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端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2014-04-04 18:26文//程
化工管理 2014年19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建设

文//程 建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化三建)成立于1962年,隶属于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和化学工程建设,现有职工7836人,其中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人。具有化工石油工程等多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直接对外经营权,同时拥有设计、监理、工程咨询资质,是首批“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AAA级企业”。成立以来,先后在同内外建成投产化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能源、环保及民用建筑工程等大中型项目1000多项,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省部级奖100多项。其中“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承建的“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化肥项目”等3项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面向高端市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适应行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石化项目向着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以国内大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内外工程公司总包的项目为代表的“石化高端市场”,其项目特点表现在“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项目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高标准,产品低能耗高产值高附加值”等高精尖特征。由于每一项石油化工装置都是唯一设计,每一项石油化工装置的建造都具有唯一性特征。对施工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行业急需能够符合工程建设新特征的施工企业,能够有效地衔接、协调相关方,安全、高效、优质地建成项目。

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化三建2008年改制后,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新确立“立足主业、做精做强、规范管理、创立品牌”的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实施“从多元化发展到专做主业,从全方位经营到专注高端市场”的战略转型,其核心是专心、专注、专一地做主业,做精做强,突出高端市场,打造企业品牌。构建以国内大企业集团、工程公司和国际市场为核心的三大经营支撑,形成战略、人才、技术、装备、成本、品牌六大发展优势,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施工企业。中化三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顺应高端市场规模化、集成化等建设新特点。从当时中化三建的实际情况看,满足石化高端市场项目建设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技术投入严重不足,机械化装备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创新难以获得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等等。

企业具备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和条件

一是具有较好的综合技术积累。中化三建成立50年来。一直从事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项目建设,有完整成熟的专业化施工技术。承建了1000多套国内外重点建设的化工、石油化工装置,对工业装置的工艺技术非常熟悉,具有丰富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经验。

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中化三建是目前国内人数最多的化工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近4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89人,另有各类技师1112人。高级人才较多,充足的人才储备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条件。中化三建拥有各类施工机械5000余台/套,是国内化工施工企业机械装备最齐全、实力最强的企业。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施工机械在现场得到较好的应用,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创效能力较强。

鉴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从2009年开始,中化三建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满足高端市场需要,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

主攻“一特三大”,完善技术创新平台

中化三建制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面向以大企业集团、工程公司和海外为代表的高端市场,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技术创新平台等;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资金和平台支持;以高端市场为导向,依托石油化工工程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多种途径,培育、打造“一特三大”的核心技术,满足石化高端市场项目建设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有效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保证面向高端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正常有序进行。主要做法如下:

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基于石化建设行业发展特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化三建面向以大企业集团、工程公司和海外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确立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产学研联盟为纽带,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没和科技投入力度,整合科技资源,造就一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研发主营业务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技术。为新型、大型石化工程建设提供高科技含量的工程技术服务,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根据技术创新战略,把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确定为“一特三大”:“一特”即特种材料焊接技术,满足石化工程装置各种工程用材、工程结构和特殊环境下的焊接要求;“三大”,即大型设备吊装技术,大型设备、管道建造、安装、调试技术,大型工业装置成套建造与管理技术。

为培育“一特三大”的核心技术,中化三建对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并实施分类管理:一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人才、技术装备和开发试验的基础能力,不断研发施工新技术(包括工装设备、施工工艺方法等),并对自身已具有的优势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和再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优势:二是对于自身基础较差的专业领域或开辟新领域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借用外力,对高难度的重大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形成重大关键技术的超前研究开发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发展的后劲;三是对新技术成果及时提炼总结,形成专利、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构筑行业壁垒。同时,紧贴市场,在资源、管理上向主业集中,保障核心技术目标的实现。

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创新的平台

1.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完善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支撑层四个层次。成立以企业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技术委员会和以总工程师或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组建企业技术管理中心,下设设计施工研究院、工程技术开发部、信息化管理部,由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工作。设计施工研究院的职责是开展工程项目施工所需施工手段的自主研发与设计,开展相关工程设计、建筑和安装施工辅助设计等业务;工程技术开发部的职责是负责日常技术管理,包括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标准化建设以及工程项目的技术服务、指导和监督。各专业研究室、下属的28个专业工程公司具体实施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检测试验中心、职工培训中心、焊接培训中心为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提供检测试验和技术培圳。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完善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实施多元化的研发投入模式,建立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核算体系,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单位支持,获取政府专项科研经费支持为补充。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比例,并建立技术投入与研发费用辅助台帐,保证每年用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基础性研究的经费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5‰,企业年科技研发投入总量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同时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全部用于补充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的贡献率超过60%。

3.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办法》、《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研发投入与产出核算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等17项技术创新管理制度、10项技术创新基础标准,确定技术研发项目从测研、立项开始,到实施、鉴定验收、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的程序化管理。

4.完善技术创新平台

重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平台有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化三建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于1996年,2008年被认定为“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申报成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以董事长为主任,总经理为副主任的领导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统一的决策、管理、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技术决策、咨询管理职能,强化各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各专业工程公司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2009年中化三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进行合作,组建的“大型石化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大型石化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投入机制上保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投入,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断炊”之忧;从激励机制上稳定研发队伍,避免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成一个短期盈利机构。

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累计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形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异地互联,企业内部数据和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加大对现场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全面掌控,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及点多面广给技术管理带来的挑战。另外,通过引进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业务,实现技术研发费用归集与台帐的集中管理。

以高端市场为导向,培育“一特三大”核心技术

1.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技术优势

一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自主创新。中化三建绝大多数技术都是源于企业自主创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大型设备吊装方面,中化三建吊车数量和吊装能力居于行业首位;同时拥有国内石化行业最大吊装能力的吊装设备与技术,自主研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2000吨/110米液压提升系统和4000吨/l00米液压提升系统,其中4000吨/100米液压提升系统是国内目前吊装重量最大、吊装高度最高的大型液压提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取得了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吊装工艺和方法。

在特种材料焊接方面,先后开展各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等特种材料焊接和各种先进焊接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已形成各种合金钢、不锈制、双相钢、铝、铜、镍、钛、锆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有效焊接工艺评定成果500多项,基本覆盖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所有工程用材。

中化三建在大型球罐和大型储罐现场建造,大型传动设备和管道安装、调试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中化三建研发与大型球罐/储罐建造、各类设备和管道安装相配套的专业化施工技术,包括自动化仪表、工程检测、防腐/绝热、设备/管道清洗等,均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二是购置先进的施工机械装备,在此基础上开展新技术和工艺方法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功能的装备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线和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009年以来,中化三建有针对性购置施工机械,改进施工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购置各类机具2000余台/套,使施工机械装备系列化,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三是对传统技术进行升级换代再创新。如针对大型传动设备采用传统的百分表找正技术存在安装精度低、工效低等缺点。开发大型传动设备激光找正系列技术,并将此技术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大型回转窑等其他传动设备也取得了成功。

2.实施集成创新,全面提升大型工业装置的建造与管理能力

通过集成各专业化的施工技术,解决影响大型装置作业环境、劳动效率、施工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组合与管理难题,形成“组合施工与管理技术”。依托自有技术研究有关工程设计优化问题,形成诸如优化结构设计和改进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设计优化技术”,为工业装置在建造过程中提出大量结构和工艺设计修改意见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独特的“成套建造技术”与“标准化技术模块”,对大型工业装置的建造进度优化、安全质量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

实施技术创新与施工应用一体化,根据承揽项目装置特性,制定出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把技术创新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全方位地结合,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保证了项目平稳运行,实现现场安全、质量、进度控制。

3.多方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借助产学研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多边技术协作、企业战略联盟、临时性技术联盟、联合组建技术攻关小组等多种技术协作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培育企业的技术能力,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降低创新风险。中化三建与上海同济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与工程技术合作协议书,在原来竞争能力较差或新型的专业领域合作,形成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一些专业技术领域在以前缺乏竞争力目前已步入行业领先行列。

为了更好地满足石化项目建设需要,中化三建发挥施工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与业主、生产厂商共同开展以工程项目和产品为依托的技术创新,联合开发并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多套石化工业实验和示范装置。此外,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利用参与国外工程和国内外资工程项目的建设,加强同国外工程公司和外商的经济技术合作。例如,韩国大林工程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国的9个工程项目上开展工程技术合作业务,展示了中国施工企业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

4.加大技术成果总结,构筑壁垒

中化三建在培育、打造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对技术成果的总结,使成果固化。一是对在行业具有优势的技术,及时与地方科技局、专利局等主管部门联系,组织申报专利技术、工法成果、科技成果,通过形成大批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工法成果,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能力,构筑相应的技术壁垒。二是实施技术的标准化管理。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化工主要产品进行归纳,对其工艺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如气化炉主要是德士古、壳牌等技术,空分主要采用林德、杭氧等技术。根据其工艺技术,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指导施工现场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施工,使产品的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化三建是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依靠在化工建设和特种设备工程领域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优势,加强企业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与标准工作的对接,努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上升为技术标准,以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近三年,制定企业工艺技术标准56项,在承建的工程项目上广泛采用。

5.延伸服务,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

在做好施工的同时,中化三建注重项目建设前期和后期的延伸,为业主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包括工程设计与优化、装置试工与保运、装置技术改造、检修、维护服务和相关技术咨询等,帮助业主、工程总包方优化工程设计、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在大型装置建造过程中,除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在保证装置顺利建成和安全开车的基础上,对装置中的结构和工艺系统提出大量的工程设计修改意见,解决许多工程设计和设计工艺流程问题,这些设计修改意见对降低装置建造成本、改进产品生产工艺、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以及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承担装置的试车和开车保运,解决大量试车、开车中的技术问题,为装置顺利运行奠定基础。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为业主提供检修维护服务和相关技术咨询,为装置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检修、维护方面的技术支持。

加强机制建设,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

近年来,先后从国内十余所大学引进土木工程建筑、安装、电气仪表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近800人,输送到国内外工程技术管理岗位进行培养锻炼。不仅满足当前现场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后备力量。另外,还通过社会招聘、专家推荐等形式,吸纳行业内技术专家加盟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化三建为技术人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培养。实施“导师制”培训和特色队伍建设,重视发挥老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的作用,搞好承前启后的传、帮、带,形成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次结构。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的四个层次,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层次使用和动态管理;通过依托重大技术和建设项目以及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培养和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带头人和技术专家,特别是中青年专家;采取职业技能鉴定、举办技术比武,不拘一格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选送优秀科技人才到高校、研究院或著名企业进行深造;吸收创新意识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或担任技术创新课题负责人,积极培养过硬的创新型技术与管理团队;选派事业心强、进步快的科技人员到国外工程、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专业岗位上进行锻炼,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主要是利用自有技工学校培养涉外工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钳工、焊工、起重工等技术含量高、社会劳务市场稀缺的关键工种,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类先进工具的使用,满足高精尖项目施工需要。中化三建注重加强人才的交流培育,通过举办、选派选手参加全国和省市级以上的专业技术比赛活动,学习交流经验。

2.完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

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研发项目的立项评审、经费预算、成果验收、绩效评价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实行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企业与下级单位签订承包合同、下达任期目标时,明确科技创新的考核指标,按年度检查考核,并与其绩效年薪挂钩。

3.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设立科技奖励基金,额度不低于企业年利润总额的5%,用于奖励在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每年均进行技术成果的申报评审和表彰,推行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奖励政策,对科技人员按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对研发成果按其技术含量和转化能力进行奖励;对实施科技创新效果显著、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效益提成奖。

支撑企业战略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中化三建在行业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在石化施工企业中首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的“一特三大”核心技术及其配套的自动化仪表、工程检测、防腐/绝热、设备,管道清洗等专业化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来取得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成果共6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项;发明专利受理3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7项;开发企业工法38项,其中国家级工法4项,省部级工法5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主编和参编了13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国家专利、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编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数量均居国内化工施工企业之首,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支持了企业的战略转型

中化三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立足主业,面向高端市场,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主业高度集中,任务主要来源于三大经营支撑,2011年新签合同额95%以上来源大企业集团、国内外工程公司。二是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资产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47.16亿元,比2009年31.1亿元增长了52%;实现利润总额2.86亿元,比 2009年增长了886%;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主营业务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连续2年利润总额、净利润处于化工施工企业首位。企业的资产总额也从2009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25.9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09年84.68%下降到2011年75.89%,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中化三建与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云天化、兖矿、华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大企业集团、国内工程公司以及海外的壳牌、美孚、巴斯夫、BP、阿美、力拓、萨比克、三菱、拜耳等跨国公司,福陆、德西尼布、大林、现代等国际工程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市场覆盖国内27个省份和海外的沙特、蒙古、新加坡、越南四个国家。近年来,承建了一大批代表性工程,承建的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创造了国内外最大装置建设的多个第一,为我国石油和化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优势较好体现。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子午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工程
工程