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兆营
济南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邢兆营
农业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然而,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农机迅猛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近日,济南市农机修配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
目前,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登记并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309家,大都拥有10台左右的维修设备,价值在2万元以内,规模较大的维修点拥有从业人员3到5人,农忙季节多达10余人,一般的维修点拥有1到2名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一人持有农机修理工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承担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目前济南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依托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农机大户和规模经营的农机服务组织自行维修;三是农机生产企业售后维修服务。
(一)业务范围。全市农机维修网点绝大多数属于二、三级维修点,其数量为300处,约占全部维修点的98%,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二级维修网点共有27处,占全部维修点的14.2%,主要从事拖拉机、收割机及各类农机具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等;同时,该市还有专项修理点5个,约占全部维修点的15%,主要从事电机修理、校油泵、电气焊、扳金、补胎等简单修理。与不同等级维修点相对应,济南市农机维修点中,有的维修能力较强,可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技术测试、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但大多数网点只能进行换件修理和简单的修修补补。
(二)经营收入。农机维修网点受其维修能力、维修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各县(市)区维修点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存在一定差别。根据抽样调查,各维修点的全年维修量从500~2000台次不等,其中绝大多数三级维修点的年维修量都在500~1500台次左右;而全年中三夏、三秋是维修高峰期,维修业务量较春季和冬季稍高。济南市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收入维持在3~5万元之间,其中维修业务量超过2000台次的维修点年收入可达6~10万元。
(三)配件来源。全市农机配件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机配件市场(或者汽车配件兼营农机配件的销售市场),这些市场由于是规模经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配件质量一般能够保证;二是地区间流动销售的农机配件供货商;三是农机生产企业,这是因为济南市部分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点经常代理农机生产企业的“三包”和售后服务业务,因此可直接从企业获得专用的农机配件。
(四)三包情况。目前,在济南市销售的农机具生产企业一般都通过指定售后服务点或依托经销商等方式进行“三包”和售后维修服务。通过对经销单位的调研得知,农机售出后出现问题时,用户一般首先找经销单位,由经销单位负责联系生产企业,实施“三包”服务,他们一般都能够兑现其“三包”服务承诺。
(一)合理布局,提高维修网点总体水平。济南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了维修网点操作规范,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筛选了一批规模较大,设备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社会声誉较高的申报文明维修网点,自2012年以来,该市对评为“五星级”、“四星级”文明维修网点财政拨款100万元,进行资金扶持购买维修设备,有相当一批网点已发展成为农机维修“4S”店。其基本经验:一是扩大服务区域,加大服务范围;二是扩大经营范围,在搞好维修的同时,销售各种小型农机配件,零部件加工,铆焊业务等,实现以修带销,以销促修,修销互补,良性循环;三是提高服务质量,星级网点技术力量强,维修质量好,返修率低,深受广大农机手好评;四是业务量大,效益显著。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济南市农机部门根据各维修网点的实际情况,按照“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维修网点的管理。每年结合“3·15”维权日,开展“春风”打假护农行动,协助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市的维修网点、配件销售进行拉网式检查。工商部门重点检查农机修配网点有无工商营业执照,对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予以处罚;质监部门重点检查农机修配网点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及配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对存在问题的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对发现的问题当面提出处理意见,并责令整改,对制售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服务质量不高的进行整顿,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工作人员每到一处先给他们出谋划策,想办法,出思路,帮助他们上水平。帮助网点上项目,针对有些网点单一经营,效益低下的情况,帮助他们上些农机具配件,或代理销售农机产品,既能获得整机和配件利润收入,还解决了机手“东跑西找”的购件之苦,一举两得,深得民心。同时规范了牌证管理,要求所有维修网点必须三证(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职业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齐全,缺一不可,坚决杜绝无证经营、缺证运转现象的发生。
尽管济南农机维修工作已有较好的基础,但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农机维修网点技术条件低下、农机维修质量不高以及农机维修服务业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不相协调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农机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机的技术状况、使用效率和安全生产,关系到维修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人身财产安全。为消除农机维修无证经营现象,打击假冒伪劣,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各级农机部门要把农机维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机维修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将农机维修点的设立与农业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的人员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使其通过培训不仅懂得机械结构原理,而且精通修拆装工艺,了解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并取得从业资格证。
(三)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机制。农机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例如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继续关注维修工人技能培训,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农机维修技术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农机具维修质量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等。
(四)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机具维修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积极联系争取农机生产企业设立售后服务点,或与经销商和有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合作承担维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