十项机制管长效”的石泉模式得到市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三个五”扶贫攻坚模式得到省上认可并推广。

下一阶段,石泉仍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建设“宜游、宜业、宜居”的“三宜”石泉为基本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使石泉经济实力更强、社会保障更好、生态环境更美,把石泉建成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